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应用题教学

时间:2022-06-22 08:37:52

浅论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应用题教学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题教学中的“数学关系”是从一类有共同规律的教学问题中总结出来的,用来提示某些数量之间的本质联系,将这种联系用数学化的语言加以归纳、概括为教学公式、定律,可为学生解决同类数学问题提供思考依据。在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经历问题由生活化到数学化的过程,从现实背景中体会和抽取出数学模型;还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感悟这些数量关系,亲身经历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抽象、概括数量关系的过程。本文结合日常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进行生活化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一、找到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

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进行很好的整合,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并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取条件信息、目标信息等,让学生在头脑里选择解决问题的初步策略,引导学生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与已有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在人教版四年级《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报纸上一则关于高速上的违章报道――“宝马变疯马 速度赛飞机”引入课堂,让学生谈谈对这则报道的感受,说说自己对“速度”的理解。这样做不但对学生进行了适度的安全教育,还摸清了学生已有的关于速度的知识水平,建立了实际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间的契合点,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再通过创设情境“小军用时3分钟,小刚用时2分钟,谁走得快些?”让学生通过比较两人的速度,来更深入地理解速度知识,总结出求速度的数量关系,探究出路程和时间的数学模型。

二、借助生活情境,抽取数学模型

一个好的生活情境,能促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这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是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的。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学习的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经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紧密联系数学理论,梳理数量关系,从现实背景中抽取数学模型。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捉迷藏的生活情境进行这样的尝试,师:“我们来看看捉迷藏中的数学问题,13个同学捉迷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了几个?你从这里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这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求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加工,把生活经验提升为数学经验,让他们知道两部分的总和与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生活经验的提取,还应对他们的认识进行进一步加工,将学生对减法的认识从“拿走了,剩下的”提升为“知道总共的,求其中的某一部分”,建立用减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发展了数学思维,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就会从生活经验中去提炼、概括、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起到了触类旁通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三幅“生活情境画”,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学会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中提取数学模型,将数学思维运用到生活问题中。

第一幅是这样设计的:元旦老师在逛商场时,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现象,同样品牌同样规格的商品,国美电器标着八折让利大酬宾,苏宁电器打着九折优惠的招牌,你们说说看我如果要买,该上哪家店去买?

第二幅:王老师带了6000元钱到家电市场去买电器,看见了一款家电组合,特价海尔彩电为2100元,功放的价钱是海尔彩电的80%,音箱比海尔彩电贵了30%,请你帮老师预算一下。(问题一:老师带的钱够了吗?问题二:如果不够,该怎么办?问题三:如果你是该店的老板,你会怎么做呢?)

第三幅:小李今天12岁了,体重是60千克,今年上半年体重增加了15%,经过两个月暑假的减肥,体重终于减轻了15%。问题一:小胖的体重是重了还是轻了?问题二:如果你是小胖的同学,你会怎么帮助他?

这些例题都涉及到一个共同知识点:“你会到哪家商店买东西?”“假如你是老板,你将怎么做?”“假如我是小胖的同学,我应该怎样去帮助他?”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可从中提取出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数学模型,发挥才智解决问题。

三、总结

只有让数学回归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才能使“数学”显得更为饱满,也只有让学生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体现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应用性越来越强,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并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中,教师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但同时,我们所提倡的应用题教学生活化,并不是绝对化的。数学毕竟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的学科,纯粹的“生活化”有可能会抑制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将小学数学应用题生活化适时、适度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朱正英.略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生活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8).

2.王淑梅.谈小学数学问题设计生活化[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0(11).

3.李永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数学问题生活化[J].新课程教育研究,2012(27).

4.陈加怡.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1(35).

上一篇: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评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 下一篇:解析高中美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