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

时间:2022-06-15 03:18:18

浅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

摘 要:在现代教育中,审美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审美,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赏析、评价和判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语文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审美教育不但能培养、塑造人的情感和心灵,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个性,还能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增强意志,在此基础上生成美德。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觉得必须充分认识语文阅读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并有责任去利用教学的方便,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144-0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语文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审美教育能培养、塑造人的情感和心灵,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个性,还能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增强意志,在此基础上生成美德。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有它独特的优势和长处,其他任何美育形式都无法比拟。但现实中许多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文教师缺乏审美自觉与能力。语文教师是审美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如果语文教师没有追求美的自觉、表现美的欲望、发觉美的本领,那么在教学时就不能很好地传达课文美,就不能让学生感悟美,领会美。

其次,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课文分成段,然后段再分成层,概括归纳段意、中心思想、文章主题等。每一篇课文都沿用此法。学生认为语文课就是这样的模式。这样的固定模式教学不会有美感。

最后,初中语文每册课本只有二十多篇的文章,一个学期老师和学生只阅读这二十多篇的文章,说从这少量的文章中就能产生美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教师如果不引导学生阅读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教师和学生都不可能具备审美素质,提高审美能力的。

下面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学的实施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建构审美情境

审美情境具有丰富多彩的审美因素,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施以影响,激发学生对美的体会、领悟。

首先,要精选审美载体。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借助审美载体,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产生审美激情和审美体验,审美载体多种多样。就教学来说,教材就是载体;就教法来说,运用的各种手段即是载体。绘声绘色的朗诵,优美的图片,美妙的音乐等等都可以说是审美载体。不过我们教师要精心选择载体,粗糙的载体不仅不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反而降低学生的欣赏水平。

其次,要营造审美氛围。教师要让自己的语言生动感人、动作形象逼真,给学生以激情和愉悦,才能创设审美情境,营造审美氛围,创设出一定的审美情境。学生会被这种情境氛围所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又能够在快乐愉悦中受到陶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审美欲望。

2 激发审美情趣

文学作品的美,具有形象性和可感性,离开了这些形象,美就不存在了。语文书中的每一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构造了美的意境。如黄山的雄奇壮丽,长江三峡山水的高峻湍急,桂林的山青水秀,阿里山的迷人风光,大自然处处彰显着它的迷人。此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气势雄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奔放,“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无不充满着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美的不同特点,按照美的规律去展开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体会美感,在作品所描绘的生动画面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体会美,热爱美。例如,讲《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师要通过讲述,让学生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从中获得美的感受,产生审美的情趣。这样由感知形象外在的美,到感知形象蕴涵的美,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把身心沉浸于美的意境之中,使他们心有所感,情为所动,从而更加热爱美,向往美,追求美。

3 引发审美情感

审美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我们要引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学生体会到美后,通过美又能激发他的感情。邱明正先生说,“人对美的感受、体验有共享性、分享性和同对象之间情感的互渗互返性。当人享受到美,便有同他人交流情感体验的愿望和言行。这种交流既使他人了解自己,使自己了解他人,又印证、强化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可见情感和审美是相互作用的。只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情感,才能强化审美活动的内驱力,当他享受到美时又能强化他的情感体验。

文学主要是形象思维的结晶,而审美思维始终要伴随形象,因而离不开想象,想象是进行情感体验最重要的途径。而诵读文学作品就可以随着形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叶圣陶在谈到文艺作品的鉴赏时,举了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为例。他说:“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看。看到的只是10个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这10个字构成的画面。”叶圣陶老先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书要“发挥我们的想象”。所以诵读作品时引导学生产生同步联想并且激发审美情感,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领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 提高审美能力

当代中学生阅历浅,知识单一,特别喜欢模仿。他们既易受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影响,也易受错误的审美观念的侵蚀,例如西欧一度有不少的少年读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模仿维特自杀,那就大大破坏美感了。在教学中,教师有责任纠正他们错误,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

我们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如何审美,比如我们欣赏颜字,就要模仿他的端庄刚劲,欣赏赵字,就要模仿他的潇洒婀娜,学习《一面》就要让学生知道鲁迅先生关心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就要让学生体会诗中洋溢的爱国主义激情、领会诗中的浩然正气,我们语文教师只有正确引导,带着学生挖掘文章中真正内涵美。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蕴涵极为丰富的优秀篇目,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力求让课堂充满美,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和长处切实有效地施行美育,不断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 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 朱光潜.谈美书简[M].北京: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上一篇:重症医学科带教实习改革探索 下一篇:旅游专业课堂教学艺术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