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之星:一个老牌孵化器的坚守与创新

时间:2022-06-15 09:41:12

启迪之星:一个老牌孵化器的坚守与创新

坚守初心 深耕创业服务17年

1999年,清华科技园“园中园”――清华创业园成立,初步具备企业孵化功能,迎来首批创业者。2001年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确立了“孵化器+种子投资”的发展模式和专业孵化器的发展方向,一个老牌孵化器走上了服务创业的漫漫求索之路。 张金生

作为国内第一批孵化器,启迪之星更看重“公益性”,最初几十家企业进驻启迪孵化器时,都是零起步,穷得叮当响,启迪之星想到了用房租换股权、用自有资金去帮助企业发展的模式。“服务、房租、投资等,凡是能折算成股份的东西就不收钱。”时至今日,这个老牌孵化器仍然坚守着最初的“情怀”。 启迪之星董事长张金生说,“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我们更多的是从源头抓起,真正地为他们做服务。我们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是一扇门,我们背后有很多专业的机构,包括法律的、知识产权的等。启迪之星整合了很多资源,在每个环节、每个链条上,为创业者提供多样化服务。这些年,我们积累了很多资产,可以拿出钱来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我们的重心放在帮助创业者创业方面。”

做孵化器,不但不赚钱,还要往里贴钱,启迪之星是怎么实现盈利的呢?张金生认为,孵化器要实现盈利,它的投资功能一定要具备。没有投资,想实现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难度很大。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规模的扩张、模式的升级,启迪之星的盈利点会越来越多,但核心还是“孵化+投资”,通过资本的力量、自身的能力、对市场以及技术和团队的把握实现盈利。张金生说,“孵化器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行业,需要走过一个3~5年的周期才有可能实现收益,做孵化器要能耐得住这个等待期。我们聚集好项目,又能等得起,我们持有股权,他们成功了,我们就成功了。”

有破有立 探索服务模式创新

张金生介绍,在孵化器行业的商业化和新型孵化器发展过程中,启迪之星两次突破自己,稳坐行业内的引领地位。启迪创业孵化器的第一次突破是首创“孵化+投资”模式,这种模式已经成为目前孵化器、科技企业服务行业的一个标配。

第二次突破是启迪之星建立创业培训、孵化服务、天使投资、开放平台“四位一体”的孵化模式。跳出传统孵化器的模式,在孵化和投资基础上,启迪之星开展创业培训,构建开放平台,不仅在创业初期给予企业孵化服务,还往前一步开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训,往后一步通过对接产业资源等方式伴随企业一路成长。同时,充分发挥启迪之星在金融服务链条上的优势,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了从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到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并购基金和上市公司平台等一系列投融资支持。

2015年,启迪之星“互联网+孵化网络”,在国内外各城市建立孵化基地,目前已有孵化基地近50个,与遍布全球的启迪科技新城、启迪科技园区协同,初步形成覆盖全国数十个城市甚至世界不同地区的孵化网络,搭建“孵化高速公路”,实现各孵化基地的资源共享,为创业团队提供最优的资源配置。张金生表示,一个孵化器的作用对创业者的帮助是有限的,网络的作用是一个成熟的效应,在全国的创新创业高地,构建一个全国性的高速网络,可以让每一个创业者进入这个体系,享受联动服务。 清华科技园

布局全球 优化核心竞争力

张金生认为,每个孵化器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禀赋去找盈利的方式,也就是说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大,不在于全,只要有自己的特色,并对企业某一项服务的能力突出,就能在万众创新的服务中心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在孵化领域,启迪之星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启迪之星将进一步拓宽创业服务的宽度。继续实践“四位一体”的孵化模式,建立创业服务的生态系统。继续拉伸、延长孵化服务的链条,整合从业经验和资源。张金生表示,“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孵化是一种功能、一种服务,而不仅仅是一个界定的孵化器概念,这样我们的生态系统才能称之为有活力的生态系统。”

此外,启迪之星还会提供更有精度的服务,做一个有温度的众创空间。孵化器本身如果按照冰冷的商业思维探讨处理问题,就不会和创业者有很深的感情。启迪之星在投资方面主要做天使投资,投的是人,更应该在孵化和投资的温度上做好。张金生说,“服务创业者和创业企业,在遵循基本的商业逻辑的前提下,我们要更为温馨,更讲感情,设身处地地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着想。”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时代背景下,众多年轻人、有创业理想的人不断涌入创业大潮,对孵化器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启迪之星这个老牌孵化器坚守“情怀”、不忘初心,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十几年如一日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深耕细作。张金生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我们相信在创业小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启迪之星一定会走得更远。”

上一篇:矿山地质探矿工程技术的分析 下一篇:青岛奥林匹克帆船运动中心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