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

时间:2022-06-16 05:36:52

摘 要:本文尝试解读、分析了我院陈女士诗集中的一首《思念》,认为她结构简洁凝练,意象幽眇精湛;“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以高度的技巧将生活感受化为参差、而又轻灵的近似生活语态的短诗,可谓充分体现了对于传统古典美,和现、当代诗歌成就的继承与创新;应可谓现代诗歌值得欢迎的收获之一。

关键词:凝练;意象;片言居要;通感;生活美;古典美;现代美

“我的思念是秋天的湖,白云落满湖心。我的思念是寂寞的小路,有黄叶阵阵飘零。我的思念是岁月的沉哀 ,我的思念是夜半大地的岑寂,霜降无痕。”

一、踵武前贤 语短情长

这首诗,去年我不知看了多少遍。今年,重新又看了多少遍。终于,我感觉像是会晤了一个结论:居然我得承认今年、现在方才看懂啦!莫非至今才走出了‘弱智’?!竟像是残酷?苏小妹回敬坡的调侃,如法炮制一则攻击苏轼‘长脸’的谜语说――“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方流到口边。”极度的夸张?又或极为真实了不成?好在现如今我总算还敢于斗胆下个结论:我认为,这首短诗,比起徐志摩的、戴望舒的许多诗来,不但不逊色,而且已有所超越!

她简洁,而质朴,明快,而凝炼,终于又深沉,还清新。真正可谓、深情何绵邈;诚然殊堪、逸韵通幽独。我看已造诣短诗的化境。具体地分析起来,(我现在想冒充内行,勉为简要的讲解;不当之处,祈请方家不吝赐教。)则明显的结构也就是四个暗喻,至少三个喻体是具象,同时又逐渐浓郁而成为意象;换言之,除了第三重喻体,是由无形的抽象物来担当以外,其余则尽皆为具象、意象。而这,是否正是大有深意?或曰是否匠心独运?我认为恰恰正是。

二、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暂且假想想看,设将此第三重喻体屏蔽起来,暂时不要它,那会怎样?当然、此非胡乱伤筋动骨吗?肯定是的。不过,若是从一般化的诗的意蕴看,则即使略去第三重喻,毕竟也是可以成诗的。甚至还能够说仍不失为比喻很工巧的诗。但是,从较高的要求来看,那样却会致命地损伤本诗‘深邃地挚情’这一内核,或曰动力之源。如若没有了“我的思念是岁月的沉哀”,则某种意义上简直就好比李白给窒息了浪漫天真、杜甫被抽去了“沉郁顿挫”,就会失重、失魂,更不必说精华特色了。我这里的“暂且假设……”,容或可能被指责有一点多事之嫌疑了吗?不过我认为,如此假设一番,其实更易于走近、与凸显这一句的重要性及其高明之处。换言之,“思念”谁没有呢?人必有之!纵然是深沉的“思念”,或者说是智识者一类的“思念”,也仍然是人皆有之,毫不稀奇的。但是,“思念”,竟然到了恰恰犹如、并且居然吟诵为(它简直是)“岁月的沉哀”这个程度,我感觉就 “人迹罕到”了。而最值得叹羡之处,还在于优秀的诗人能够将这种人所难能纾泄表达的近似沉痛,近似情殇的“思念”,不着痕迹地围裹、编织、或曰熔炼在形象思维的看似闲逸的手段之中!

直白而言,上述“四重暗喻”,巧妙地组合为博喻;其中前二组喻体,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思念”描摹得――我的意思是,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一个维度上――形体广大、饱满、丰盈而又曲折、幽深;动静相宜,而且色彩纷呈。至于末一组暗喻,则既从深情暗涌,日以继夜(从“夜半”等语看,其实在梦寐之间,亦或许情结坠如铅块!)这个角度拓展了意境,同时更丰满了、另辟了、或曰更加沉沉地浓郁了联觉’、‘通感’的弥漫效应:“思念”仿佛摇曳在幽眇听觉的“岑寂”之中,最终甚至变得偕同霜天下寒一般地,黑、潮润润地触手可及了!

三、好诗每每举重若轻。百炼钢可化绕指柔

显而易见,现代诗的妙处,果然在于往往需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段,来推演“情到深处人孤独”、或渲染‘情至纠结人痴迷’一类的如梦似幻的异样情态;它需要疏离人与现实(本真)的既定关系,需要‘意指错位’,需要超出机制等等。但是,现代诗既然是诗,则它必然与古人诗、古典诗一样的永葆对于自然美的内在追求、或曰共性的亲和力。应该说,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所倾慕与弘扬的,正是这样的中国古典诗最高的美学法则。要达到融会贯通了这一法则的境界,我的体会是,诗人一定要解决好‘意外’跟‘情理’的矛盾――你要致力于让读者完成一个从‘意料之外’到‘情理之中’的过程。不然你存在的意义,也就可能模糊了。假如你只会说常人的、生活中口语,则人人可为,何劳诗人代言?岂不就等于有‘自然’而无‘美’?但是如果你技巧可观,以致时而能作惊人之语;但却不曾臻于化境,即未能出之于自然美,或曰出之于顶级自然美,亦即不能做到让技巧仿佛融化在‘生活流’本身一般地,运用、实现在口语、或至少也近似口语般爽朗的表达之中,那也是有可能失之于艰深、造作,则难能获得承认、或者决不能造诣高境界的。

四、古典美与现代美的感应、交响。生活因意匠经营而如此醇厚

例如,李煜的《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和《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极擅长写情,而且都成功地将抽象的情、写成了交响着新鲜独创性的传世名句,实可谓出人意表地感人。很显然,他的惊人之笔,正是从魅力天然的描写、铺陈中导引而推出的。同类的古典传统,到了戴望舒的《雨巷》之中,则发生了现代性的嬗变:他就多次地让读者‘美’得一愣一愣的!你看――……“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愁怨”,也能如发辫、丝带等等一般的“结”在姑娘的芳容里吗?)//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 丁香般的惆怅”(香氛原来竟如同 “忧愁”、如同“ 惆怅”?)///“她静默地……太息一般的眼光”(“眼光”竟然好似掠过来叹息的声音?!)岂不是一个比一个出人意表?但是诗人却充分营造了铺陈、导引的自然性:如“她是有 / 丁香一样的颜色, /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悠扬蝉联的赋体,隐含了一个‘过门槛’效应,让实体的花儿,无形中‘偷运’式地‘嫁接’了抽象的“忧愁”!于是创新、出俏,便与自然美悄然相得益彰。) 又如“像我一样地 / 默默彳亍着 /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 走近,又投出 / 太息一般的眼光” / 再如“在雨的哀曲里, / 消了她的颜色, / 散了她的芬芳, / 消散了,甚至她的 / 太息般的眼光, / 丁香般的惆怅。……”

如此意匠经营的结果,就使得卓然创新的技巧,同精炼而又近似‘原生态’地简短明朗的、音乐性的、深情的叙述语自然地结合起来;以至于在咀嚼、吟味、思索之余,令人很可能深切地服膺:哦,在艺术审美的洞察力烛照之下,所有的惊人之笔,又显得完全不超乎人的意料之外了!

古人,以及前人之高明若此。那么陈女士也有类似的高明吗?我看有。如前所述,陈女士显然是用最简短的篇幅,最单纯的质感,来抒写极深沉的“思念”。因此,她格外地需要以少总多,(以少少许胜人多多许)需要由近及远,更需要以一些表象的平静,来渗透异样的“沉哀”……于是,她选择了从最平凡的一般化具象――“秋天的湖”入手来抒情;然后是“寂寞的小路”的意象;第三层次才推出“岁月的沉哀,……”我认为,这正是特别高明之处。惟其如此,才体现事物的逻辑,即景生情的程序,为层层渲染的抒情之所必须。从情感要素看, “秋天”,固然与萧瑟、衰飒等等负面情调联系较多,但从此节气本身又可以通达丰盈的收获,以及刘禹锡、杜牧之类秋思的热烈、豪迈这些方面看,“秋天”应该只是某种情思的临界点。它可以是特定情愫的导引,但又好像还只是“无我之境”。而到了第二层“寂寞的小路”就不然了,它在主观上已足可顺延至冷清,已很容易导向不悦,或相对负面的情思。如此层层演绎、跌宕之后,所揭示的出人意表的奇特抒情妙笔“我的思念是岁月的沉哀”这一句,才有可能既充满了天籁之音一般的自然性,又极易于亲和于富含异样感应性的寒意逼人……

参考文献:

[1]作家出版社,2011年12月版:陈平骊著《时间的河岸》

[2]哈尔滨出版社2011年11月版:徐志摩著《再别康桥》以及戴望舒著《雨巷》

[3]“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出自于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4]“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出自于晋・陆机《文赋》

上一篇:退去铅华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下一篇:浅谈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