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贤相?旷世鸿儒

时间:2022-06-16 05:28:36

祁藻自幼天资聪慧,4岁即识字,6岁入家塾,10岁写作文章,读书过目不忘,被人们誉为神童。嘉庆十九年(1814年),22岁的祁藻赴京参加会试,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嘉庆二十四年任翰林院编修,从此步入仕途。

道光元年(1821年),祁藻奉旨入值南书房行走。道光三年任湖南学政。在任学政期间,废除新生红卷陋规,重新恢复童生复试黎明入场的惯例,并取消考生所交的选拔优生试卷费,受到湖南人民的称颂。道光十二年,祁藻连擢侍讲学士、通政司副使、光禄寺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官阶从正五品升到从二品(礼部副长官)。道光十四年,他因母丧回寿阳守孝3年,期间编撰了一部经典农书《马首农言》。道光十六年,回朝任兵部右侍郎,后转任左侍郎。翌年,调任户部右侍郎并简放江苏学政。他到江苏后,奉旨严禁鸦片,撰《新乐府》三章,痛陈鸦片危害,同时,针对当时江苏学子重文轻德,考试中词章之学甚多、根底之学甚少等问题,于道光十九年重刊宋本《说文系传》,刊发《朱子小学》,遵旨恭书《圣谕广训》等,以加强基础知识和德行的教育。他还针对各州书院简陋、考棚少而考生多的问题,增修了考棚,重建了常州书院。同年9月,他调补吏部右侍郎,12月补授都察院左都御史。

道光二十年,祁藻奉旨赴福建视察海防建设和禁烟事宜。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后,他上书道光皇帝,提出5条切中时弊的建议:“一、建议闽浙总督宜驻泉州督办防务。二、建议将福建沿海的炮台改为炮墩。三、建议朝廷重视海战,制造可与英军抗衡的大船、大炮。四、查禁烟贩,惩治汉奸。五、禁止漳州、泉州两府行使夷钱,凡有夹带或私铸者均要治罪。”这些建议得到道光皇帝认同,并颁旨施行。二月,祁藻补授兵部尚书。道光二十一年,调任户部尚书;同年九月被任命为军机大臣。次年任经筵讲官,为皇帝研读经史。道光二十六年,祁藻前往天津调查长芦盐运使陈鉴挪用盐税案,撤职查办了陈鉴,整饬盐政,从而使清朝的盐政管理得到改善,清廷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此举被时人称为救时良策。道光二十七年,祁藻主持户部筹办恢复海运,从此,海运成为清朝重要的运输方式。

祁藻仕途的最高峰是在咸丰初期。咸丰元年(1851年),祁藻任首席军机大臣,兼管户部事务,成为左右枢务的重臣。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由他主持,免除了道光二十年至三十年的全国所有民间积欠的各种税收,共计银2000万两、粮300万石,有效地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第二年,赏加祁藻太子太保衔。就在这一年,咸丰皇帝对主要官员的政绩进行了考评,对祁藻的评价是:“在军机处行走有年,实力匡襄,殚精竭虑。自军兴以来,夙夜在公,勤劳倍著。”咸丰三年,上临雍充进讲官。在此期间,他向咸丰皇帝提出许多好的建议,他认为厘捐损害百姓利益,不宜开征,又上奏罢铸大钱。为维持清朝政局稳定起了一定作用。咸丰四年,因久病不愈而致仕。咸丰十一年十二月,被垂帘听政的慈禧特诏起用,以体仁阁大学士衔授礼部尚书。

同治元年(1862年),祁藻在弘德殿教授同治皇帝读书。同治四年8月以疾致仕。翌年9月病逝,谥文端。

祁藻为官40余载,历仕四朝,是清朝山西人中为官最久、官位最高的一位。他不仅是晚清政坛的一位名臣,而且还是一位著名学者,在近代学术史上有突出贡献。他精通经书,提倡汉学与宋学并重,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并身体力行,撰有《马首农言》《亭集》《祁大夫字说》《皇朝谥法考》《十三经断句考补》《勤学斋笔记》等20余部论著。所编撰的《马首农言》是清朝后期一部重要的区域性农学著作,不仅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农业史有重要价值。

祁藻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诗坛领袖,一生集诗近3000首,自编《亭集》12卷、《亭后集》12卷。近代著名诗人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称“祁文端为道、咸间巨公工诗者”。祁隽藻的诗风质朴,不事雕琢,朗朗上口,晓畅如话。五言、七言、乐府、歌行诸体皆备,均有佳作传世。其诗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是研究晚清历史的参考资料。

祁藻还是一位书法大家,其书法精湛高妙,领袖群伦,横绝一时。他的书法由小篆入真行,宗柳公权,学颜鲁公,参以黄庭坚,并上溯“二王”,形成了潇洒练达、舒逸遒健的风格(图1)。他善榜书、对联(图2),长短篇无一不精。其楷书遒健端凝,偶夹行书笔意,得“颜筋柳骨”之精髓。他精研“二王”,并能不流于柔媚。论者谓达到“大书深刻”之绝诣,“为一时最,人共宝之”。

祁藻留传于世的墨宝甚多。在四川眉山三苏祠(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故居)珍藏有一件祁藻行书东坡题跋立轴(图3),为国家三级文物。纸本,纵126厘米,横53厘米。内容书苏轼《跋所赠昙秀诗》摘句:“昙秀来惠州见东坡,将去,坡曰:‘山中人见公还,必求土物,何以与之?’秀曰:‘鹅城清风,鹤岭明月,人人送与。’”署款“祁藻”。下钤两枚方形印鉴:“藻私印”(朱文)和“字叔颖号淳甫”(白文)。书法的内容取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和好友昙秀(北宋扬州道人,能诗善文)的一则轶闻。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秋,苏轼谪居惠州,昙秀从扬州到惠州探望苏轼。有好友来访,苏轼十分高兴,主客交谈甚欢。苏轼不由得回忆起3年前的一件往事:元七年(1092年),苏轼在扬州任知州时,与昙秀、晁补之(北宋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同舟,一起去山光寺(隋大业年间所建著名古刹)为客人送行。一路上饮酒歌咏,不知不觉舟已到山光寺,主客依依惜别。客人离去后,苏轼醉卧舟中,与昙秀作诗唱和。昙秀作了一首七言绝句《山光寺》,诗云:

扁舟乘兴到山光,

古寺临流胜气藏。

惭愧南风知我意,

吹将草木作天香。

苏轼回作《山光寺送客回次芝上人韵》:

闹里清游借隙光,

醉时真境发天藏。

梦回拾得吹来句,

十里春风草木香。

此次昙秀到惠州来访,苏轼作《书昙秀诗》记载了3年前送客山光寺,与昙秀作诗唱和的往事。昙秀在惠州住了10天,在即将起程回扬州之际,苏轼赠昙秀诗一首,其中有两句为:“瘴云应逐秋风靡,胡不只作十日欢。”并录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赠给昙秀。又作《跋所赠昙秀诗》。在此则题跋中,苏轼问昙秀:道观中人见你回来,一定会问你要一些土特产,你送什么东西给他们呢?昙秀说:惠州的清风,白鹤峰的明月,我会把它们送给每一个人。只可惜清风看不见,明月也摸不着。苏轼说:你不如拿几张我写的字回去,每人送一张,告诉他们,上面写的是《妙法莲华经》,可以救灾祈福。昙秀收好苏轼的墨宝道别而去。

祁藻以苏轼和昙秀的这则轶闻趣事为书法题材,再现了苏轼被贬谪惠州后,与僧人道士交往密切,经常一起谈禅论道的情景。苏轼和昙秀之间充满谐趣和禅悟的诗句,耐人寻味。从眉山三苏祠珍藏的这件书法,亦可窥祁藻深厚的书法功底。

责编 潇然

上一篇:没有品牌就没有未来 下一篇:山西财政支农项目与农民合作组织对接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