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手术室工作人员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

时间:2022-06-16 11:32:30

论手术室工作人员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

摘要:手术室(operating room 英文简称OR)是为病人提供手术的场所,更是外科诊治和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致使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充斥着各种刺激气体的空气和电离辐射的环境中;存在于每天手术连台转的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中;随时有被微生物感染的可能。这些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给我们的临床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以增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

关键词:手术室工作人员 危险因素及其防范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90-02

1 手术室的职业危害

1.1 空气污染。包括化学消毒剂的挥发,高频电刀使用时散发出的气味及全身物在空气中的弥散。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用于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手术器械消毒等,对皮肤粘膜,上呼吸道均有刺激作用。安氟醚是8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含卤素的,含乙烯基,是一种潜在的致突,致癌物质,其化学性质稳定,对呼吸道无刺激作用[1]。同时戊二醛、臭氧、过氧乙酸等在器械、空气消毒中的大量使用……这些物质在空气里含量虽少,但它们长期低剂量存在于手术室,形成混合性污染,甚至产生毒性相加现象,长期地作用于人体会产生慢性的远期效应。

1.2 生物感染。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组织标本等,受感染的机会很多。其中针刺损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事故,据报道,医护人员每年针刺伤者占80%左右,造成20余种血源性疾病,每年因为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造成医护人员死亡的达几百人。

1.3 电离辐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中摄片及电透直视下手术的不断开展,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各种射线的机会越来越多。据有关文献报道,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使胎儿畸形。

1.4 身体疲劳与心理危害。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长期处于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中,容不得有一丝错误。精神过度紧张、工作不定时,经常要抢救处理一些危重病人,加班加点,工作性质是细致的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工作人员易患溃疡病、心脏病、偏头痛、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慢性腰腿痛等。

1.5 噪音危害。有文献报道,手术室的平均噪音达60-65dB,但常接近90dB。主要来源于放置手术器械的声音;电刀、电锯、超声波等发出的声音;监护仪、呼吸机工作的声音;医务人员的交谈声和脚步声。突发的、意外的仅30dB噪音就可以造成医务人员的“吃惊反应”,降低警戒性和影响手术时的注意力。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手术室空气流通。

2.1.1 定时开窗换气,完善排污系统,增加空气的对流。

2.1.2 在使用吸入性物时,如安氟醚、异氟醚、笑气等,现配现用,检查麻醉机是否密闭,以减少空气中的药液浓度。

2.1.3 消毒剂浓度要配制准确,现配现用,改变用量越多,消毒效果越好的错误概念,操作前后正确洗手,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后对器械、污水、房间处理,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以免污染周围环境。

2.2 避免生物感染。

2.2.1 提高医护人员对生物感染的认识,加强自身防护。

2.2.2 手术患者术前生化检查项目,准确了解其肝炎和艾滋病病毒携带情况,并重点做好此类手术围术期的安全防护。对术前无法确定其情况的患者,一律按此类患者处理术中用物。并严格做好终末消,防止交叉感染。

2.2.3 锐利仪器的使用防护。抽吸药液时严格遵守用未接触过患者的无菌针头,抽吸后必须立即戴上针帽。静脉给药时须去除针头经三通给予。术后处理必须戴针帽毁去针头等规定确保了安全。我们还根据数万例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出一套手术中刀、剪、针摆放及传递的规定,在新护士上岗时,严格带教,规范每名护士的基本操作规范。

2.2.4 针刺伤的处理。①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部,使伤处血液流出来,并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用抗菌皂刷洗伤口,再涂上2%的碘酒。②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应在2小时内注射并上报。③如果接触的是乙肝患者,应在24小时内肌注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定期进行肝炎血清学检查;接触的是丙肝患者应注射干扰素,并观察6-9个月。④ 如接触的是HIV感染的血液,还需立即应用AZT等抗病毒制剂,以降低感染率,同时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V抗体,然后进行周期性复查。

2.3 电离防护。

2.3.1 术中需要行X线透视的手术,我们要求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并在手术间安全的范围内设置铅屏风。对人员进行合理安排,次数均摊,避免短期内大剂量集中接受X线照射。

2.3.2 电子仪器使用的管理。定期请专业人员检修手术室专用线路和电器。电器安装在防雷击的安全插座上。每个仪器操作前严格遵守规程无误后方可使用;坚持每日两次湿式清扫手术间,保持术间湿度,防止静电效应;将易燃爆的气体,统一放置于走廊一端,专人管理。

2.3.3 激光手术的防护。设专用手术室;规定手术配合人员必须戴上防护镜;操作时关闭房门。

2.4 合理安排工作。

2.4.1 统筹安排全院的手术时间及手术配合人员。

2.4.2 在工作安排中,我们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教育和传授年青护士学会恰当的选择工作速度,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缓解紧张程度。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减少无效劳动。

2.4.3 合理搭配手术人员,术中可适当播放轻音乐,缓解手术紧张情绪。节假日适当安排集体活动,以培养工作默契。

2.4.4 如有必要,可邀请心理咨询师做必要的心理疏导。

2.4.5 下班后鼓励手术人员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5 对噪音的防护。

2.5.1 从思想上认识到噪音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噪音。

2.5.2 要求操作手术器械时,尽量避免碰撞;禁止做与手术无关的事情,禁止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手术室;尽量减少人员的频繁进出;限制参观人数。

3 结论

通过对手术中危险因素的观察和分析,我们改善了工作环境和工作气氛,设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了防护措施。使大家对危险因素有了认识,在操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减少了误伤。同时也提高了手术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4.164

上一篇:基层避孕药具免费使用情况的对策与思路 下一篇: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