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没有转型

时间:2022-06-16 01:13:13

华为 没有转型

9月13日,记者走进了位于深圳市华为坂田基地的华为企业业务展厅,这是该展厅建成后首次对媒体敞开大门。在这里,华为企业业务的一系列主打产品和正处于研发试验阶段的产品悉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当天下午,企业业务领导团队更是难得地集体亮相,接受记者的采访。一系列积极举措传递出一个信息:华为企业业务正在谨慎、努力地向外界宣传自己,树立开放的品牌形象。

据悉,华为企业业务2010年的国内市场收入为60亿元,在全球市场则达到20亿美元;2011年,企业业务的目标是全球销售收入突破40亿美元;而未来,华为希望在2015年实现企业业务销售收入突破150亿美元。

业务拓展而非转型

今年年初,华为实施多元化战略,将公司重新设置为四个业务集团(BG):运营商基础网络、企业业务、个人消费及其他。此后,运营商网络业务交由第一个BG继续发展,而企业业务BG,则在运营商客户的基础上扩展行业客户。

据介绍,华为企业业务分为五大业务单元(BU),分别是IP产品线、CT产品线、IT产品线、行业解决方案部和服务部,能够在基础网络构建、统一通信与协作、云计算与数据中心管理等领域提供完整的产品组合和服务。目前,华为企业业务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为政府、金融、交通、电力、能源和互联网等各个行业提供ICT基础架构及信息服务。

而此前,华为的解决方案业务主要集中在电信领域,此次大举进军行业和企业,被视为公司转型的标志。

对此,华为公司常务董事、华为企业业务总裁徐文伟表示,“利用华为公司20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我们的客户群从以运营商为主,扩展到包括其他行业及企业,这不应该叫转型,而是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自然而然的拓展。”

同时,徐文伟还坦言:“现在我们把主要业务聚焦在企业或者行业,就是ICT,包括统一通信和IP、IT方面等。在这个业务领域里面,思科和惠普是主要的领先者,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IBM是在另外一个层次上。”

数据显示,思科今年的业绩严重下滑,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而惠普近日的一系列动作也引发了诸多非议,以这二者为学习对象,倒不如说华为已经下定了超越他们的决心。至于IBM,华为早前曾经试图追随它做企业咨询服务,后以失败告终,这也在实践中证明了华为不适合做咨询服务,无法照搬IBM经验。

事实上,在这个领域,没有哪个企业能为华为提供成熟的云计算经验。在这场混沌、没有答案的IT巨变中,没有领导者,也没有追随者。而在进军企业业务这件事上,华为基于自己在通信领域的长久优势而逐步拓展业务范围,并试图参与到云计算的大潮中来,这样的做法无疑是稳健而务实的。

开放不是高调和兼容

在企业业务这个巨鳄云集、竞争激烈的全新领域,华为作为后来者,开放的策略和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运营商市场的客户比较单一有限,但是在行业或者企业里,合作伙伴的数量和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集结第三方的力量迅速赶超领先者,对于习惯了单打独斗的华为来说是一大挑战。

对此,徐文伟声称:“我们正在改变,或者说我们非常愿意改变。”

然而,如何处理与第三方厂商的关系,说到底是一个兼容的问题,而这只是企业开放最低级的表现形态。开放不是高调的宣传、不是简单的软硬件兼容,而是整合平台,开放上层应用接口。具体到云计算领域,真正的开放就是基于云平台,开放兼容行业标准的应用接口。

不过,在被问及是否有接口开放时,徐文伟并没有直接回应。而记者也没有看到华为在这方面的实际动作――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依然封闭、保守。真正的转型尚未启动。

“未来的云计算一定会走向互联网或者是说移动互联网。未来世界的主导者可能是开放的谷歌、软硬件无缝结合的苹果,甚至正在苦苦寻觅新世界合作伙伴的微软,而华为真正应该学习的榜样也不外乎这些公司。”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

华为没有转型,却面临着无处不在的压力。在ICT融合的趋势中,互联网企业明显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运营商正在走向权力的黄昏。华为需要抓住云计算的机会尽快转身,以避免电信行业的局限变成自身的局限。此时,企业业务的进一步开放或将成为华为迎来真正转型的契机和突破口。

上一篇:可信电子凭证在手机证券中的应用 下一篇:“后ERP”时代的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