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的降压与血压变异的疗效比较

时间:2022-06-15 05:27:45

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的降压与血压变异的疗效比较

[摘 要] 目的 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的 降压疗效及减小血压变异的作用,研究两药对高血压疗效内在差异。方法

门诊随机抽取首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7例,按顺序分为两组。A组128例,早晨服用苯 磺酸氨氯地平5~10mg qd;B组119例,每天服用硝苯缓释片10~20mg bid。两组均合用氢氯 噻嗪片(DCT)12.5~25mg qd。治疗前及治疗后两周、四周作动态血压(ABP)检测,分析降压 和血压变异(BVP)数值。结果 治疗后两至四周,两组降压效果经分析无差 异(P>0.05),但比较两组白天的BVP幅值(mmHg)的SD有明显差异:两周后收缩压A组vs B组为11.45±2.4vs 12.78±2.75;四周后为9.33±2.48 vs 11.49±2.87(P< 0.05)。结论 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虽有相似的降压疗效,但前者 还有减轻血压变异的疗效。

[关键词] 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变异;靶器官损害

中图分类号:R544.1;R97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0 8)01_0053_02

临床上对高血压的治疗有多种钙离子拮抗剂(CCB)可供选择,虽然都有降压效果,但各种CCB 之间各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药理特点;根据大型RCT研究表明,氨氯地平在降压的同时,有 明确的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1]。本文观察两种CCB药物对降压的疗效和对平稳BVP 的效果,探讨氨氯地平对心脑血管的保护机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2年5月至2007年8月间,选择门诊首诊高血压(1级和2级高血压经生活 指导一月以上 仍无好转,3级当天治疗),并完成诊治取得完整数据的共247例。其中A组128例,B组119例 。两组均能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诊断与分级按《实用内科学》2002年第11版标准[ 2]。

A组128例中:男69例,女59例,年龄24~65(47±7)岁。高血压1级42例 ,2级63例,3级23例。B组共119例;男66例,女53例,年龄22~67(46±8)岁。高血压1级27 例,2级71例,3级21例。两组病例组成经P值检验无差异(P>0.05)。首诊时作常规心 电图、眼底动脉检查以及尿常规、尿微量蛋白,血脂、血糖等检验,排除了明显靶器官损害 、合并代谢综合征等影响血压及疗效的因素。

1.2 方法:用药方法:A组:1级和2级高血压者服用氨氯地平(北京赛科药业生产)5mg qd ,3级高血压服用氨氯地平10mg qd。B组:1级和2级高血压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江苏扬子 江 药业生产)10mg bid,3级高血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青岛黄海制药生产)20mg bid。以上两 组中1级高血压患者均加服氢氯噻嗪(DCT)12.5mg gd,2、3级高血压患者均加用DCT 25mg q d。

检测方法:用Space Lab90207型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按常规白天每20分钟、夜 间每30分钟一次;监测期间仍从事日常活动和工作,但要求避免剧烈活动、熬夜、过度疲劳 。监测所得各时段有效数据备用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用SPSS V13.0简体中文版处理统计:降压疗效用24hABP平均 血压标准差;以均数标准差(x-±s)公式 分析。统计BVP幅度,采用“时域方法”即在一段时间内血压的标准差(SD)作为量化指标 [3];分别统计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 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两组数值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 示有统计学差异。根据ABP发生的“杓状图形”规律,把白天时段定为5:30~21:30夜间时 段定为:22:00~5:30。

2 结果

病人降压疗效对比:见表1,两组降压治疗后血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 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异特别是两组白天的BVP幅值(mmHg)的SD有明显差异(见表2)。

3 讨论

从统计比较分析可见,两组的降压疗效无明显差异,说明根据高血压分级合理使用CCB药量 并合理搭配DCT剂量,病人都能达到降压目标[2]。但从ABP参数发现,两组病例在 治疗两周和四周后,其白天时段的BVP幅度较大,这与人们主要的体力活动、思维和心理活 动大多于白天有关。而夜间人们休息时BVP明显减小。因此:BVP差异主要在白天时段,两组 BVP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0年前就有报告[3]高血压患者BVP的病理生理变化;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有关BVP 与靶器官损伤(TOD)的相关性并证明,高血压病人BVP与TOD呈正相关[3,4]。山 东大学报告用动态血压监测并定量分析了155名中国人的动态血压,结果表明,ABP生理节律 的变化以健康人最小,高血压患者最大[5]。许多研究也证明:长效降压药物因能 减小BVP而减轻对靶器官损害,而短效降压药虽然能短时降压,但因药效时间较短而加大 了24小时BVP,反而会加重靶器官的损害[3]。近年来多个大型临床研究表明,不同 降压药对心脑血管的发病终点有明显的不同,而氨氯地平被证实在降压的同时,在预防心脑 血管卒中方面具有明确的优势[1]。本文结果认为:氨氯地平的这个优势可能是 在降压的同时,以减少血压变异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胡大一.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合理评价和选择抗高血压药物[J].中华高血 压杂志,2007,15:530-531.

[2]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30-1431 .

[3]黄学磊,曹中朝.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06,8:985 -986.

[4]ParatiG.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ts measurement and significance in hy pertension[J]. J Hypertens Suppl, 2005,23(1):S19-S25.

[5]上官新红,张维忠.血压变异性[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8,19:145.

上一篇: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 下一篇: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