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济动物”的幸福生活

时间:2022-06-15 05:08:31

非“经济动物”的幸福生活

前几天看了部数字电影,名为《画家与模特》。起初,我是带着不屑的眼光去看这部电影,如此的题材,让我看不出什么新意。而当我深入剧情之中,我被影片中的人物深深震撼了,这份震撼竟来自剧中三位主人公的“非理性选择”。剧中人物的“非理性选择”让其中每个人都几乎面临绝境,而在这种坚持中,最终的结果却让人欣慰而感动。画家秦峰生前的努力创作成就了其身后的艺术价值;人体模特安静和广告公司老总史少华,在一起实现画家遗愿的奔走中,虽然失去了物质财富,却获得了更大的心理慰藉,更收获了值得承诺一生的爱情。

回到现实,也许我们身边的故事,没有影片中的如此曲折,甚至我们会觉得每个人也没有那么高尚!每个人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现实的环境。面对选择,什么是理性?什么是非理性?在很多人眼中,答案也许就是能够满足自己更好的经济需求的选择便是理性的。尤其在眼下高通胀的物质社会中,没有钱似乎真得会失去一切,于是人们为自身的经济利益奔波着,忙碌着!而在这种奔波中,很多人会焦虑,觉得自己在所谓的理性追求中,却俨然成为了经济动物!那么,如果我们在当初选择时做出“非理性选择”,结果又将会怎样?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命运不会有假设,然而在多杂万千的现实世界里,我们不乏借鉴,很多人当初的某种选择,如为自由、为爱情、为爱好而选择人生轨迹,都曾经被看成“不理性”。而对于生活中的主人公而言,因为坚持,他们却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富足与快乐。

“非理性选择”会成为远见卓识

“新浪爱问房地产专家、搜房网特邀房地产专家、搜狐焦点房地产网‘房产专家答疑’在线专家、新浪网评盘台特邀评论员,昨天在网上搜你的资料,发现你的头衔居然这么多!真的都是你么?”见到目前在中易安房地产担保公司作市场总监兼首席培训师的徐东华,记者先是说出自己的诧异。“是呀,我有时差不多一天要回答1000多个问题,不过觉得这样做挺有意思的,所以没觉得有多累!因为这,好多人都说我太会打个人品牌了,不过回想起来才发现,原来自己还真有点品牌效应了!”说话间,徐东华向笔者讲述起自己的入行经历。

原来已经有着10年房地产行业经历的徐东华,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竟是律师助理。“当时月薪有两千多,在周围朋友的眼中,薪酬待遇以及未来发展都还挺不错的。不过,我觉得自己的角色跟男秘书似的!”徐东华打趣着,“后来发现自己对销售挺感兴趣的,分析了一圈,觉得卖房子挺有意思。所以就辞掉工作,找到一家一手房产交易公司,做起了售楼销售员。”对于徐东华当时的选择,周围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他太不理智了。“当时销售在大家眼里就不是正经职业,售楼销售员基本上没有什么薪水,只靠拿提成。一连两个月,我都没有订单。不仅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更面临着周围人的舆论压力。还好,第三个月,我便做成一单,一下子赚了3万块!把周围人都震住了!”徐东华很自豪当年的业绩,“在1998年,赚到3万几乎等于很多人一年的收入。接下来的日子,房地产越来越火,而因为销售业绩出色,很快我便成为销售总监。”曾经认为徐东华不理智的人,后来都觉得他太有远见了,居然一下子跳入了房地产这样一个暴利行业。

对于徐东华的第二次转变,似乎又是无心而为。“因为喜欢文字书写,更喜欢总结一些东西。所以在担任销售总监时,我便把自己总结的一些销售经验作为入门培训讲给新人。一些同行看到我的做法,觉得很有效,就让我去他们公司帮着做些培训。就这样,我在培训中找到了自己更大的乐趣。起初,只是出于爱好,都是帮大家免费服务。后来,邀请的人越来越多,有人就直接把我的总结大纲,拿到自己公司做培训。结果,对方为了感谢,送了500块钱作为酬谢!”善于交友的徐东华没想到自己总结的销售技巧居然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不断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中,他发现很多房产销售公司也确实需要这样的培训。于是,徐东华便潜心作房产研究,2003年,他注册了自己的房产培训公司。“公司经营的效益很不错,不过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我发现自己的培训知识范围有些局限,所以为了获得更高的知识拓展,我将公司交给另外一个合伙人,来到了现在的美国公司。毕竟他们有很长的发展历史,而且有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已经在目前公司工作一年的徐东华,谈到自己未来的发展,“希望把房产培训作为自己的事业,而且进一步做大。”

不过对于目前的生活状态,徐东华却是如此的坦然,“对于培训,我觉得作为一种职业不可能赚很多钱,因为你只是作为总结人将别人的经验拿来说给大家而已。不过,这份职业让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非理性选择”却带来品质生活

“上学时,老师们给我的评语很多都是极度自信!自信本来是优点,而在我身上却变成了缺点。”面对笔者对其自信外表的夸赞,马欧边笑边摇头地谈着自己的个性,“我的很多想法和别人都是反着的,不过自己却一直坚持!我觉得自己的判断就是对的,除非有人能够有足够的理由说服我。”

也许正是基于这种个性,她由新疆来到北京。“1995年,我和我爱人大学毕业,当初还是统一分配工作。他被分回北京,而我被分到新疆乌鲁木齐的电信局工作。在当时看来,工作很好,可是工作一年后,觉得两个人要想在一起,只有一个人放弃。于是,我就向领导写了封辞职信。当时领导看后,第一句话便是问我是不是发烧了。因为当时公司正好有个到香港培训的机会,而唯数不多的名额里就有我。看到我的坚持,领导最后给我三个月的假,去北京体验一下。按照他的估计,三个月后,我应该忍受不了那种漂泊感,就自己放弃了。”

回忆着自己当初的决定,马欧有些佩服自己的冲动,“当时就想,既然已经决定了,怎么可能再回去?所以当时将所有的工作都进行了彻底的交接。离开新疆时,我父母都不理我啦,他们觉得我真是疯了!”

到了北京与爱人团聚的马欧,面临现实的挑战远比想象中难得多。原来是事业编制,各种福利都有,上班只要几分钟就能到公司。而到了北京,没有户口,工作要重新找,因为专业限制很难找到对口工作。最终,马欧得到一家杂志社当编辑的工作机会,每天饱受着路上4小时的艰辛,一干就是7年。其间也不乏抱怨,“在新疆好好的,何苦跑到这里受罪!”

当初过分自信的个性而放弃新疆安稳舒适的工作,在常人眼里也许确实有些非理性。然而也是由于这种个性的坚持,马欧在工作中很出色,很快做到了杂志副主编的位置上,薪酬也不少。“2002年,我和我爱人有了自己的第一个10万,买了第一辆车。”马欧很是幸福地说着,“在别人看来,我们是绝对的不理智,为什么不先买房?不过,我觉得有了车就可以到处走,生活质量就感觉一下子高了很多! 2004年我们买房了,确实要比2002年的房价高很多,不过我觉得也没什么惋惜的。现在我们月供2000,30年还清!我觉得房子一点都没有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也还不错。”

生活中的马欧确实显得有些特别,2005年已经做稳杂志副主编位置上的她,却辞职了!“就是觉得每天太疲惫了,没有自己的生活!”于是,自信的个性马欧做起了销售,在一家家具店做销售主管,结果一年多的时间,拓展了6家店,2006年6月,她又辞职了!“回家休息,给自己享受生活的空间。一直喜欢色彩搭配,所以在休息的时间里,就迷上了摄影,在光的体验中,感受着色彩美!”马欧很沉醉摄影带来的乐趣,“我把今年的旅行地点选择在尼泊尔的原因,很多都是摄影的影响,透过摄影了解那里古老的文化,那种感觉很沉醉!”

现在,在朋友的屡次邀请下,马欧又开始工作了!不过,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她始终自信坚持着,“我会努力留出50%的时间给生活,只要两人感觉幸福与快乐!没什么理性与非理性而言。”

追寻自由让很多选择有些非理性

“源岸印象!我工作室的名字。”说话有点像大男孩的尹自豪地说着,“我们跳跃在海岸的源头,所有的支干流向都取决于源头的自由流淌,那多好!”当被问到工作室一年的收入情况时,尹有些逃避,因为目前的状况似乎还抵不上他在公司里做创意总监的打工收入高,“不过,我很喜欢这种自由!可能是一直追寻自由的摇滚精神影响了我吧!”

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尹,曾经喜欢画画,而14岁时却迷上摇滚乐,拿起吉他,组建自己的乐队,更在17岁时迎来乐队发展的小高潮,乐队“ICE炫”的演出越来越多,并在当时《我爱摇滚乐》杂志上崭露头角。“那时就觉得摇滚是最高尚的,坚持原创,自由渲泄,演出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音乐。”尹沉浸在回忆中,“做摇滚乐,无论你做多久,哪怕是第一次玩摇滚,但只要你的音乐充满渲染力,是真诚的!所有的人都不会去挑剔,只会为感动喝彩!”

一直视摇滚为理想的尹在右手无名指受伤后,重拾画笔,选修广告设计,在艺术的设计中,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大学毕业后,走入职场中的尹,虽然在艺术设计上,自己的天分很快得到发挥,工作3年做到设计总监的位置上。然而,在追求摇滚乐自由、原创的精神下,规范的职场生活让他有些不适应。

在一次小型PARTY上,一位瑞典朋友在和他聊设计时,谈到在欧美国家,大家更喜欢把一些产品的设计项目交给工作室而不是那些大公司,因为工作室里自由的创意空间更容易将产品设计发挥到极致。无心的交流,让尹有了自己想法,很快自己的工作室便成立了。当时,很多人对此有些不理解,因为国内不比国外的情况。在国内,大家还是更认可大公司里规范管理流程下的产品设计,工作室几乎不存在机会。在大家的眼里,尹放弃当时的工作,多少有些不理性,更有些冒险。

不过,有着好人缘的尹还是得到朋友们的支持,大家把一些设计项目交给他做。“我的一些想法可能一直受摇滚乐的影响,坚持原创,自由创意!”尹谈着工作室初创时的状况,“对于接到的项目设计,无论谈得价钱有多少,只要接手了,我就会拿出所有的创意做好。工作到半夜三四点真的是很常有的事,不过还是觉得很兴奋!而且因为自己出色的创意和相对低廉的成本价位,更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项目。”

对于目前的生活状态,已近而立之年的尹感觉自己还是很开心的,虽然自己在物质上还不是特别丰裕,但很享受。工作之余去郊外自由感受大自然的风光,因为创作的灵感需要自然的刺激。“与其被别人指挥着怎么做,不如在自由的状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希望自己的工作室能够发展成为一个艺术精品的集纳地,工作室艺术被越多越多的人认可。”

后记

我们采访到的几位主人公的生活故事,相对于我们这个万般纷杂的世界,也许只是小小的个案,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更未必相似。不过,相同的是,也许我们都曾经历过不同的非理性选择。毕竟,作为理性与非理性矛盾复合体的每个人来说,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都是非理性的。而我们在非理性时做出的选择,只要坚持,也往往能得到富足。即使不富足,对于当事人而言,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快乐。这又何尝不可呢?诚如马云在《赢在中国》中曾说过的,人一辈子不会因为你做过什么而后悔,而会因为你没做什么而后悔。

上一篇:投资大师教你技术分析(三) 下一篇:人物·焦点·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