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机械加工企业工序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2-06-16 07:32:25

浅析机械加工企业工序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

摘要:自动化加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提高机械加工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机械加工企业间的竞争程度。从企业角度来看,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方面要保证机械加工质量,确保加工产品符合设计标准,另一方面则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加工成本,以维护企业经济效益。文章首先概述了实行工序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随后指出了现阶段工序成本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优化机械加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机械加工;生产工序;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

无论是机械加工企业还是其他生产类企业,只有协调好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经营获利的最大化。机械加工产业不仅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甚至在某些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必须要通过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提升机械加工精度,降低工序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在新形势下,开展机械加工企业工序成本控制的探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企业工序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无论是加工材料、设备的采购还是加工成品的销售,都必须依照市场规律来进行。机械加工企业如果仍然坚持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必然会造成严重的材料浪费,不利于提高企业经营利润。这样一来,企业能够用于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以及人才引进的资金就会相应比例的减少,在与其他同行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倒逼机械加工企业实施工序成本控制策略,进而帮助企业树立全过程成本控制理念,在机械加工的各个工序环节中,严格遵守成本管理标准,从而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最终显著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有利于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由于工序成本控制与以往的成本管理在具体工作内容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实行工序成本控制时,也要注意具体工作方法的变化。例如,以往的成本管理流程为:机械加工和设计人员首先拟定具体的加工步骤,随后以此为依据大致判断加工所需成本。企业负责人经过成本审核后,将加工方案和成本控制方式逐级下达。这种成本管理模式有两大弊端,其一是管理指令的传达较慢,不利于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其二是指令逐级下达,很有可能在传达过程中出现较大的误差。而采用工序成本控制,则极大的消除了指令传达的中间步骤,成本控制方案的确定完全由一线加工工人来确定,不仅提高了机械加工效率,而且降低了管理成本。

二、现阶段机械加工企业工序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

(一)工人业务技能有待提高

机械加工成本的控制的最终效果,与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直接联系。业务能力越强的工作人员,能够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从而在单位工作时间内,加工出更多的成品零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目前来看,大多数机械加工企业的加工操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例如,有的操作人员虽然加工技能较为熟练,但是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利用工作机会或是空闲时间提升自己,只能完成最基本的加工工作;有的操作人员虽然是大学机械专业毕业,但是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工作中加工效率较低,不能将技术转化为可观的效益。除了员工自身因素外,企业没有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和在职教育,也是导致操作人员业务技能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原因。

(二)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考]到机械加工工序复杂,并且影响加工成本的因素较多,因此要想实现加工工序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必须依赖于完善的内部成本管理制度。近年来,受市场竞争形势的影响,部分机械加工企业都结合自身实际和未来发展规划,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成本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明确工序成本控制责任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不足,以及缺乏必要的监督,成本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也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成本控制作用。

三、企业工序成本控制的整体思路

通过总结以往工序成本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借鉴其他同行业企业取得的成功管理经验,采用正反对比和经验总结的方式,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工序成本控制方法。除此之外,还必须借助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树立全过程成本控制意识,在机械加工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意识的开展成本控制措施,从根本上降低乃至消除成本浪费问题。除了在管理制度和控制理论上有所创新外,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上述制度、理论得到贯彻和落实。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在明确整个机械加工工序成本控制的整体思路后,还必须借助于管理和协调手段,为成本控制的具体落实提供支持。尤其是对于基层的机械加工人员,在长期的机械加工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工作模式,在实施工序成本控制的初期,很有可能难以协调成本控制和加工质量的关系。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及时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基层加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内容,满足新的工作需要。

四、机械加工企业工序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材料成本控制

机械加工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原材料,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必然会造成原材料的大量损耗和浪费。因此,机械加工企业的工序成本控制,应当从材料成本控制着手进行。具体的控制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首先,在配给加工原材料时,应当进行定额分配。并且通过计算,确定配给原材料所对应的工件数量,实现对定额材料的最优化利用。在配给原材料时,应当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以便于后期进行核对,确保账目一致。其次,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剩下许多边角料,如果全部当做废品处理,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通过筛选,挑选其中具有重复利用价值的材料并集中保存,在需要的条件下进行二次加工,实现材料的高效利用。最后,在机械加工原材料的采购阶段,也是开展成本控制的关键。采购人员应当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低价格的原材料,以减免不必要的成本花费。

(二)材料消耗控制

机械加工中的材料消耗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实现对材料消耗量的有效控制。结合具体的机械加工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控制材料消耗的方法:第一,引进新型的机械加工设备,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消耗量。近年来,机械加工行业研发出许多速度快、质量高的机械加工设备,企业应当根据自身需要,适当引进一定数量的新型设备,以降低材料损耗。第二,对于批量比较大的材料或者零件,要探索较为先进、合理的方法进行加工和处理,此外,还要合理规划其布局。举例来说,在进行线切割的过程中,要注意切割形状是否合理,是否匹配,应尽量让材料使用率最大化,让材料的产量最大化。总之,材料消耗控制也是机械加工企业工序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其关系到机械加工企业材料消耗控制的效果,因此,对材料消耗的控制也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三)责任成本计算

企业责任成本的核算体系分为二级组织体系:厂级和车间级。厂级由厂计划部门负责,主要职责是制定各单位责任成本指标,评价考核完成情况,归集整理产品成本,建立产品部套责任成本明细账。车间级由车间控制组负责,主要职责是计算部套及工序零件的责任成本,对照标准责任成本检查评价操作者完成的实际责任成本,建立基础资料账目,向上级报送相应的报表。

按计算责任成本发生的时间不同,可分标准责任成本和实际责任成本。标准责任成本是按照行业或部门规定的标准参数而计算出的责任成本;实际责任成本是指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真实的统计结果。标准责任成本是操作者认知工件工序成本的标准,只有知道了工序应该发生多少成本为正常值后,才能有目标地去控制它的发生,标准只对被考核者产生作用,是控制、考核、评价、奖惩的依据。

五、Y语

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永恒话题,尤其是对于机械加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能否做到位,不仅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收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成本控制理念,密切关注市场发展形势,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成本控制策略,在保证机械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强化工序成本控制,从而使企业节省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楠,谢秋芳.以构件为单位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研究――以建筑模型为表现载体[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3(16):164-165.

[2]顾振刚,孙柏杰.中航工业成飞以EVA为导向的全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航空航天工程,2014(15):109-111.

[3]李美霞,马新超.DND气田水平井成本控制研究――基于Monte Carlo成本分析方法[J].电子信息技术,2016(13):131-133.

[4]梦琳珊,徐俊怀.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施工成本、进度、质量集成控制方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09):261-263.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北方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上一篇:分析性程序与舞弊识别探讨 下一篇:会计信息质量对资本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