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

时间:2022-06-15 01:47:01

浅析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

摘要:现代建筑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我们的传统施工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研究课题。随着高层建筑的功能多样化,其建筑结构也必然越来越复杂,转换层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合理的卸荷就成了影响整个建筑质量的关键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结构的应用与施工。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

Abstract: modern buildings, high building more and more, in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in the meantime also for our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 proposed new challenges and research subject. With the functio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diversity, its building structure will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convert the layer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whether can reasonable unloading became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building key problem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yer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Keywords: high building; Conversion layers structur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

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强大,外形美观,通常被使用在购物商场、餐厅、娱乐设置中,其建筑结构体系一般设于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的下层部分,而较小的柱网、开间的住宅、公寓、旅馆、办公功能的建筑设于中、上层部分。这是由建筑的使用功能决定的。不同的建筑类型要求有不同的功能划分,高层建筑中使用的转换层技术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高层建筑在使用功能上,下部多为商业区,而上部多为办公和生活区域。鉴于这种分布格局,转换层建构在高层建筑中多出现在下部楼层,而上部楼层较多,这就造成了转换层受力情况复杂,设计施工难度较大,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结果。如何让这些结构体系更好地转换过渡,沿竖向组合在一起,就成为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结构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这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施工中,需要设计出一种转换层结构,完成建筑中不同柱网、不同开间、不同结构形式的转换,简而言之,就是建筑的上下结构不一致,必须要有一个转换层来衬托,保证建筑的可使用性。转换层主要是指在整个建筑结构体系中,可以很好地解决竖向结构的突变性转化和平面的连续性变化的结构体系。它在满足了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能解决高层建筑在施工技术难度上的一些技术问题。比如在结构转换层空间内布置管道、设备等。

二、转换层施工特点

(1)尺寸大、荷载重。改变转换层的内力,主要手段就是依靠引发截面的内力来完成。但是,结构内力一般分布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在该向的过程中,首先要在楼面水平方向上的刚度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装换后上部结构的水平剪力正确的传导给下部结构。如果在建筑施工中采用了二次叠浇施工工艺,就需要对叠合部位进行受力的分析,要充分的考虑水平方向上的剪力对叠合部的影响,施工方有且应该同设计方配合,充分了解施工意图,听取设计方得思路,确保每一个叠浇部位都具有设计要求的承载力。

(2)灵活布置支撑。转层部位的抗震能力是较弱的,为在建筑中趋利避害,首先要注意转换层上下层不应出现明显的刚度和水平剪力方面的变化。如果支撑部位非落地式结构,那么转换层就可以参照楼房下层的结构图纸灵活的改变。

(3)向下部竖向结构卸荷。由于转换层自身结构受力复杂,上部楼层较多,对转换层的压力较大,最大程度的分散、卸荷是转换层设计施工的核心内容。一般情况下,转换层的设计施工遵循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转换层卸荷主要要强化楼体下层部分的施工增加底层的刚度和强度,同时注意对转换层上部结构的弱化。在下部施工中,首先需严格控制轴压比限值,同时要保证下部结构有足够的延性,保证转换层下部部件施工比其它构件具有更好的承载力储备。

三、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1)准备工作。首先应准备好相应的材料、机械和技术准备,同时对现场施工的条件应有所了解。每一个施工现场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应做到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未来可能要用到的辅助材料和设备做出预判。如是否应该准备冰水池、真空吸水设备等等问题。施工的方案和次序应提前做好,对施工层的结构尺寸和块间分布应该充分了解。对施工期间的气候温度条件进行预判,做好保温方案。做好安全和消防措施。

(2)施工重点。其一要注意施工时的温度,混凝土施工体积较大时,应保证其施工区域温度低于30摄氏度。如果施工时温度条件不适宜或温度过高,应在施工中采取减少温度应力的相关措施。其二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料的配合比。按施工要求制定配比标准,另外在搅拌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搅拌时间,不能少于两分钟。其三要控制好混凝土搅拌到浇灌之间的时间间隔。尽可能得缩短从拌制到施工现场之间的间隔时间,防止因时间过长,混凝土出现离析、灰浆流失等现象。

三、温度监测及后期养护

通常的转换板高为1.6m,而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和施工质量。洒水养护就是这当中的关键,在现代施工中,必须组建专业的养护小组进行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终凝后要持续养护14h。等混凝土都平整之后,还必须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两层草袋、一层干麻袋和一层薄膜。在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必须达到80%以上,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干缩。温差的监测预警值一般以混凝土内外温差接近25℃或温度陡降大于10℃时为准,如果转换板混凝土内外温差接近25℃时,检测人员必须及时通知技术人员,准备救急养护。

四、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是保障

在施工作业现场要确立转换层施工安全负责任,对施工用电箱必须采用"三级箱",绝缘

电缆必须架空,不准在作业层上拖拉,以确保用电安全。对施工班组进行施工前的技术和安全交底,严格按审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不得修改变更,每道工序前应先检查原材料的质量情况,不合格则不得使用,每道工序完成后要进行自检并通知施工员复检,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施工前必须先进行施工脚手架,以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和操作台,严禁攀爬支撑系统。作业区内不准吸烟或动火,并适当配置灭火器,以确保防火安全,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现场配备安全员监护管理。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负责检查,观察支撑及模板系统的稳定和强度、变形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暂停施工,疏散现场人员和排除险情后方能继续施工。另外,要加强安全知识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施工工艺、机械设备、高处作业、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临时用电工程、文明施工、消防器材应用等安全基本知识。

五、结语

转换层技术从概念上来讲指的是建筑物某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不同,该楼层上部与下部采用不同结构类型,并通过该楼层进行结构转换,则该楼层称为结构转换层。由于高层建筑的多功能性和具有综合用途的特点,转换层技术在高层建筑上获得了广泛使用,所以对转换层施工技术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工程意义。

参考文献:

[1]蒋樟泉。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8)。

[2]周博,王全凤。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福建建筑,2010,(1)。

[3]李镇华。高层建筑转换层设计应用[J]。福建建筑,2006,(2)。

上一篇:关于建设生态节约型农村公路的探讨 下一篇:浅述园林工程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