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境界中学习语文

时间:2022-06-17 01:13:07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境界中学习语文

教学中,固然要讲求技巧和方法,但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进入一种境界,而这种境界形成的前提是教学过程中融洽的师生关系与默契的教学氛围。教师思考的重点问题应该是如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境界中汲取知识的养分。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将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学并快乐着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不吝啬自己的微笑,那么学生回报教师的必将是积极地配合。踊跃大胆地发言,以此激活创新思维,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风浓厚,教授知识若“水到渠成”之功。从教多年年,笔者越来越感受到“微笑”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修课,其作用不可小觑。首先,“微笑”会使上课刚刚开始时的“黄金期”更加光彩夺目。教师应把课前的情绪调整纳入课堂教学环节中,即在上课前2~3分钟内充分调整自己的外在情绪和心理状态。当踏进教室的一刹那,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应是步伐矫健,精神饱满,笑容可掬的。学生因此受到感染,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精力高度集中,迅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表现欲。其次,上课过程中,教师面带微笑,学生胆怯紧张的心理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他们会从教师含笑的眼神中感受到信任与期待的力量,从而敢想、敢说、敢做。这样,学生心情愉悦了,思维活跃了,课堂上个个表现得争先恐后、生龙活虎,学习知识当然“难者亦易矣”。当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以亲切有力的语言为本节课作结,做到“下课铃响,而笑容不失”。这会使学生以快乐的心情期盼下一节语文课的到来。

把讲台开发成舞台,使学生学如鱼儿得水

时代的发展,已不允许教师独享“三尺讲台”,要彰显素质教育,就应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做学生的导师而不是“教书匠”。这需要教师以导演的身份对“三尺讲台”进行充分开发,开发成学生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教师尽量淡化自己的身份,并能因课制宜,以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初中语文教材《羚羊木雕》一课为例,因本课所写事件贴近学生实际,文中冲突即现实生活中的冲突,所以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本课所涉及的问题。学习本课之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解决下列问题: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抓住要素概述本文事件。然后从给定的几个方面(文章语言、叙事顺序、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自由选择角度,说说从课文中学习到了什么,准备上课时登台为其他学生讲解,前提是谈收获不在多,有一两点即可。这就相当于给了学生一个支点,使学生足以利用自己的杠杆把课文“撬开”。上课时,笔者以一曲悠扬的《朋友》音像资料为背景精心导入本课,一则创设情境引起共鸣,二则从内容和主题上进行提示,然后若有所思地设置了一个问题:当人们悄悄长大之时,自己有了自己的看法,谁曾与父母之间发生过冲突呢?话音未落,学生纷纷把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顷刻间,整个课堂学生畅所欲言,情绪高涨,纷纷摆出各种各样的矛盾与问题(大约10分钟)。又设置问题:本课发生了什么冲突?怎么样解决的?(学生上台回答)之后从既定的几个角度,自由上台谈收获。由于目标设置得当,人人都有的说,所以学生个个信心十足地上台讲解,教师在一旁对学生适当赞赏或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如鱼儿得水般的满足与兴奋,达到了在宽松和谐的境界中展现自我,互相交流学习的效果。在学生把重点问题都解决后,教师只需从几个方面做简单小结,“点石成金”。

身教胜言教,润物细无声

教师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自身良好的形象,品德修养对学生起着表率作用,甚至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上课时特别注意自身形象,如发型的处理,服装的色彩和搭配,原则是尽量贴近学生,能融入学生的群体之中。教师对学生平易近人,学生对教师报之以信任与爱戴,由此对该教师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有助于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上课时的心情倍感快乐,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子曰:“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除了对学生传授知识外,还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从细微处对学生的成长进行积极教育。如上课时提前进入教室,把讲台桌擦地干干净净,东西整理地井井有条;见到地面上有纸屑,亲自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又如当学生失败或自卑时,善于给予鼓励的眼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生病或困惑时,多些关爱的动作,学生看在眼里,爱心由此培养起来。总之,用恰当的肢体动作代替刻板的说教,用无声的语言传递浓浓的关爱,教师先行而学生后效之,其效果不同凡响。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十六中学)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融入情感体验 下一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