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

时间:2022-06-16 05:08:27

如何让小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

摘要: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这容易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强调动手实践,即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动手实践;学习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69-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探究知识形成过程,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数学课程标准回归数学的本来面目,强调学生要学习有用数学,要学习身边的数学,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取经验和知识,感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在动手操作中学数学、用数学,这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而且还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习惯和主动深入问题的探究精神。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这容易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强调动手实践,即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一、充分认识到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心重,喜欢动手探究,从动手探究中学习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兴趣,感悟知识,学习知识。因为浓厚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参与数学学习,能很快的激发学生对学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自行发现科学道理,体会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出渴望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思考,得到答案,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注意力,而且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中,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在于促成学生进行实物操作,让他们在对实物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最为宝贵的,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这与新课标提出的“做数学”是相吻合的。实际生活中,任何一个规律,任何一个法则,都有它自身形成的过程,过去我们的教育只是注重了把这个规律、这个法则的结论告知学生,却忽视了规律、法则的形成过程,导致学生只记住结论,却不会探索道理,照此演化下去将最终缺乏探索新世界的精神;让学生动手实践便是让学生经历规律、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知识在学生内心自然生成。

二、认识到动手实践的表现方式

起初,曾有不少人认为课堂操作就是动手实践,这具有严重的片面性,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的需要来安排是否需要操作,而贯穿于数学学习过程的动手实践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它往往呈现出课前体验、课中操作和课后实践几种表现方式。

课前体验指学习新知前所做的准备性实践。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浅薄,对很多事物的陌生,而数学学习没有好的方法和经验,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那几乎是一句空话。课中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也是用的最多的动手实践的形式,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对新知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课后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意识的最重要形式,可以说课中操作是在老师的调控下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往往为了教学任务而使学生的操作显得不够独立,为了在简短的时间里取得最有效的操作效果,难免有时带有很强的预设性,很多意外的情况因为有老师的存在而被很好的处理或者避免;而课后实践则是完完全全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独立探索活动,所谓“独立”最大的体现在于对意外情况的处理,也因为没有老师可以依赖,所以学生要学会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与取舍,逐渐发现并总结得出结论。课后实践应该说是学生独立实践能力的最佳体现。

三、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实践能力的增强、实践意识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而教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真正履行“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课前体验,还是课中操作,教师应逐步尝试放手把整个操作程序直接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步骤逐步操作、展开实验,当然作为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实践情况作引导与点拨。

另外,还要鼓励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合作几乎与实践密不可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结论的得出,一个规律的发现,如果只靠一个人,有时难免会显得片面,显得不够完整,如何才能达到逐步全面和完整,鼓励学生合作不愧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学生在合作中不仅可以商量如何分工,如何动手操作,还可以共同讨论实验结论。合作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还培养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学优生得到了锻炼,而学困生也在互补、互动中学到了知识,促进了发展。交流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举足轻重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共同分享动手实践过程中的体验,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在宣布自己实践结论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探索欲望,而且在学生互相补充的过程中,往往还能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总之,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一些数学结论。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导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看,主动说,主动做,主动想,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本身的魅力,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这就需要学习者要有积极主动、自主探索的精神,需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也需要教师构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数学课堂。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的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动的活力。

上一篇:宽容,也是一种美丽 下一篇:学古终成一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