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课堂教学改革的风帆

时间:2022-06-15 11:59:17

扬起课堂教学改革的风帆

中师毕业,笔者被分配到海阳市行村一中,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不经意间,追求教育事业的生命之旅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回顾这16年的教学生涯,如果做一个总结的话,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为应试教育而呕心沥血、奋力拼搏,在追求升学率的比拼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一阶段是在素质教育中身和心的再生。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经历了一个从理念更新到指导实践、再到理论探讨的过程,见证了新课程的实施,感悟着教育的真谛,乘着新课改的东风,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洪流中扬帆启程。

一、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改革的破冰之旅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陶行知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他走进教室,就把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起一把米让它啄食。可是,公鸡惊惶不肯啄食。陶先生见它不吃,就强按鸡头“请”它吃,可公鸡拼命往后退,仍然不肯吃。陶先生干脆掰开公鸡的嘴使劲往里塞米,公鸡拼命挣扎,死也不肯吃。之后,陶先生松开手,后退数步。公鸡稍稍平静,徘徊一阵后,慢慢靠近米粒,继而悠闲地啄起米来。

看完故事,叹服陶先生的放手,惊异放手后公鸡的表现。笔者由此思考:过去的某些课堂教学,学生们的内心是不是也像公鸡一样拼命挣扎?课堂教学需要改革,不尊重学生、不按教育规律办事、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可笔者是中师毕业,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既缺少理论支撑,又没有良好的学业修养。为了弥补先天不足,必须先学、多学、厚学。为此,笔者把读书当成头等大事,图书室和教师阅览室是笔者最常去的地方,《有效教学》等图书是笔者案边和床头的必备图书。为解决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困惑和迷茫,笔者自费通过网购和邮购等方式购买有关书籍,建立起自己的课堂改革小书库。

经过几年的学习、体会以及积累,笔者头脑中逐渐形成了支撑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体系,传统教学模式的坚冰在新理念关照下的课堂教学面前开始碎裂开化。

二、教法的创新:课堂教学改革的融冰之旅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同时完成的两大任务。要完成这两大任务就要研究两者之间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整合,在对立和冲突中寻求协调和整合,表现在课堂中就必须抓住活动、交往和学生主动参与这三个关键要素。基于此,笔者开始尝试“合作探究分组竞赛”教学模式。几年来,笔者不断打磨这种模式的各个环节,去其糟粕,塑其光华,使之丰满、生动、成熟。

1.追求高效教学,避免无效教学。生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盛满清水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条黑鱼,再放入一些小沙丁鱼,这条黑鱼张开大口,一会就将沙丁鱼吞个精光。生物学家接着做了第二组实验,在玻璃容器中间插入一块玻璃,将这个透明的水世界分成两半,一半放入沙丁鱼,另一半放入黑鱼,当黑鱼迫不及待地冲向沙丁鱼时,没想到狠狠地撞在了透明的玻璃上,黑鱼不厌其烦地做着尝试,但每次都徒劳无功,最终放弃努力,安静下来。生物学家并没有停止实验,而是将那块透明的玻璃轻轻拿走,小沙丁鱼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有的甚至不小心撞到了黑鱼的嘴边,但是黑鱼瞪着一双迷茫的眼睛,再也不把它的大嘴张开了。

生物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习得性无力感。课堂教学亦如此,那些追求难度、毫无层次的练习,导致学生失去解决任何问题的信心,成为“无效训练”。其实课堂中有形式无实质的合作、有程序无成果的探究、有温度无深度的交流等无效教学现象也是经常见到的。笔者把这些无效教学现象归结为“无效情境、无效提问、无效引导、无效讨论、无效合作、无效交流、无效互动、无效探究、无效训练、无效总结”等十种类型,在运用“合作探究分组竞赛”教学法时力求避免。每次课后针对授课情况进行反思,把课中无效教学现象记录在案,并反思有效的策略和手段。在确保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努力从有效教学走向高效教学,向着课堂教学的更高目标迈进。

2.重视教学过程,关注动态生成。前不久,笔者给初三的学生上过一节数学公开课――《频率与概率》。教学中出现的意外引起了笔者深深的思考。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逐渐接近概率”。

上课一开始,笔者让学生们大胆猜想“同时掷两枚硬币,落地后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的概率是多少”,然后学生分组进行10次试验。为了确保试验结果,还为各小组下发了结论记录单。抛掷两枚硬币朝上面一正一反的理论概率是0.50,但10次试验的频率不一定太接近0.50。在巡视时笔者明明看到第二组的结果是0.37,可是上报时却不是这个数据。课后,笔者找到二组组长了解情况,他说他们知道理论概率是0.50,可0.37与0.50相差太大,怕报上0.37会影响结论的得出。”听了他的话,笔者立刻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态度的教育,要求他们科学探究、尊重事实、善于质疑。在以后运用“合作探究分组竞赛”教学时,笔者更加关注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对这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进行专门的研究。

3.采取有效激励,实施分层评价。运用“合作探究分组竞赛”教学方法授课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学生的参与度,而这种参与度首先与教师给予的激励是否有效密不可分。

2006年的春天,在海阳市全市学校领导讲课比赛中,笔者用“合作探究分组竞赛法”讲授了《因式分解》一课。课前笔者制作了八套彩色智力拼板。授课时,用心发现每个小组的闪光点,然后把智力拼板作为奖品赠给各小组,极大地调动了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为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在进行最后一个环节“拓展提高”时,设置了一道较难的因式分解题,而打开智力拼板借助几何图形就可以巧妙解决。这样一来,智力拼板的作用立即得到体现,合作探究分组竞赛的效果得以凸显。

另外,学生的知识基础、个体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不一样的,无论从哪一方面看,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学生都会给某些学生造成伤害。因此,实行分层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给予不同评价,这种人性化的评价会使课堂充满温暖的阳光。

几年来,对“合作探究分组竞赛”教学法精雕细刻的过程,既是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更是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水融的过程,这一过程使笔者终于摆脱应试教育冰凌的包围,全身心融入新课改的大潮之中。

三、不懈的追求:唤醒课堂教学改革的春天

上个世纪初90年代,优化课堂教学系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其关注点是双基的训练、思维的训练和智力的发展。因为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课堂中强调知识的传授、理解和记忆,学生主体性几乎全部缺失,上完一节课师生均感觉身心疲惫。当时,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笔者有过想法也有过实践,但只不过是把应试教育推向极致。幸运的是,进入21世纪,在烟台市第一年推进新课改时,笔者就参与新课程的培训和教学工作,开始创造并不断打磨“合作探究分组竞赛”教学法,课堂开始展现自由和人性的光辉。当然,这种教法的改革过程中,笔者也出现了“放――乱――收――死”的现象,但笔者坚信课堂改革的正确性,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指导并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努力寻找控制与发展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平衡点,避免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迷失。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但课堂中的“创新”与“改革”会不知不觉地偏离课标的轨道,所以课堂教学也正在呼唤理性的回归,课堂教学的改革可谓任重而道远。今后,笔者会像美国男孩霍尔顿一样,向往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着教室中纯真的学生,守护着课堂教学的灵魂,守护着将课堂改革进行到底的教育理想和情怀,守护着已经扬帆的课堂教学改革航船奔向成功的彼岸。

上一篇:浅谈GMP仿真系统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的应... 下一篇:谈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