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学案例的构成与撰写

时间:2022-06-15 06:37:23

谈教学案例的构成与撰写

实施新课程以来,作为一种教学经验的载体,教学案例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作为一种研究背景、研究素材和研究成果的形式,教学案例也受到许多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综观我国各种教学杂志都很重视教学案例的刊发,许多学校、研究部门也很重视教学案例的收集并结集出版。实践证明,教学案例有助于教师把先进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助于教师互相交流研讨,提高其评课等教研活动的实效。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教学案例”也进入了学科,已经开始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以课堂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摩、反思等反复的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就是一个教学的故事加上一些精彩点评,这里的点评就是在叙述一个教学问题时发表的一些看法。案例能够直接、形象地反映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也非常适合第一线教师撰写。

为了便于教师了解“教学案例”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根据学科特点构思和撰写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确定教学案例的类型

教学案例依据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确定的范围、时间、重点,可分为不同类型:有偏于宏观的,大到介绍一个地区或学校的教学的总体情况、新课程的实施情况、教学改革的整体情况等;有偏于微观的,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详细叙述教学与改革的整个过程,也可以侧重说明教学的一节课某个情境片断;可以对教学理论分析,但更侧重对教与学的实践描述。

二、拟定教学案例的要素

案例的写作没有统一的格式,但从案例包含的内容来说,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案例大致会涉及以下几个要素:

1 主题

教学案例总是有主题的,要借助主题反映事件的内容或形貌。一般来说,案例有两种确定主题的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主题。如反映课堂教学事件的“课堂大笑之后”,反映与学生交往行为的“闷葫芦讲话了”等;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要问题析离出来,作为案例的主题。如反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学生启发的“教师要敢于说不知道”,反映教师引导学生行为转变的“言传身教的效应”等。写作时应选择最有收获、最有启发性的角度切入,从而确立主题。

2 引言

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有一两段话也就可以了。主要描述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概括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引言可以起一个“先行组织者”的作用,目的是使读者有一种阅读上的心理准备。

3 背景

教学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轻的新教师任课;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随堂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4 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转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只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案例的主体,切忌在叙述上的简单化、表面化。

5 结果

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是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结果。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过程,还要交代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让读者知道结果,将有助于加深整个教学过程的了解。

6 点评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观点和分析。点评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的一个“后进生”转化的事例,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提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点评不一定是理论阐述,可能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上述教学案例包含的内容不是案例的形式结构,也就是说,不见得每篇案例都按上述几部分确定(当然,也并不排除这种排列方式),只要在案例相关内容的叙述上,考虑到以上几方面并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加以组合就可以了。

三、教学案例的撰写

写教学案例要考虑方法。掌握了写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笔者认为,除了平时多学习、多积累素材,学习他人的案例作品以提高写作技巧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案例写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

案例研究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一方面,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那种单纯为理论而学理论的不足。另一方而,教师学习理论的出发点是为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这样以问题为驱动的学习方式,使教师能不断地内化理论并将其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2 案例写作与自我反思相结合

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力杠杆。一方面,它是触发案例研究的重要条件,也是案例写作内容和材料的主要资源。另一方面,自我反思为教师的案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是写好案例的基础,而案例研究与写作必将有效地促进教师反思习惯与能力的形式,使之逐渐成为研究型教师。

3 案例写作与行动研究相结合

行动研究是教育研究发展中的重要趋势。教师是行动研究的主体,教师从事行动研究,可以促进其进行自我审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专业知识的更新与发展。案例写作为行动研究的文本呈现,可以真实地记录研究的过程、效果,促进行动研究的有效开展。

4 案例写作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个人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只有通过交流,案例及其包含的个人经验、才能、才智,才得以充分体现出其价值。所以说,案例的完成不是研究的结束,而是交流的开端、重新思考的起始。作为学校管理者或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案例写作和校本教研活动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研讨实效、研究质量、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综上,要想写好一个案例,还必须从教学任务的目标分析出发,有意识、多方面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作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案例描述方面,无论主题多么深刻,故事多么复杂,都应以一种有趣的、有声有色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记录。社会学家卡耐基先生说得好“具体,具体,再具体”,即使要概括记叙,也千万不要忘记“细节,细节,再细节”。

上一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师资问题 下一篇:谈新课程下的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