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农业:特色产业集群耀眼崛起

时间:2022-06-17 02:11:40

南阳农业:特色产业集群耀眼崛起

未来在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上,南阳市将重点培育发展肉品、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花卉、茶叶等11类2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拉长链条,实现增值增效,建立起完善的生产、加工、保鲜、仓储、物流、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年终岁尾,一场预兆丰年的瑞雪从天而降,宛城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是河南省的农业大市之一,素有“中州粮仓”之称。1650万亩耕地,生产出占河南11%、全国1%的粮食;2.66万平方公里土地,生产出占全国1.2%的肉类产品……

良好的农业基础,丰厚的资源,让南备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天然优势。如今,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南阳人正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农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黄牛、小辣椒、中药材、蔬菜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耀眼崛起。

12月20日至21日,本刊采访组一行顶风冒雪,深入南阳部分乡村和企业,切身感受南阳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见证南阳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六个一”工作法推进集群建设

传统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效益低,农民增收缓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大做强农业经济,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为一个新课题。

“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创新提升阶段,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松散型利益联结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南阳市农业局局长谢广平说,未来在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上,南阳市将重点培育发展肉品、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花卉、茶叶等11类2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拉长链条,实现增值增效,建立起完善的生产、加工、保鲜、仓储、物流、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统计,南阳20个产业化集群资产总额204.9亿元,核心龙头企业20家,骨干企业7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7家。

为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工作,南阳市政府成立了产业化集群发展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对重点培育的20个产业化集群,实行一个集群、一个领导分包、一个机构专抓、一个规划引领、一套政策推动、一个部门联系的“六个一”工作法。同时,市政府逐行业召开推进会,逐一把脉问诊,因群施策。

“产业链建设30分,销售收入40分,带动农户数10分,农产品收购加工转化20分……市政府将通报考评结果,兑现奖惩。”为使重点工作具体化,见成效,南阳市把2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列入县市区政府年度目标管理,制定了《南阳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标准和考评细则》,建立了由市农业局、统计局、财政局有关人员参加的五人考评小组,对20个集群前三季度发展情况进行考评排序,年终进行最终评定。

多措并举,推动南阳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在2012年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南阳市20个集群新增投资约24.05亿元,建设了33个项目,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总收入263.13亿元,其中龙头企业137.24亿元。新野肉牛、牧原生猪、宛西药业、福森药业等9个产化集群初具规模,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其中3个达到20亿元以上。谢广平告诉记者:“到2020年,南阳市将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30个、50亿元以上的集群10个、100亿元以上的集群5个。”

集群规划与项目规划同频共振

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规划是前提。

为此,南阳市从规划抓起,增强规划意识,强化规划程序,加强规划评审,建立了规划组织推进机制。“我们要求每个集群的规划都要按省级以上专业规划机构编制、省市县三级研讨完善、业内知名专家评审把关、市政府批复的程序运作,确保每个集群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确保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谢广平说。

位于内乡县的牧原食品公司站位生猪产业发展的最前沿,按照全链条的发展模式,科学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提出了“311”工程。即到2015年,在南阳市8个县市区建成1000万头的生猪生产基地;到2017年,建成3000万头的生猪生产基地,实现产值1000亿元,利润100亿元。同时,规划建设饲料、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熟食、有机肥等配套产业,力争成为全国最大、世界一流的生猪产业化集群。

南阳市不但重视农业产业化集群规划,而且还始终做到集群规划与项目规划同步推进、同步实施,把产业化集群发展落实到具体项目上。

据谢广平介绍,2012年,南阳市政府出台了实施“三百”项目工程意见(着力抓好100个政策性项目、100个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培育壮大100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了工作台账,制定了考评办法和激励措施。“通过运作项目,打通一二三产业,修补完善产业链条,支撑和推动集群大发展。”

南阳油料原料丰富,但缺少大个儿龙头企业,整体效益偏低。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南阳市引进内蒙古博源公司投资16亿元,在桐柏县建成了年产30万吨花生油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可带动全市200万亩的花生种植基地;到2015年,将建成年产40万吨的花生油生产线、30万吨的饲料生产线、60万吨饮料生产线,全市花生可就地消化。为解决南阳茶产业缺少高端产品和知名品牌这一瓶颈,南阳市市长穆为民亲自带队到福建考察招商,引进了正山堂、九拓等知名企业,引进资金3.1亿元,签约建设茶园13.06万亩,合作开发了桐柏红等高端产品,开启了南阳茶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此外,西峡小辣椒深加工、社旗三粉加工等一批重大农产品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新野阳光油脂、邓州禽业加工等一批项目已开工建设。这些农业产业化项目的顺利推进,有力推动了南阳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的进程。

一个龙头企业带活一个产业

在南阳,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最典型、最“出彩”的,当数西峡县。西峡是全国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加工地,全县从事香菇生产的农民超过5万人;由于“联想”“好想你”等上市企业的签约,使得西峡香菇和猕猴桃成功登陆上海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

更值得一提的是,西峡县伏牛山区本土中药材品种达上千种,尤以山茱萸质佳量多,资源丰富的天然药库成就了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宛西制药)这么一家大型中药现代化制药企业。宛西制药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医药工业企业五十强,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浓缩丸生产基地。公司生产的仲景牌六味地黄丸、仲景牌逍遥丸连续多年全国销量第一,拥有“月月舒”“仲景”“飞龙”三大中国驰名商标。

在宛西制药的带领下,西峡县形成了一个集中药工业、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医疗、中药养生、健康食品六大产业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化集群。“目前,西峡县内山茱萸基地22万亩,分布于全县16个乡镇,其中重点乡镇9个。我们还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药农签订30年回收合同,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5~10元的价格敞开收购基地药材,带动1.5万余农户走上发家致富之路。”宛西制药工作人员李元贵向记者介绍说。

在南阳,有很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像宛西制药一样,一个企业带活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以天冠集团、邓州久友面粉等为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了粮食加工产业集群;以南阳卷烟厂为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了烟叶产业集群;以镇平地毯集团、南召东方蚕丝绸等为龙头企业,形成了蚕茧加工产业集群,年生产地毯6.5万平方米、产值4亿元,带动南阳市发展桑园10万亩、柞坡220万亩……

探索建立生态循环集群

党的十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南阳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在生态循环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农业现代化正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天地。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为确保一江碧水送京津,淅川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不同寻常。淅川县依托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强大的生产加工能力,引导农民大规模种植金银花,形成了一个生态农业产业化集群,带领农民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

“用科学无污染的方法种植金银花,不仅改善和保护了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农民提供了发财致富的途径,同时也为福森药业建立了纯天然的绿色中药材GAP药源基地,确保了原料供给和原料品质。”河南福森药业对外项目办负责人王兴自豪地说,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绿色产业。

走进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尔沁牛业)万头肉牛育肥场,一座座蓝顶牛棚排列有序,棚内一头头“十二黑”牛膘肥体壮,享受着柔和的轻音乐,或吃草、或蹭痒、或散步,悠然自得。在育肥场旁边,科尔沁牛业还建设了配套的沼气池和50亩蚯蚓养殖场。

科尔沁牛业是新野县2007年招商引资的一个大项目,是新野县国家现代农业肉牛产业集群示范区内的主要企业。进驻新野以来,科尔沁牛业建成了年屠宰能力达10万头的肉牛加工厂、万头肉牛育肥场,成立了科尔沁农机专业合作社,规划建设了3000亩高效农业示范田,不仅有力地拉动了新野县肉牛产业的大发展,还大量收储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做饲料,促进了秸秆综合利用,发展了循环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2012年,科尔沁牛业又引入了蚯蚓养殖场,用牛粪和秸秆养殖蚯蚓,再用蚯蚓自然肥田及制造生物药品,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系统内循环,达到了污染物零排放。

同样,牧原食品注重社会、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构建起“种植-养殖-沼肥-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对养殖产生的粪便进行分离,固体用于生产有机肥,液体经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沼液用于浇灌蔬菜及林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牧原公司打造的循环经济模式,不仅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还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是‘三化’协调发展的完美体现。”南阳市市长穆为民曾对牧原公司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上一篇:国债期货箭在弦上 下一篇:台湾读册生活网络书店经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