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分析

时间:2022-06-17 04:39:10

如何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分析

[摘 要]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电网的建设、改造、运行和维护等综合管理水平的评定都是从供电的可靠性来判断的,是供电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直接体现着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用户也在这一社会环境的改变中也向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这一角度出发,供电企业要想更好的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还需加强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分析,努力探索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因素,从问题出发,积极的提出有效的提高策略。

[关键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330-01

引言

从电力用户的生产和生活角度出发,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活动,并在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中,对电力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从电力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出发,它包括了很多的保护和控制设备与装置,并在不同的区域和环境中发挥性能,而这些设置和装置一旦出现故障将直接引发产品质量和数量的下降、设备的损害,以及停电事故的发生,这对用户的生活和生产质量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从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性出发,供电企业加强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提高非常重要。

1.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评价

供电可靠性所指的是电力系统的持续供电能力和可靠性,也是评估供电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在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评价中,它是以故障为中心的,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概率性指标来判定,而这些概率性指标主要有:持续时间指标、频率指标、概率指标、期望值指标[1]。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评价具有绝对可靠性评定和相对可靠性分析两种方式,其中,绝对可靠性评定所指的是可靠性指标一旦确定,并规定了适当的标准值后,就能和计算值进行比较,或对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定,但这种处理方法需精确的原始数据和计算方法,所计算出的可靠性指标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从相对可靠性分析,它是将不同设计方案的可靠性指标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不同方案的优劣,在可靠性的评估中能够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和建模假设,也能通过相对可靠性的分析来发现系统设计中的薄弱环节,进而确定提高可靠性的措施,目前已在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提升中得到广泛应用。

2.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2.1 线路环网化率的制约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的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在逐步加强,网架结构也在逐步完善,但依旧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如大型主干线分段数和用户数量匹配程度不足导致的每个分段用户数量的过多;电网建设中环网化率100%目标距离的难以实现;大分线上用户过多导致故障处理和计划性检修执行时负荷无法合理转移等问题,都影响影响着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2.2 网架改造本身耗费时户数的制约

为了有效解决网架存在的薄弱环节,电力企业需对电网进行大规模的优化改造,这虽然能够提升电网的性能,但在电网改造中必须停电,这就损伤了部分时户数,影响着网架改造本身对供电可靠性的提高。

2.3 设备故障的影响

电气设备作为电网的基本单元,一旦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都会受到影响,此时,要想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必须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有效管理,降低电气设备的故障发生率。

3.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策略

3.1 加强对电网架构的建设和完善

供电可靠性作为保证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电网规划、设计和改造的过程中,供电可靠性因素的考虑一定要放在首位。从主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出发,电网建设中需要满足N-1原则,个别区域还需符合N-3原则,针对比较重要的用户还需采用双回路供电和合理的方式去运行工作[2]。为了更好的实现减少短路容量的目的,在电网构架的建设中,可通过缩减中间变电站数、简化主接线、提升变压器容量比等方法予以实现,并在市区的架空配网中逐渐形成可开环运行的环网结构。为了提升电网的输送容量,可合理提高传输线的截面积,若想减少10KV线的输出半径,可通过增加10KV出线回路、10KV开闭所来实现[3]。

3.2 提高带电作业的技术投入

供电系统网架改造工作的开展中,作业前的断电是必须的,而要想在停电检修中避免部分时户数的损伤,可在检修中大力发展状态检修技术。作为一项技术性较高的设备维护工程,在应用状态检修技术中需注意带电维护、带电测试、带电检查等项目的维修,或者通过对系统设备中工作状态、机构特征、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来判断设备是否需要检修[4]。同时,此技术的应用需以安全性为前提,并要求作业人员加强对带电作业的研究,减少网架改造中供电中断的时间,而带电作业人员更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和心理素质。

3.3 提升电网线路的绝缘能力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架空线故障的发生非常常见,而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又受到线路停电检修的影响,此时,为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可在树线矛盾严重、人口密集区敷设地下电缆,或者改用架空绝缘体来实现。同时,要想维持电网功因的稳定性,可选择免维护或少维护、具备自动、智能、无油化的设备,如保护特性较高、动作迅速、结构简单体积小、通流量大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低损耗节能型的变压器;熔断器和开关组合来保护变压器;火灾危险性小、结构简单的断路器;微机无功补偿设备等进行有效应用[5]。

3.4 加快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的实现

在自动化的配电网中,一旦配电网出现故障,系统不仅能及时的做出反应,减少故障寻找的时间,还能将故障的影响缩减到一个最小的范围内。从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的效果分析,加强对电网的监测和管理,推广自动化技术的处理,广泛使用免维修或免维护的新型产品设备,这对配电网故障的预防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实现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可采用新型整体化的绝缘密闭技术,促进一次设备的小型化;或者合理使用UPS和电池组来作为操作电源,以保证供电持续的可靠性;也可通过利用机是关键识别故障、监控保护、电动操作负荷开关等,实现电网的自动重组。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是保证电力用户生活和生产用电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要想将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最大程度的实现出来,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管理,展开全方位的分析,这样才能有效的推进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建设,才能将电力系统供电稳定性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献花.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及其提高对策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2(20):36-37.

[2] 税俊松.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提升途径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5,17(13):172-173.

[3] 黄荣庆.论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8(16):256-257.

[4] 廖伟杰.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13):167-168.

[5] 李鑫,周维.探索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4(21):877-878.

上一篇:试析预控措施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下一篇:试论供热运行远程监测网络系统在热力平衡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