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

时间:2022-06-15 05:30:32

面向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优化和完善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构建适应企业需求的立体化实践体系、构建与产业水平同步的工程实践环境等三方面探讨校企合作及培养适应社会和产业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新模式,阐述了如何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实用性软件工程人才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国际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21-0029-04

软件产业既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具有战略性质的基础产业,又是能将现代IT技术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融合的创意型产业。软件产业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国防建设现代化、社会信息化,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和新产业的产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先进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软件是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核心和灵魂,我国虽然是软件应用大国,但目前还不是软件产业大国。为此,我国近年来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扶持软件产业的发展,如《关于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文件)、《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至2005)[2002]47号文件等。随着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我国软件产值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从1998年的325亿增长到2005年的3900亿,软件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促进了新学科的发展和新产业的建立。但与发达国家速度相比,我国软件产业仍有较大的差距。

目前,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品牌化、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的主要瓶颈是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具体表现为:

(1) 高端人才供给匮乏,缺乏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即缺乏能够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动态和趋势,掌握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工程规范和技术规范,具有大型系统的开发管理经验,熟练运用一门以上外语,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而能够参与国际软件发展与竞争的高层次软件工程人才;如成都市软件协会分布的《成都市软件从业人员2007年上半年供需报告》称,2007年成都市软件从业人员缺口约8900人,而其中的高端人才缺口约6900人。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软件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国内高校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数量日益攀升,但是高端软件工程人才的匮乏却严重阻碍了我国IT企业的发展。

(2) 人才规模不足,离产业发展需求还有差距;现在我国共有一万多家企业在从事软件开发及相关业务,而目前全国的软件工程人才总量与之相差甚远,缺口很大。

(3) 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的软件工程人才主要集中于编程人员,而软件架构师、项目管理、文档管理、测试等等人才比较缺乏。缺少面向产业、适应企业需求、工程能力强的人才,学生进入企业要“转型”,形成企业人才的“滞后”现象。

1面向校企合作,优化和完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

相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言,我们认为软件工程专业应重点培养工程与技术方面的人才,更强调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重用性。

为此,我们参考和借鉴IEEE在2003年推出的软件工程课程大纲以及IEEE/ACM软件工程学科组于2004年5月公布的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系(CCSE2004 SEEK),认为软件工程人才的合理知识结构应包括通用的软件工程知识、软件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具体软件工具和环境的知识几个方面。其中通用的软件工程知识应涵盖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和技能,而软件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指还应该具有行业领域的知识,如嵌入式软件工程硕士必须具备特定行业,如移动设备、数字家电、数控机床、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航空航天、工业控制等领域的相关知识,才能胜任工作。

为此,在进行软件工程教学方案与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根据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动态调整课程设置,逐步加大选修课的比例。从学校来讲,要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和IT发展出发,制定适应企业需求的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体系,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在多模式校企合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定制式课程建设框架。即将选修课划分成若干模块,以适应不同企业需求。同时, 由于不同层次软件工程人才的定位不同, 相应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也应有明显的区别。其中软件工程本科教育定位在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本科生在校期间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学习较多,形成思维定势,但开发大项目实践经验很少,没有切身体会,如果没有经常性的编程练习,学习兴趣逐渐消失,因此对本科生而言,重点应放在编程与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上。基于此,我们开设的软件工程核心课程包括软件工程概论、软件测试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课程。软件工程硕士教育定位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注重软件工程方法与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职工程硕士,他们在工作中有很多机会接触项目,参与程度较深,工作经验丰富,深感系统开发中方法和管理的重要性,对研究开发方法、过程、工具有实际需求,深感软件工程对于解决实际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很有帮助,他们希望对新技术、新方法有更多的介绍,希望通过课程能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对于他们,应以实例学习和管理为主线,介绍软件系统开发的实例和软件项目管理的基础。其课程的设置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前瞻性和国际性,基于此,我们开设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体系结构、系统分析与设计等高级课程。

对软件工程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还应根据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与企业接轨,动态调整课程设置,逐步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其中部分课程(如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体系结构、人机交互技术等)尝试实施双语教学,通过引进国外软件工程经典和优秀教材,从使用英文教材、中英文结合教学入门,逐步增加英语授课比例,最后过渡到全英语教学。

2改革实践教学,构建适应企业需求的立体化实践体系

实践教学是实用性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必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才能达到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1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离为融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组织和鼓励师生参加实践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采用最新、最有用的知识,紧跟社会潮流;对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要求授课教师既讲授理论知识,又指导上机实验,充分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育思想。同时,在教学计划的指定上,加大实验学时比例,理论教学精讲,实验教学多练,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建立企业实际项目库,以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为背景,科学设置实验题目,通过实验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必须重视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素质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课内和课外实践教学的整合,在培养计划中进行统筹安排,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习、工程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的工程训练,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贯穿于培养计划的始终。

2.2在课题研究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引进软件企业的实际项目,让学生结合实际项目进行软件开发综合训练。软件开发实训严格按照软件工程开发流程进行,聘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通过软件开发实训,既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又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毕业设计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们和摩托罗拉中国有限公司、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紫金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建立了苏州大学摩托罗拉单片机实验室、江苏省嵌入式软件技术中心苏州大学分中心等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实验室,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同时,学院成立了自己的开放实验室,主要为学院学习成绩优异且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生提供了进行创新性实验的条件,并制定了完善的开放实验室条例,规定了其运行机制及运行模式。如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必须结成科研小组,采用自主选题、指导教师指定课题或企业提供课题等方式,经开放实验室评审委员会评定后才能进入开放实验室。科研小组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并提交课题总结报告或论文。由于开放实验室必须以课题小组形式申报课题,开放实验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开发能力。因此,开放实验室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激情,为其成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2.3在各种专业竞赛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经常组织开展各种软件设计程序竞赛,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种软件设计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迎接挑战的能力。近年来,多次组队参加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并获得铜奖。参加省程序设计大赛获一等奖,参加微软“创新杯”全国大学生软件开发大赛等。这些专业竞赛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与产业水平同步的工程实践环境

工程实践环境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其重点在于构建一个和产业技术水平同步的高水平的学生工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开发机会,使得学生能在毕业前深入体会企业文化,完善自身职业素质和工程能力。

3.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目前,我们已在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的摩托罗拉、A M D、罗技、旺宏等世界知名I T 企业建立了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与实习基地,并与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昆山成立了苏州大学中创软件工程学院实习基地,与福华先进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联合招收嵌入式软件工程硕士。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使得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我们将企业实习划分成三个阶段。一是认知实习,时间一般为一周,主要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各企业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当前流行的开发工具和软硬件平台。二是暑期社会实践,时间为50天,主要让学生利用暑假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一些小型项目或一些模块的开发,甚至是文档的整理工作,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到底能如何运用、并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实际项目开发的能力。三是毕业实习,时间为一学期,主要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较为完整的项目开发,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具备独立胜任项目开发与设计的能力。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应注重学生管理与质量监控。以毕业设计为例,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毕业设计的规章制度,如毕业设计计划、毕业设计选题原则与类型、毕业设计的步骤、校外毕业设计试行办法等条例,并发放企业严格执行。对于安排毕业实习生多的企业,我们还专门安排指导教师长驻企业,从而确保了毕业设计和论文的质量。

3.2聘请国内外著名企业的高水平专家,拉近学生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距离

我们聘请企业授课教师、高水平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学校课程指导小组顾问,并定期聘请国内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技术骨干为学生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最大限度地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我们还定期举办专场讲座或技术报告会,请一些著名IT 公司的高级技术、管理专家给学生作专题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业界动态,跟踪I T 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保证了学生既能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又能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最先进技术方法和实用的技术手段,让他们有较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去适应多变的社会需求。每位软件工程硕士生除了配备双向选择的校内指导教师以外,还配备由实习单位推荐的一位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企业人员作为校外企业指导教师。企业导师着重对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指导和严格把关,校内导师则是对学生进行设计思想的理论指导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同时,学院还设专人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跟踪、指导与控制,在双导师之间积极促成沟通,共同完成对软件工程研究生的指导。

3.3搭建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的交流平台

由于学生在兴趣、专长和职业规划上的差异,因而他们对实习企业有各自的选择标准,但同时企业也要选择适合本单位要求的学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实习单位,企业能招收符合自身要求的学生,学院通过网上公布实习单位及其相关信息,学生自主报名、学院推荐,实习单位进行笔试、面试等考核程序,确定学生的实习单位。通过这种选择,企业与学生之间一开始就有了很好的信任度,双方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结束语

信息化需要大批软件工程人才,各高校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目前要特别重视软件工程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当前国内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主要不足,从改革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的几点做法,为高质量、实用性的软件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

[2] 教育部软件工程学科课程体系研究课题组.中国软件工程学科教程CCSE2004[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1.

[3] 杨芙清.中国软件工程二十六年.2006中国计算机大会特邀报告[R].北京,2006,10.

[4] 骆斌. 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计算机教育, 2005,(4): 25~28.

[5] 张广泉,杨季文. 多层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5.(12):40~41.

[5] 张广泉. 《93教学计划》与面向21世纪计算机学科建设[C]. 计算机科学(全国计算机教育研讨会论文集),1999,(10):161~163.

[7] 张广泉,杨季文.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C], 计算机教育(2006年全国计算机教育会议论文集),2006,(8): 86-88.

上一篇:网络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研究 下一篇:“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