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会展文案写作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6-16 07:20:17

高职高专会展文案写作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会展业的发展对会展实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会展教育应适应行业需求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通过对会展文案写作课程从教学理念、思路、方法等方面实施教学改革,将过去以文种类别体系为系统的课程改革为行动体系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会展企业的实际写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展文案写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58-02

会展业是21世纪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会展经济所表现出的强大的产业关联带动性与增长潜力使之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又一新的增长点。当前如火如荼的会展行业对具有一定会展理论知识素养以及熟练操作技能的中高级会展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高校开设的会展类专业大多为“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经济实务”等,在这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会展文案的实务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会展文案写作课程也被众多院校列为会展专业的必修课。要培养出能够对接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需要高校从会展行业实际出发,加强会展教育的改革和完善。为此,本文拟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会展文案写作课程的改革内容。

一、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会展文案是指因会展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并在会展管理和举办过程中使用的,以记载会展信息的各种文字材料。会展文案写作课程作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主要培养学生在会展文案写作方面的写作技巧和经验、掌握会展文案写作工作的基本要求,以适应会展综合性工作的需要的一门课程。但目前可参考的教材大多是按照文种类别为框架进行设置教学内容,加上传统的教学将授课重点放在各种会展文案文种的概念、特点和写作结构方面,教学内容理论性比较强,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课程内容,无法对会展活动的操作过程和目的有系统的认识,使其在实训环节出现“知道按什么结构写”,却“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不知道传达什么信息”的情况。教学内容的孤立性和传统“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都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面对这样的情况,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会展文案写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改革是以培养学生写作应用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按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任务驱动性及工作环节、过程,将过去以文种类别体系为系统的课程改革为行动体系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会展企业的实际写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板块。其中,知识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常见会展文案类型;掌握常见文案写作结构、方法和要求;能力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不同文案的写作目的;能够针对工作任务选择合适的文种;能结合工作需要撰写各阶段的会展文案;素质目标是通过课程实训活动的锻炼,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素养和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教学理念

作为写作类课程,如果完全按照一般理论教学模式分别对每种会展文案的概念、特点、写作结构、写作方法、写作要求进行讲授,就显得教学内容比较空洞,而且在实训环节容易出现学生“知道每种文案按什么结构写”,但是离开书本就“不知道怎么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来写”的情况。显然,这样的状况是不利于培养学生文案写作综合运用能力的。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以上情况,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以会展项目为课程训练载体,开展体验性教学,促进学生在工作任务中培养职业能力,体现本课程实践性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文案写作理论与会展活动操作过程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针对会展活动操作过程的具体工作需求进行会展文案写作理论与实训教学,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会展文案写作工作所需的必备知识,使写作理论与会展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依托城市会展业为实践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训舞台和就业机会。

四、课程教学思路

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思路上,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模真教学”模式。以教学班为单位设立一个或多个模拟会展公司,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角色和岗位定位(主办方、承办方、会展公司员工、参展企业员工等);以会展活动开展过程为主线,开展公司的业务运行。教师根据模拟会展公司的会展活动运行中各阶段的需要,将每个阶段的写作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并按照每个工作任务应达到的目标,逐步进行相关的文案写作理论教学和实训练习。同时,针对每个不同的工作任务,都通过“引入会展实际活动案例—会展文案写作理论—文种案例—实训练习”的教学思路。

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按照工作顺序一步一步了解会展开展过程中每个阶段应使用的文案是哪些;另一方面,学生都是在模拟真实工作的环境中对每个文案进行学习,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和总结,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此来实现“既让学生学习每个文种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又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同的工作任务应该选择什么文种来完成一份文案”,并且“这个文案应该表达什么信息”,从而达到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也解决了传统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五、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后的课程教学重视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根据学习任务和工作阶段的转换,除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常用方法外,配合完善以学生角色分组、工作体验和项目小组讨论、写作实训、作业评审和互评等多种方法,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寓教于乐。同时,为了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环节都更加接近实际工作情景,还需要定期邀请企业里的专业人士开展讲座、座谈等活动,增加校企交流和沟通,也利于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有利于学生开展实践实训。

六、课程改革方案

根据课程改革的思路,在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中,开展全新的课程体系。原有的课程体系是以文种类别为框架,新的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框架。因会展文案是在开展会展服务、会展策划等一系列活动中使用的文案,因此本课程体系中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会展服务、会展营销、会展调研、会展策划、会展物流管理、展览运输、展览广告设计等组成部分[1]。课程体系的改革将颠覆传统教科书式的内容设置,以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利于学生有逻辑地掌握各种文案的适用场合和写作的用意,培养学生的文案写作综合实际运用能力。

七、课程考核方式

鉴于本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在课程考核体系方面,应以理论和实践并重,建立实训作业和期末考试为一体的全程化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由实训成绩、理论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实训成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由教师对实训作业进行评价,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校内实训表现和作业情况,从其知识结构、文字表达、应用能力等各方面分阶段加以评价;第二部分由学生相互进行实训作业的评价,以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理论成绩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闭卷考试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基本素质的评定,如通过学生的课程论文、随堂讨论、实践调查报告等形式加以评定。平时成绩部分由学生平时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参加课外的各种技能比赛构成。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学习态度等的综合考评,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也能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内容的改革,是对会展文案写作课程改革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在教学中还应根据教学时数、授课对象的差异,合理调整教学手段,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保证基础、突出重点。在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上,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校内外会议展览、节庆、社团活动等文案写作工作,同时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和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训教学。此外还可通过教师参加行业培训、参与行业调研,根据会展行业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实现社会需求与教学内容结合。

参考文献:

[1] 琚胜利,胡强,尚群.高职院校会展专业项目课程开发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经济法理论与实训教材建设与应用... 下一篇:华瑞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我效能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