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

时间:2022-06-17 08:00:47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今国际社会的竞争局势越来越猛烈,不仅仅有科技和经济的竞争,更有文化的竞争,而我们要在从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并依靠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

创新能力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好课本知识,而且能使他们更好地运用书本知识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位教师应该加以重视并付诸实践的。

在如今的教学中,教师传道授业的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小学是学生智力的高速发展期,并且数学又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门重要科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小学数学教学来给学生种下创新的种子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来进行实践。

一、通过营造创新氛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可见教学的艺术不单单局限于把某个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更在于激发学生去思考,唤醒他们内在的思想,是一种思维的创新与活跃。

1.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科。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大多来源于其对知识点以及一些规律产生兴趣而引发的。例如,小学时候的奥数题中有求1到100这100个数字的总和,刚开始可能很多学生都想不到。但是,只要教师慢慢地加以引导,多举几个例子,等学生渐渐了解掌握了以后,他们就会发现,原来可以这么计算,于是他们便也有了自己探索的兴趣,这也是对他们思维的一种开发。

2.尊重学生,为他们构建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

“要成为孩子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献给他们。”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把自己的心奉献给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崇拜。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与教导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对那些性格孤僻或者调皮的孩子,应一视同仁,营造一种愉快学习的氛围,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开发。

二、培养创新思维以塑造创新型人才

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扩散性以及独创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1.课堂当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课堂上,应营造一种随心畅谈的民主氛围,以最真诚的笑容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加课堂互动,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在与学生互动讨论问题时,教师应注意专心聆听学生的想法,对于正确的回答,要加以表扬,而对于错误的回答,也应给予鼓励。另外,数学是一门思维扩散型学科,一道题目会有多种解题方法。有一些学生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者想继续钻研题目,这时教师应表示支持并及时地给予帮助与引导,因为这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好机会。小学生通常都会有一些我们想象不到的新奇的想法,对于教师的那些想法我们都应该给予鼓励,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注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数学的许多知识点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可以多出些这种关联性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在提问时可以考虑不同情景下的多种可能性,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比如,教师在让学生求一辆汽车的速度时,可以在之前题中给出的时间条件上做一些改变,使题目难度更进一步。总之,要给学生多种思考的机会。而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发散思维在运算中的基础。例如,让学生求10+5×4+12=? 面对这个题目,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能会得出以下几种方法:

⑴10可以分为2个5,就是6个5相乘等于30,再加上12,结果为42;

⑵5×4即为10×2,再加上10,就是3个10,再加上12,结果为42;

⑶按常规思路,按顺序算出10+5×4+12=42。

这些方法均有涉及到几个不同的知识点,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点或者是不会学以致用,那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便可能受阻。这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基础知识点,并通过逐渐深入的问题来引导学生。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小学重点学科之一,本身便具有抽象性与具体形象性,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门学科的特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粗略性、想象性等特点,是直观、整体、灵活并富有情绪色彩的。而抽象思维则是需要靠形象思维来支撑的。例如,我们在给学生上正方体这方面的知识时,首先可以先布置给学生一项作业,就是让他们自己回家利用硬纸板制作一个正方体。因为刚开始,学生对正方体的这个形象是很模糊的,当教师要求他们去制作的时候,学生便会仔细地了解观察正方体的特征。这样一来,他们便会对正方体这个形状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且这一活动主要是靠学生的右脑功能实现的,因此在制作过程中他们的右脑被充分激发开来,这对培养学生的形象和抽象的思维能力有着推动作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任重而道远的,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辛勤付出,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也需要学生的配合,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品质,遇到问题能够尽全力去思考并勤于动手,进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成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光炎.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10(14).

2.施咏梅.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3.蔡妮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4).

上一篇:中学语文写作策略探讨 下一篇:浅谈高效课堂实施中的一些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