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古镇的文化保护和发展策略

时间:2022-06-16 05:08:35

陈炉古镇的文化保护和发展策略

摘要: 本文对我们调研到的陈炉古镇的文化进行总结,对陈炉现状还有国内外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古镇所面对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和一些初步设想。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d the culture of Chenlu ancient town,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enlu and domestic and overseas, discussed the facing problems of the ancient town,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ome preliminary ideas.

关键词: 陈炉;建筑文化;原真性;古镇保护

Key words: Chenlu;architectural culture;authenticity;protection of ancient town

中图分类号:TU-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006-04

0 引言

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东南方向,在陕北黄土高原南侧的边缘;陈炉古镇就处在三面环山的,呈U字形的山凹之中。它犹如一口硕大的碗,碗底地形较为开阔;镇内人群多集中于此。这里的人家从碗口开始自上而下的建造居所。上家的院落是下家的窑背,层层叠叠宛若蜂房。(图1)

1 目前的研究现状

陈炉古瓷窑遗址是黄堡镇遗址明清时期的延续,在耀州窑瓷的历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2001年国内陕西省古建筑研究所做了《铜川耀州窑遗址保护规划》主要针对铜川市内耀州窑遗址进行总体的保护规划设计,而陈炉窑遗址作为其中一部分被涉及,但是其重点在于对遗址的保护,对于陈炉古镇的空间形态结构的发展演变没深入探讨。2002年,印台区委、政府果断地作出了陈炉的发展重点由陶瓷生产开发转向陶瓷文化旅游开发的重大决策;在同一年陈炉古镇被确定为“民居艺术之乡”。2006年陈炉的耀州瓷器烧造技艺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陈炉古镇被正式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针对以上陈炉古镇的研究现状我们将结合国内外保护现状对其进行分析和建议。就陈炉古镇的保护问题来说,在我国国内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大体有3种:一是完整保护了的古镇,建立古镇新区,新旧分开;二是保护了古镇格局,保护了几片传统历史街区,其他的进行更新;三是只保护了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城市已全部改观,例如王澍对江苏无锡市惠山古镇的保护方针和策略。他提出了,河流是一个文明的开始,河流满载着无数故事,是城市乃至区域文化景观的主要载体。利用城市的生态功能与文化功能,建设水体景观,才能提高城市环境品位。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不过分依赖现代技术材料。以原始的、自然的方式来保护地方景观。

而在国外原真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概念之一,对古建筑的维护和修复方面上欧洲主要有两种相互对立又影响深远的学说[1]:“一种是反干预的,即历史性修复,基本在英国,代表人物:英国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他认为古建筑是匠人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文脉中完成的独一无二的创作,不应用新的物质手段干预他的原始状态;另一种是主张干预的,即风格性修复,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厄杰纳·维奥莱·勒·丢克,可以理解为现在的人对过去事实完整而客观的呈现,赞成以必要的物质手段接入来保护历史

建筑。”

结合以上两种理论在陈炉这个案例里面笔者认为“干预”比“反干预”更适合。陈炉古镇是在发展的古镇,他不像圆明园有着很深的历史意义。而且由于他的地理位置等因素他的保护就更容易被人忽略。只有对他进行一定的修护,让人们看到他原貌,对他有更深的了解。他才能更好地保存下来。

在原真性的历史文化保护观念下出现了另一种古镇保护方法: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由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博物馆。他主要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始性,向社会提供的是一个正在生活着的社区环境、经济、文化整体,是个活生生的社会活标本③。这是古镇保护的新生力量,我们应该适当的采用。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一大理念。

2 陈炉的文化

说到陈炉的文化,就不得不说一说陈炉的陶瓷文化。陈炉的陶瓷是耀州窑瓷的延续。耀州窑瓷以“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青瓷在历史上,在宋辽时期名满天下,还一度成为贡瓷。陈炉窑是耀州窑后期新建的窑厂较晚的一个,但规模最大。至今陈炉人还保留着传统的手工艺。陈炉人质朴而憨厚,由于他们烧窑和生活的地方相邻,所以他们的生活作息和烧窑息息相关。例如根据烧窑的时间规律日久形成一天吃两餐的特殊饮食习惯。可见不管是他们的地区文化还是他们的生活习俗都离不开陶瓷。

说完陶瓷就该说说陈炉的建筑了。陈炉地处关中,也属于关中民居,关中民居的原型,首先是对黄土地域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及其产生的“天人合一”哲学观念适应性建造的表达。因为地形的原因陈炉房屋主要以窑洞的形式建立。窑洞最大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在调节温度、湿度、控制室内空气环境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他还具有节省建筑材料,无污染,既经济又环保还坚固耐用,便于修补等优点。(图2)

由于窑洞多为因地制宜,充分的利用地形和周围的资源,所以其建造方式和布局形式的不同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形制特征②。而陈炉的窑洞大体可分为糨窑、券窑、地上拱窑这三种形式。陈炉窑洞与众不同的一点是陈炉窑洞上家的院落是下家的窑背。如此这般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图3、图4)

这层层叠叠的窑洞和院落都是由陈炉随处可见的匣钵组成的,这便是陈炉古镇赫赫有名的罐罐垒墙了。在这里,到了5至8月份墙头的罐罐上长满花草,就宛若那花城。(图5、6)

为此我们专门调查了罐罐垒墙的形成原因,其形成原因有两个;一是体积大质量轻,用它做围墙可减轻对下家窑洞的压力,而且还很坚固,不易损坏。陈炉有句古话叫做“罐罐垒墙,墙不倒”说的就是这个。二是罐罐垒墙用的是陈炉随处可见的废弃匣钵建成的。陈炉人用他们的智慧对这些废弃物进行二次利用。从中也体现了陈炉人的环保

意识。

这些建造出美丽壮阔的罐罐垒墙的材料,他还造就了陈炉另一个美丽,那便是瓷片铺路。陈炉的瓷片铺路是陈炉人特有的一种艺术的展现。其形成的原因有:一、由于陶瓷生产留下的废瓷很多,在无处堆放的情况下,陈炉人又发动了他们的智慧,对其进行二次利用变废为宝体现出一种“环保”精神。二、山路不好走,特别是下雨天。而这些废瓷质地粗糙用其铺成的道路起了防滑的作用。三、用瓷片拼凑成各种图案,形成了美观而富有陈炉特色的道路。其中有些图案也显现了陈炉人的生活习俗。(图7)

3 保护陈炉陶瓷文化和建筑文化的迫切性。

3.1 保护、发展陶瓷文化的迫切性 陈炉古镇的民间陶瓷艺术是耀瓷文化的延伸,陈炉古镇制瓷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唐代就已经有“炉山不夜”这一景象了。宋代以后更成了延续生产耀州窑的唯一窑厂。他有着“东方古陶瓷生产的活化石”和“东方陶瓷古镇”的美誉。故此我们就更应该明白保护陶瓷文化的迫切性。

陈炉古镇陶瓷文化保护的迫切性:制陶瓷的技术人员大量流失;清代由于兵荒相继,人口骤减,崇祯十年陈炉人口骤减尤甚,居民八千户锐减到八十户。技术人员大量流失。此外,传承的技术人员少;由于商业社会的发展,古镇中很多的青壮年不愿意再呆在村里以陶为生了。所以陈炉年轻一辈的技术传承人员就寥寥无几了。这对陈炉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加之现在多用现代液化气烧瓷,而古制陶窑基本都废弃不用了。因为古制陶窑烧陶瓷的成活率低,而现代的液化气烧陶瓷的成活率高达80%。相比之下液化气更实用。为此我们更应该加强对陈炉古镇的保护工作。希望陈炉能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文化的情况下发展的更好。

3.2 保护建筑文化的迫切性 陈炉古镇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他集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遗产于一身,陈炉是个有着十分鲜明特色的古镇。其建筑的材料呈现出带有“气孔”的“感”,亦将材质之美发挥的淋漓尽致——余平。而对于古镇特色是如何形成的这一问题是个十分有价值的问题研究。保护陈炉古镇建筑的迫切性有两点。一个是由于人口的流失多数房屋无人居住;另一个是废弃房屋的无人修葺。尚在居住的房屋其修葺的材料又过于现代化,加之居民保护意识不强,对古镇的价值了解的不多,和现代化的建筑开始吞噬古镇。

陈炉是个有着自己独特魅力的古镇。不管是在文化还是在建筑。他用他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和火热的色彩,画出一幅幅重彩油画。陈炉与其他的制陶瓷的地方不同,他不以农业为生活基础,陶瓷产业便是他们的生活根本。不管是建设还是保护都是离不开陶瓷的一个地方。所以我们对其的发展和建设都以陶瓷为主线。

4 解决陈炉古镇问题的对策

陈炉近年来被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落后以及陶瓷业不断衰退、水污染、违章建筑等问题所困扰。对此我经过多重的考察和了解,作出了以下几种规划来建设陈炉。

4.1 对陈炉进行整治和重建:我们将古镇内新建的与古镇格格不入的建筑拆除,对古镇的绿化进行规划,让他看起来不会那么杂乱无章,但也不是那么的刻意。而且我们将对陈炉的污水进行生态化治理;并定期清理垃圾和古镇内的旱厕。对个别有纪念意义的古建筑在原来的遗址上进行修复。让人们对他有个具体的印象和了解。

4.2 开发:在开发上我们借鉴了古镇周庄的保护模式,建立陈炉的“古镇区+古镇新区+新镇区”。就古镇区而言,对古镇区进行维护和修复,保留古镇的原住居民,保持古镇“活着”的状态是陈炉古镇发展首要工作,这是其一。其二是建立古镇新区,将古镇区和古镇新区分开,既保护了古镇又开发了古镇新区,古镇新区是为了衬托古镇区,其在建筑体量比例、色彩等方面与主体建筑相统一。图8是我们课题组对古镇新区小广场的改造图。

“旧砖旧瓦这些材料也是有传统、有历史的——老瓦片不只是大家都看到的那些光鲜明亮的瓦片,收集到的旧瓦片有各种不同的规格和细节”——王澍。受王澍先生古镇改造理念的启发,课题组利用了古镇的“产业垃圾”对其进行二次利用。在其主体风格不变的情况下对他进行改造和设计。其三就是新镇区的建立,其风格可以偏现代化,来满足年轻一代的陈炉人对这个时代的需求。在新镇区上建立一些商业活动场所。

此外还可以建设写生基地吸引一些建筑类、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在此写生,这也是一种对外宣传陈炉的手段,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陈炉、了解陈炉。另外还可在古镇区和古镇新区内建立手工体验坊,使游客体验制瓷的乐趣,在制瓷的过程中体验坊的师傅们对游客讲解陈炉窑的文化历史。以上两种经营形式都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这些由旅游业带来的公共利益加上民营企业的赞助投入古镇的维护和修复中去;使得古镇保护资金和古镇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循环。

陈炉古镇的保护工作是十分艰巨的,这需要当地政府和居民等多方人员的努力和支持。在保护工作上我们要坚持“洋为中用”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方针。陈炉的前景是相当乐观的④,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又能使环境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这样的情况下陈炉古镇一定会得到相当好的保护和发展。

注释:

①卢永毅.历史保护和原真性的困惑[J].同济大学学报,2006(5):24-29.

②李琰君.陕西省关中传统民居建筑与居住民俗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06;55:1-3,7-12.

③阮仪三,李红艳.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J].华中建筑第二十六卷,2008.4;144,28-46.

④张向军.陈炉古镇环境可持续发展浅析[J].山西建筑第三十四卷,2008.3;40;59-61.

参考文献:

[1]同官县志[M].清,民国.

[2]袁西成.陈炉窑[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6.

[3]余平.凝固的本色-陈炉古镇的砖和匣钵[J].行走栏目主持:余平,西安科技大学,2010.01.20.

[4]曹伟.江苏无锡市惠山古镇:“水上花盘”为古镇添魅力[J].中国经济网,2011年02月28日.

[5]王力.探寻“生态博物馆”在陈炉陶瓷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J].建筑与文化,2008.

[6]陈和虎,陈熊俊.陈炉古镇窑洞民居建造方法初探[J].美术大观,2010,11.

[7]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8]严忠明.概念地产与思想采购,中国古镇周庄模式,广东经济出版,2004,01,01.

上一篇:油气田工程超投资分析及措施建议 下一篇:城乡统筹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