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与效率之探讨

时间:2022-06-16 09:56:59

教育公平与效率之探讨

[摘 要]教育公平与效率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仍存在各方面的差距,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的效率与公平有不同要求,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教育;公平;效率

公平与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对永恒的矛盾。究竟是公平优先,还是应该更注重效率,学术界的讨论从未停止过。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表现在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方面的问题也在不断凸现。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是一个难以回答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难以操作的实践问题。

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定义

教育的公平主要指享受教育资源的平等,包括受教育的机会、条件和结果的平等三个方面。追求教育公平是当今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目标。

教育效率是指教育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效率高意味着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最佳的效果,即教育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二、教育领域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一)教育的城乡差距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义务教育的问题重点在农村。自实施义务教育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虽已取得一些成绩,但义务教育城乡差别依然存在。在教育投入、办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距。

(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在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猛,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导致了东西部之间的教育差距拉大。东部地区办学条件比西部地区办学条件优越。西部地区教育无论是在资金、设施方面,还是在师资、人力、管理方面都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三)学校之间的差距

学校之间的差距具体表现在重点学校、示范性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差距。国家把大量的教育资源投入到部分重点学校,减少了对普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投入,由此导致差距。重点学校由于政府重视投入,吸引了一批优秀教师,从而也吸引了优秀学生。而对非重点学校,政府不够重视,投入也有限,因而教育质量普遍存在问题。另外,由于高额择校费的存在,也造成了一些人为的入学门槛,家境较好的学生可以凭借着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享受着稀少的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家境不好的孩子除了凭优异的成绩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外,就只能没有其他途径,这本身也是一种不公平现象。

(四)师资力量之间的差距

由于地区间的经济条件差距,加上人口流动性的增加,教师的流动性也加大了,大批教师流向了城市以及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此外,我国在教育事业上还表现出民族、性别以及阶层上的不同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政策制度上的缺陷、教师待遇标准不一等,都造成了现今的局面。总之,现阶段教育是一个比较令人担忧的问题,教育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面对这些问题,以及怎样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较好地处理教育公平与效率两者的关系,值得我们讨论。

三、影响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因素

首先,特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一定时期内对公平与效率的不同态度。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处于全面贫瘠,人民生活水平低,基本生活难以保障,更难说接受全面的教育,所以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接受教育,甚至高等教育,只能是一部分有经济条件或充分优越智力条件的人才能享受的权利,无法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基本教育。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对于自身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大大加强,义务教育普遍实施,高等教育的接受者迅速递增,此时,教育上更凸显公平原则。其次,教育体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一方面,是教育的投资体制,我国在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在教育投资上都是国家统一财政,政府单一拨款。而要减少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使更多人充分享受教育,这些条件的创造与对教育的投入是密切相关的,但教育系统又缺乏筹集经费的其他渠道,无论是在教育投资的数量还是方式上都显得十分欠缺。最后,教育内容严重重复,学科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与效率的发展,特别是教育脱离当前的生活实际,抑制了人们受教育的热情。

四、如何看待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公平与效率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有人认为,公平与效率是相互冲突的矛盾关系。事实上,这一假设将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引向简单化的歧途。从而把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演变为“要公平还是要效率”的简单命题。事实上,公平与效率在哲学层面不是一对非此即彼的范畴,恰恰两者有内在的包容关系。公平不是效率的全部,有公平不一定就是有效率,但公平本身就应该是效率的一个重要内涵和构成,是评判效率的价值维度之一。在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下,我国的教育政策应该在公平和效率间如何做出调整和取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一)教育公平与效率应注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

对待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应该考虑其阶段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教育层次,采取不同的态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发展战略、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本身等各方面问题的存在,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在不同阶段所处的地位、政策的倾斜点应该有很大的差异。在社会发展初期即便处于落后阶段也要让教育公平优先,以便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这有利于更多的人接受一定的基础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教育公平与效率应注重教育的层次性

教育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即公平与效率在教育层次中的地位不一样。在初等教育中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在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义务教育是针对所有的社会成员所实施的一种基础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力。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社会应为他们提供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教育。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要与社会的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及地方特殊情况结合起来,非义务教育领域的“教育公平”应表现为机会均等、同等标准、能力本位、就学条件平等、尊重差异、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等方面。

综上所述,教育公平与效率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具体的实践中则应依社会目标而定,并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不能盲目地偏废其一。

参考文献:

[1]张爱梅.关于教育公平的几点思考[J].

江苏高教,2003.

[2]朱迎春,周志刚. 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

国城乡教育差距[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3]张杰. 对我国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理性

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06.

[4]杨琳,杨春宝.论教育公平与效率[J]. 西

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

[5]蒋连霞,李小鲁. 浅论教育的公平与效

率[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

[6]张秀清. 试论我国高等教育公平与效

率[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上一篇: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浅析 下一篇:文学期刊编辑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