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人”刘翔这样长大

时间:2022-06-15 06:20:11

个人档案

姓名:刘翔

性别:男

籍贯:上海

生日:1983.7.13

身高:1.88米

体重:74公斤

项目:田径(110米栏)

年仅21岁的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飞翔”一般的速度,平了世界纪录。这枚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

那么在他的童年,父母究竟给了刘翔怎样的家庭教育,才使他一步步成为令亿万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世界冠军?让我们一同来听听刘翔父母的方法。

(一)“乖小囡”式家庭教育

不张扬男孩的“霸气”

1983年7月13日,已经而立之年的刘翔父母迎来了他们9斤重的宝宝。

小刘翔活泼健壮,非常顽皮,“男孩气”太重。于是,刘妈妈刻意培养小刘翔文静的“女孩气”。正是这点,养成了孩子从小斯文稳重的个性。如今看刘翔在众多的闪光灯、镁光灯之下依然能泰然自若地讲话,不显浮躁更不显扭捏,丝毫没有赛场上舍我其谁的霸王之气。他恰到好处地结合了自己“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性格。

画外音

刘妈妈常说,小刘翔那样80年代的孩子虽然已经过上不错的生活,可与现在的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差距。不要太张扬孩子的“霸气”,适当地培养孩子身上一些必不可少的特性,比如,让男孩自己收拾撒了一地的玩具;给孩子买的益智玩具中除了拼搭器械之外,多一些看图找错、找差异之类的图书。从小培养男孩的责任和细致。

爱干净的小翔翔

妈妈爱干净的习惯不折不扣地遗传给了小刘翔。刘翔从小喜欢活蹦乱跳,可是摔倒了总能够一骨碌自己爬起来,像个“不倒翁”一样,煞是可爱。弄脏了衣服就会自己拍干净,如果实在很脏,就乖乖地找妈妈,让她帮忙把衣服弄干净再继续玩耍。整洁、卫生的好习惯一直让刘翔生活得非常健康。这样的生活习惯为后来“打造”自己的强健体魄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也正因为爱干净整洁,老师和教练都非常喜欢这个“整洁”的孩子。

画外音:

孩子的营养固然重要,可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家长应带头教给孩子的。尤其对男孩子来讲,他们很容易弄脏衣服和手。不是说不让孩子玩,而要他记得玩好了之后,不管接下来做什么,都要把弄脏的手或者衣服弄干净,这样干净整洁的形象不仅让孩子更加健康,同时也会给人留下良好印象。

(二)“爱”和价值观的教育

“孝顺”以父母为榜样

刘翔的“孝顺”是出了名的。对老人长辈的感情不是“造”出来的,得让孩子看着自己的父母怎么孝顺爷爷奶奶的。

刘翔家境并不算富裕。父亲刘学根是“老三届”下乡知青,返城后接家里的班,在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当司机,母亲吉粉花是上海第一食品厂的工人。由于父母是双职工,小孙儿没有人照管,已经70多岁的爷爷就每天骑车接送小孙儿上幼儿园,直到小翔翔上小学二年级,脖子上挂了家门的钥匙后,爷爷才完成了“历史史命”。

从小父母就非常孝顺老人,也常常让刘翔把削好的苹果送到老人屋里给爷爷奶奶吃。刘翔的童年一直是在这样三代同堂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度过的,直到现在,刘翔和已经80多岁的爷爷感情也特别好。夺冠的那天,老人看着身披国旗的小孙儿,可谓喜极而泣。刘翔的孝顺更是所有熟悉他的人交口称赞的。作为国家运动员,经常在外训练或者比赛,不能常回家看看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可刘翔只要一有时间,就往家里打电话,询问父母和爷爷的情况。

画外音

现在很多孩子家庭条件好了,一般都和祖辈分开住,即使小时候有奶奶或者外婆帮忙带大,但上了托儿所、幼儿园之后就不怎么和老人呆在一起。孝顺长辈、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如何让孩子们学会孝顺的美德?这不是简单的几句诗词、几篇思想品德教育文章就可以帮他们拥有的,更重要的是父母作为榜样的力量。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隔代教育的例子很多,想要营造更融洽的家庭氛围,应该给孩子和老人一定互相了解和相处的空间,有时候,这样做还可以减轻双职工父母的家庭负担。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把对独生子女的“溺爱”换成一种“爱的交流”。

正确对待“礼物”

刘妈妈说,小翔翔是全家的宝贝,玩具有很多,一般都是要什么都买什么的,单单是小汽车、摩托车都有好几十部。有些玩具特别贵,就换别的买给他,但是孩子的心愿还是尽量要完成的,毕竟童年获得的礼物非常珍贵,特别是孩子生日和节假日的时候。

画外音:

父母达成孩子的心愿是很重要的,但也不能完全依着孩子,特别是一些昂贵的玩具,那样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甚至导致他们不懂得珍惜。可以试着设计一些小“困难”,让他努力后得到,比如改掉一些“坏毛病”,把他一心想要的玩具作为奖励买给他。让他明白很多东西是来之不易的,有付出才有收获。

(三)特长的孕育

妈妈的“动”基因

刘妈妈吉粉花是个活泼而又热情的人,人家说儿子随母,这“动基因”确实悉数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永远笑呵呵的刘妈妈赋闲在家也没闲着,报名参加了小区的舞蹈班,作为文艺骨干的她,半百的年纪来个劈叉易如反掌,腿一举就能碰到额头。可支持刘翔坚持从事“体育”的却不是这个“好动”的妈妈,而是他的爸爸。

训练总是艰苦的,无论严冬酷暑,刘翔都要比其他的孩子早起半小时,因为早上的训练6:30就要开始,冬天里再温暖的被窝都不能留恋得太久。可是,妈妈却从来不在刘翔的面前表露自己的“心疼”。看到小孩摔跤了,便在老师面前说:孩子摔就摔吧,跑步哪有不摔的呢!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到底,男孩子吃点苦又算什么呢?

刘翔因为训练,没有像其他的同龄孩子那样参加很多兴趣小组,这是刘妈妈至今感到有点遗憾的事情,为了训练,不仅把各种兴趣丢了,把读书也给丢了。

画外音

很多事情都不能够两全,总要有所舍弃,这是刘妈妈的心得之言。不能给小孩太多的压力,让他们既学钢琴又学绘画,还期望他体育好是不现实的。全才教育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尽量因材施教,才是真正的“育才之道”。

“起跑,是父母决定的”

“刘家有儿初长成,养在深居人未识,天生资质难自弃,一朝终成田坛将”。如果刘翔这匹千里马不被伯乐发现、最终走上田径之路,那么他将会像其他亿万个普通家庭中的普通孩子一样,或许如今正在某个大学念四年级――这也是从小刘妈妈为儿子将来设计的人生蓝图。可是一切都被体育教练发现这块埋藏的“金子”而彻底改变了。

刘翔12岁那年,这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迎来了儿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个重大的选择:在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体育老师仲锁贵的强力推荐下,上海市田径跨栏教练方水泉、跳高教练顾宝钢亲自到刘翔家和家长商量,提出希望将刘翔带入普陀区少体校接受系统训练,这次谈话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了深夜。其中谈话的内容已经流失于岁月的烟云中了,结果是酷爱体育的爸爸刘学根说服了心疼儿子的母亲让小翔翔去了少体校,从此向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现在功成名就再回首自然已可以轻松谈笑当初的决断多么明智,可沉下心一想,这中国那么大,世界那么大,有多少运动员可以走上顶尖的赛场一展风采?更何况要摘得三金留名史册,谈何容易?这样的目标,这样的理想,远远要比考上名牌大学成就一番事业来得更难!

如果说,刘翔的命运是自己创造的,那么他命运的开始便是由这两位普通的上海父母决定的。我们在把掌声给予刘翔和培养他成才的教练的同时,更应该把掌声给他的父母。

画外音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体校的训练是艰苦的,但只要出现一个环节的偏差,刘翔就可能从此再也无缘“世界冠军”这条征战之途。刘翔父亲始终的支持是让人敬佩的。当父母给予孩子义无返顾的支持和认可时,往往孩子自身就有了一种自信。家长应充分认识和肯定自己孩子身上独特的优点,并把这些杰出的地方尽情地发挥出来,才是培养孩子的好方法。

上一篇:润肺止咳孩儿粥 下一篇:儿子患过敏性鼻炎耳朵也不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