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大与小

时间:2022-06-16 01:46:55

[摘要]杜甫在《登岳阳楼》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遭际、国家命运,将诗歌境界描绘得有大有小。这种大与小对称,绝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而是精神意义上的。

[关键词]岳阳楼;大与小;精神世界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2901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三十多年前诗人曾经登临同样著名的泰山,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年龄,诗人激情满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是多么热烈而又宏大的梦想。那时唐王朝尚在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三十多年过去了,不仅仅一位诗人逐渐老去,一个王朝也江河日下。因为这个日渐溃败的时代,诗人的生命也历经磨难。

当杜甫在风烛残年之际登上这座无数诗人登临过的名楼,遥望一望无际的洞庭湖时,百感交集。他肯定想起年轻时那次登临的壮怀。转瞬三十多年,时代变了,诗人也变了。但诗人的变化仅仅是年华老去,而年轻时那种家国情怀、天下梦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生命忧患,非但没有随着岁月河山褪色,反而是老而弥坚。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和“今上”之间,遥远得仿佛就是诗人的整个一生,但不仅仅是一个生命的老去,也是一个国家的沧桑巨变。这是多么沉重的感喟。诗人举目望去,“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个世界该有多大,我们用所有能想到的大词,描绘诗人笔下的这个巨大的世界时,发现都是无力的、苍白的。因为这是一个吞吐天地的宇宙。

可是颈联突然变“小”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条承载诗人的小舟,在“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洞庭湖中仿佛就是沧海一粟。一面是天地之无限大,一面是芥尘之无限微。诗人想表达什么?一条孤独的小舟,一个瘦弱的躯体,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世界。让人觉得诗人是不是太微不足道了,太卑微了,太渺小了?这样的大与小是完全不对称的,在无限的大中无限的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啊。

可是这种不对称又会让我们想起那古老民族的伟大传说: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三个故事都是无限大与无限小之间的不对称。这样的神话传说是有意凸显在巨大的自然面前人的渺小吗?显然不是。非但如此,我们反而觉得是对称的。夸父坚定地以生命相搏的不屈的追逐,愚公世世代代不停地移山,精卫化身小鸟将一条条树枝永不疲倦地扔向那茫茫的大海。在巨大的空间面前,他们用无限的时间、坚韧的毅力来对抗。古老的神话不是对人的否定,反而让我们看到人的力量,正是用看似巨大的不对称来张扬人的巨大的意志力,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人的渺小而是人的伟大。

而这首诗呢?我们知道此时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处境艰难,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绝望中,我们看到诗人孤独的泪水了吗,看到诗人顾影自怜了吗?没有。甚至我们希望诗人应该为自己留下泪水。可是没有。

但我们还是看到了诗人的泪水。“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老泪纵横啊。是什么触动了年老的诗人,让他泪不能禁?原来是边关战事又起,百姓蒙难。诗人的泪水一下子如江河决堤,泛滥了整个世界。这是一个怎样的胸怀?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

这时我们突然明白了。巨大的洞庭湖和诗人孤独的小舟、瘦弱的躯体是对称的。因为这个瘦弱的躯体里装的是整个世界,是家国情怀,是天下苍生。现代诗人黄灿然说:“上天赋予他不起眼的躯壳, 装着山川、风物、丧乱和爱, 让他一个人活出一个时代。”(《杜甫》)这个衰老多病的躯体承载的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苦难的时代。

这种大与小的对称,绝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而是精神意义上的。这已经不是大自然的洞庭湖,也不是被无数文人歌吟过的洞庭湖,而是诗人自我精神构建的一个包罗万象的宇宙。只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才能配得上诗人的精神世界。

唐人孟浩然也曾登临岳阳楼,写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的千古名句。后人经常对比两位诗人的异同。事实上孟浩然的洞庭湖不过是难以跨越的一段距离――横亘在岳阳与长安之间、诗人与君王之间、一介布衣与最高权力之间,是个人的不遇而非天下的忧患。两者在生命气象与人生境界上高下立判。

在杜甫之前的一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绝望中自沉于汨罗江。屈原的命运是一个悖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最后被彻底抛弃。同为儒家信徒,杜甫的一生都在无望中漂泊,他的遭遇比屈原更为艰难。可是他虽然被整个世界抛弃了――“亲朋无一字”,依然热爱这个世界――“凭轩涕泗流”。 因此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说“杜甫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人”。这从另外一个侧面理解,诗人为什么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绝望中,还能写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样的句子。

诗人西川说“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杜甫》)

上一篇: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下一篇:吴小满看见飞盘的那个午后(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