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时间:2022-06-15 04:06:58

以生为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那么,师生间应怎样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呢?“以生为本”是一项基本前提。

“以生为本”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人”,当成真正的“人”。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有个性,有特性的人。“世界上没有完全同样的两片树叶”,自然世界上也就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个体的人都有其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所以教师要注重挖掘每个学生本身潜在的东西。学生和成人一样,具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自尊、品质、辨别事非的能力、兴趣、爱好等。并且他们在某一方面的表现欲比成人还强烈得多。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只不过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有个性的真正的人,注重因材施教,特别要注重给学生成就感、自豪感、自信心,这样教育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以生为本”应坚持以下原则:

用心去呼唤,用心去唤醒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以心换心,用心交换。在师生之间应该这样说:用心呼唤,用心唤醒。心与心的碰撞产生的是智慧的火花、真挚的火花、无私的火花。“尊重、信任、理解”是师生关系通往美好的阳光大道,它是架设在师生心灵上永不腐朽的桥梁。因此教育一直提倡:教师在教育中一定要创设一个和谐、愉快、宽松、自由的氛围,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地投入学习,学生的思维才能正常地、健康地甚至是创造性的发展。语言是交际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语言表达有着不同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师应善于运用适当语言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应多用一些激励、赞赏、肯定的语言;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时,教师应多用一些鼓励、期待、引导性的语言。因为这些语言极易激起学生心灵共鸣。“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有意无意地会通过外部表情动作表达出来。教师与学生沟通时要多报以会心的微笑,投以赞许的目光,不吝啬夸奖的手势和会意的眼神……这些都能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爱心,给学生以亲切感,自然教育教学也就相应地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讲究民主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育的民主,关键是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是保证创新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感受到自由、宽松、愉快,没有任何心理压抑和外界强制,才能自主地思考、自主地探索,才有可能创新。魏书生的管理和育人的成功经验就是四个字:民主、科学。他曾说:每个学生都是副班主任,每个学生都是老师的最好助教。我对学生的管理方法都是学生教给我的。我从心底里感谢他们。所以教师首先必须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尊重学生提出的建议,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感到教师既是自己的师表,又是自己最可信任的朋友。

注重合作

魏书生说:教师是学生的公仆,学生才是学校真正的主人。而要想体现出新的师生关系,师生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会合作:可以与学生同出板报,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搞活动时师生也要讲究合作,教师提出方案由学生具体实施,发现问题,马上纠正;教师上课更要提倡合作,教师提出问题后,简单的让学生自学,学生间合作学,遇到稍有难度或有较大难度的问题,师生合作学习,既利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更可能在教师的点拔下,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曾记得这样一句话: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其实服务的过程就是合作的过程,师生的合作既可以融洽师生的关系,也可以使知识等传授得更加到位。但应该注意的是,在师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管理者、主导者、咨询者,还是参与者。教师的教授者地位改变之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学会合作是势在必行的。现代教育理论中强调的教学中的各种动态要素之间要紧密合作,不也突出体现了师生合作的重要性吗?

平等宽容

其实每个教师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不可能是清一色的一类优生,他们在某些方面肯定存在差异。教师与每个学生都具有平等独立的人格。教师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敬其师而爱其道,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还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班集体里的每个成员都享有受保护和教育的权利,班级管理中更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只有这样,教师的爱心才能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教师的管理方法与措施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乐意接受。从而切实达到实现教育教学中师生的完全平等的目的。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那么,先生之最大苦恼呢?也许,所有从教者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最大苦恼是对付犯错误的学生。的确,在经年累月的教学实践中,犯错误的学生常常会像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搅扰我们原本超载的心灵,让人操心劳神、食不甘味。自然,老师们也就不得不担负起教育者的使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心思去管教那些“劣迹斑斑”的学生,于是,林林总总“改造”学生的绝招也就纷纷登场――文的评最差,搞孤立;武的打耳光、罚站……文治武功,各尽其妙,真让人大开眼界、胆战心惊。面对犯错误的学生,难道除了辱骂和体罚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吗?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真诚、坦率、得体的鼓励能够创造奇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塞谬尔・斯迈尔德说过:“与其说是人们的错误使其堕落,不如说是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导致他们堕落。”如何让学生在痛苦中总结经验,在教训中学到智慧,教师对学生错误的处理至关重要。爱迪生母亲的宽容使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位发明家。同样,为师者的宽容也会使学生感受到一份真爱与抚慰。

分析一下班级学生的情况不过如此:“一两个好打架,二三个不听话,七八个学习差”(魏书生语)。面对这些学生,教师最主要是要平等待人,宽容待人。每个学生不管优生、差生,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对于后进生你老是盯着他们的毛病,长时间他们的那根“毛病神经”一直被你拎着,想放都放不下,刚要改了被你又拎起来。试问他们又怎么去改掉呢?不但时间不允许,空间上你也没有给他们机会呀!

我们的教育不是把所有的教育者都培养成一流的优秀人才,而是通过教育提高全民的素质。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好的班集体,有一群优秀的小群体固然重要,但谁又曾想过那些所谓的弱势群体同样也在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他们的作用,特别是正面的作用一旦发挥出来,可能会更有利于推动全班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所有的学生提供相互补充的机会,使得课堂成为愉快、和谐的环境。

(作者单位:江苏赣榆县青口镇第二中心小学)

上一篇:感化 第12期 下一篇:职业导向之检定制度:漫谈英国新专业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