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阅读心理,提高小学生语文默读能力

时间:2022-06-15 08:37:31

把握阅读心理,提高小学生语文默读能力

摘要:默读,有着别的阅读形式不可比拟的价值与特性,是学生个体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默读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小学生在默读时,注意力、记忆力及理解力是重要的阅读心理因素,因此在训练小学生默读能力时,应遵循小学生阅读的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把握小学生的阅读心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默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阅读 默读能力

默读,是众多阅读方式中的一种,有利于读者揣摩文字,近距离接触文本,适应不同的阅读目的,便于养成阅读习惯,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学习默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高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可见,默读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都得到了相当的重视。默读,它有着别的阅读形式不可比拟的价值与特性,是学生个体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默读在《语文课程标准》视界中的全新理念

1.默读是无声的对话

作为不出声的阅读形式,默读主要诉诸大脑和眼睛,不必经过声音的转化和输出,由视觉直接吸引信号,由大脑直接认知,过程较为简单,有利于读者思考、比较、推敲,进行主体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2.默读是整体感知的捷径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九年的阅读总量达400万字以上。默读对各类文章来说都是整体感知的最有效的途径。当默读进入陶醉和全神贯注的境界时,其感知和理解的效果是妙不可言的,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3.默读是终身的阅读方法

默读是现实生活中最为普遍的学习方法。从考试角度讲,现行考试制度大多数是不允许在考试时朗读的,而要学生用平时阅读中形成的个体阅读风格来默读和解答试题。从发展角度讲,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越来越依赖和重视默读。读书报、看文件、查资料无一例外,都用默读法。因此,默读是人们终身依傍的学习方法。

二、默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可以大大加快阅读速度

由于默读不必通过发声来刺激听觉,因而视觉广度宽,速度比朗读要快,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有利于培养自学的阅读态度和习惯

所谓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主要指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默读习惯最主要的在于用脑、动笔。如果单凭视觉器官运动,即使读书万卷,也可能一无所获。所以默读能力的强弱和默读习惯是否形成,直接关系到阅读质量的高低。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的习惯,才可能独立地看书、自主地学习。

3.影响学习质量和进程

因为其它各科的学习都与默读直接相关,所以默读能力关乎学生学习的质量和进程。

三、小学生默读的心理要素

1.注意力

注意力是默读最重要的心理因素。默读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自己的注意力的控制程度,注意力决定阅读速度理解程序和阅读效果。小学生因为年龄特征,阅读时更容易产生疲劳感,从而影响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较成人短。

2.记忆力和理解力

默读要求将视觉获得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因此,默读的有效阅读速度取决于学生的记忆力。同时,学生对获得的信息理解能力强,默读速度就快,反之就慢。

四、默读训练的规律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默读心理要素,笔者认为进行默读训练应遵循以下规律。

1.默读能力的训练要从朗读开始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儿童阅读心理的发展中,朗读技能的发展一般先于默读技能的发展。因为在儿童最初的阅读过程中,言语运动器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要依靠大声阅读使注意力相对持久地集中在文字材料上,否则看不上几个字,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其他方面去。其次,由于学生初学阅读时“眼停”的次数比较多,时间比较长,如果不辅以言语动作,眼停就不规律,极容易发生掉字、跳行和同视现象。刚入学的学生就是在大声朗读时,也必须用手指点着字,一字一顿地读,否则就会掉字跳行。因此,默读能力的训练必须以朗读能力为基础,从朗读训练开始。小学一、二年级适合进行朗读训练,到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学习默读,为三、四年级充分进行默读训练做好准备。

2.默读训练要循序渐进

小学生在初学默读时,嘴唇不断动,口中往往念念有词,不断发出轻声。有的教师认为这是学生不规范的现象,竭力纠正,其实这种做法是违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默读技能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从“小声默读”到“无声默读”这一过程。就是小声默读阶段,也有一个从大声到小声、从小声到轻声、从轻声到嘴动、从嘴动到默读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完全不出声,不动嘴,学生便会不知所措,出现视而不见的现象,结果适得其反。因此,默读训练要循序渐进,允许学生有出声、动嘴的过程。

五、默读训练的几种方法

1.诱导默读法

可以分为两步:一是教师示范性默读,二是学生互相监督性默读。首先,在上课的前几分钟,不让学生思索任何问题,集中视线观察教师怎样默读课文。此时,教室里安静无声所看到的只是教师的眼球在移动,学生的好奇与模仿心理极强,在他们都想试一试的时候,便指定一段课文,先让学生把眼睛盯在固定的左右两侧,再要求头不动,嘴不张,只让眼球移动来默读所指定的段落,这样既能锻炼眼睛,扩大视角,又能唤起他们的默读兴趣。其次,学生互相监督也是掌握默读要领的有效措施。把两个学生分为一组,面对面坐着,一个学生默读,一个学生观察、监督。主要看头部是否左右或上下摇动,嘴唇是否微微抖动,眼球是否移动自如,这样不断验证,对纠正学生默读中的不良习惯很有效。

2.轻声引读法

教师轻声读课文,学生嘴唇不动,只用眼睛随着教师的读声默看课文,无形中迫使学生的视力和思维同时积极活动,字词从眼皮下一闪而过。这样经常练习便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数学生习惯于如朗读般逐字辨认来默读,这种方式不仅看书的效率很低,而且容易分散注意力,使理解度降低,造成思路上的阻塞,容易让眼球感觉酸痛、疲倦。

3.要点标记法

就是带问题默读。问题是注意力集中的关键所在,它可以使思维集中到课文的重点上,免受琐碎细节的分心。要点标记,就需把问题及问题的关键字、词、句标画出来。所带的问题要根据课文的需要而定:一般有与课后练习有关的问题;学生以获取知识感到新奇的问题;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能一次解决,必须有侧重,分个解决。教师给他们指定句、段并提出这一句或段的问题,让学生默读时用笔画重点、批难点、标疑点,读后按各 自的标记作答。在课堂训练的同时教师要锻炼他们自己默读,自己找问题,自己做出标记,这样有助于学生向课外延伸、迁移运用,补偿提高。在默读思考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会学生圈点画注。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期的努力。因此,训练一开始,教师就应精心地指导学生认真地圈点画注,及时检查,并评出默读时圈画得最快最准最恰当的同学,不断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

4.猜测空缺法

大多数学生在默读时往往是由一个字“跳”向另一个字,这样,一方面影响了阅读速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对材料的理解,因为一个字或词并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一个完整的思想是由一句或几句话构成的。因此,学生要掌握由一组词“跳”向另一组词的快速默读方法。具体做法是:①猜读。教师事先印制留有空缺词组的卡片,然后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快速猜读,允许学生用意义相同的词来代替空缺的词。刚开始,允许学生参看后面的词语,以便联想。训练一段时间后就不要再看后边了,要求依次读出,这样就可以验证学生是否读懂了。②看写。教师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并标出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并让这个词语“开花”,一连写出许多个,写的越多,说明掌握的词汇越活,越有利于快速默读。③跳读,即跳跃式默读。教师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文章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遇到疑问时,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可以跳过去,但对问题的印象仍会很深,向后继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前后贯通了。

5.扫描法

换句话说就是一目十行的快速浏览。对这个词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可是具体到实际的运用中就很少有人做到。《这样学习最有效――戴维思的超效阅读法》一书介绍了培养默读能力的几种方法。一是垂直阅读,即视野宽度训练。其重点在于调整阅读时眼球移动的节拍,借以调整每个节拍所能阅读的文字宽度,拉大视野宽度,靠视野宽度看到注视点左右文句,然后尽量吸收所看到的内容。刚开始可以把间距画得短一些,以后逐渐扩大视野。二是横式阅读,仍然要固定一个速度,规定眼球必须听到一个节拍“滴答”声响起的时候,才可以停在文章的某个固定点上。放弃在每个字上停留的习惯,改成每听一个节拍的时候,眼球就跳到下一条线的位置,利用视野的宽度看左右两侧的文句,形成横式阅读。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交叉阅读,不断训练就可以达到一目十行的能力。这种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了解大意,正如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在新技术背景下,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也越来越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显其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小学生阅读时注意力集中是重要的心理品质,在训练学生的默读速度时也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克服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的不利因素。

当然,我们要让学生拥有较强的默读能力,达到“默读有一定速度”这一要求,必须充分把握小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除在阅读课上注意加强默读的训练外,还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把课内外训练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默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文.加强默读训练.小学教学研究,2005,(4).

[2]张晓峰.浅议阅读教学中默读能力的培养.教学与管理,2005.6.

[3]沈美峰.有感于对默读的细细品味.小学语文教学,2008,(4).

[4]朱幼菊,李作芳.默读批注的四忌四宜.江西教育,2006.5.

[5]孙艳红.重新重视默读的功能.内蒙古教育,2007,(7).

[6]嵇康.朗读和默读:阅读教学的两翼.教育教学研究.2008.12.

[7]叶华峰.此时无声胜有声――谈小学生默读能力的训练.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6(上).

[8]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解读爱伦.坡作品中的恋母情结 下一篇:基于学生认知视角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