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介绍管理制度

时间:2022-06-15 04:52:38

职业介绍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申办职业介绍机构的条件和程序

第三章管理和规则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规范劳动力市场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职业介绍,是指运用市场机制为劳动力供求双方实现相互选择而提供的中介服务行为。

职业介绍机构是为劳动力供求双方实现相互选择而提供中介服务的组织。

第三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职业介绍活动,适用本条例。

境外劳动力到本市就业和本市劳动力出境就业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人才交流活动按照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所属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当积极推进公共职业介绍工作。市和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设立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开展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职业介绍活动,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坚持公平竞争、相互选择、诚实信用的原则,充分尊重用人单位的用人自和劳动者的择业自,维护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介绍活动。各级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在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负责职业介绍管理工作。

工商、公安、价格、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职业介绍活动进行管理。

第二章申办职业介绍机构的条件和程序

第七条申办职业介绍机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市场就业的统一规划;

(二)有符合要求的名称、组织章程和管理制度

(三)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和相应的办公设备;

(四)有不少于五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金和十万元人民币的责任保证金;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职业介绍机构责任保证金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八条市和市属以上组织申办职业介绍机构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自然人、企业和其他组织申办职业介绍机构由所在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

第九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开办职业介绍机构的申请应及时审查,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二十日内,对符合条件的发给职业介绍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申请者获得职业介绍许可,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事业法人登记、税务登记手续后,方可从事职业介绍活动。

第十一条职业介绍机构需要变更登记事项、歇业或终止职业介绍业务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原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确认后,按规定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歇业登记或注销登记手续。

终止职业介绍活动的,必须依法清算,妥善解决遗留问题,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公告注销并收回其职业介绍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营业执照。需要注销事业单位登记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管理和规则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所属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管理本地区职业介绍工作,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执行有关劳动就业法律、法规;

(二)制定和实施职业介绍工作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

(三)指导职业培训,制定职业介绍服务规范和标准;

(四)办理职业介绍许可证手续;

(五)汇总本地区劳动力供求信息,建立预测预报制度;

(六)定期公布职业介绍机构的信用状况;

(七)组织、指导职业介绍工作人员参加职业资格鉴定;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区县(自治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所属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还应负责对街道、乡镇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职业介绍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第十三条职业介绍机构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执行有关职业介绍法律、法规;

(二)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

(三)不得出卖、出租或转借职业介绍许可证;

(四)定期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其工作情况,按规定填报统计报表,并接受监督检查。

(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严格经费管理,接受财政、税务、价格、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十四条职业介绍从业人员应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在从事职业介绍活动时,应当佩带职业介绍服务证。

第十五条职业介绍机构可以开展下列业务:

(一)收集、职业供求、职业培训信息;

(二)开展职业指导与咨询;

(三)开展求职登记、用人推荐,为劳动力供求双方如实介绍对方情况,组织指导双方洽谈;

(四)受用人单位委托,招用人员广告;

(五)受用人单位委托,组织招收人员;

(六)组织境内劳务输出与输入;

(七)配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导求职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等手续;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业务。

第十六条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应当免费提供以下服务:

(一)向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咨询;

(二)向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三)收集、岗位空缺信息、职业供求分析信息、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

(四)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其他公共服务。

第十七条职业介绍机构应当在服务场所醒目位置公示下列内容:

(一)职业介绍许可证、本单位依法设立的证照、税务登记证;

(二)开展的服务项目及服务规范和标准;

(三)监督机关名称、监督举报电话;

(四)用工信息的有效期。

非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还应在服务场所醒目位置公示收费标准。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业介绍机构不得为其提供中介服务:

(一)用人单位无营业执照和招用人员简章或所持证照、简章不实;

(二)家庭、个人用工的雇主和求职人员无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或所持证件不实;

(三)用人单位或求职人员的要求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

第十九条职业介绍机构招用人员广告和信息应真实可靠,严禁虚假广告和信息。

第二十条职业介绍机构受委托招收人员或者招用人员广告,必须与委托方签订书面委托协议,并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配合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开展用人单位空岗调查;

(二)出示能证明本单位依法设立的证照和招用人员简章;

(三)委托职业介绍机构招用人员信息或委托其招收人员应提供委托书;

(四)在招用人员报到后三十日内到当地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录用备案手续。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提供虚假招聘信息;

(二)招用无合法证件的人员;

(三)向求职人员收取招聘费用;

(四)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

第二十三条求职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规定出示本人身份证、失业证或职工失业证(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等证件;

(二)从事技术工作的应出示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第二十四条非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应当严格按照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取中介服务费,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中介服务费由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共同承担。

非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受政府委托提供无偿中介服务所需费用,可从就业经费和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补贴。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介绍职业未成功的,除求职者自身原因造成的外,职业介绍机构应当于三日内退还所收费用;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职业介绍机构无正当理由逾期不退还所收费用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从其责任保证金中扣除后退还当事人。

第二十六条职业介绍机构违反本条例的下列行为,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予以处罚:

(一)未取得职业介绍许可证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责令其停止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吊销职业介绍许可证,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十八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吊销职业介绍许可证,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未在服务场所公示相关内容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职业介绍机构以职业介绍为名,骗取他人钱物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吊销其职业介绍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在职业介绍活动中,虚假广告欺骗求职人员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根据相关广告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吊销职业介绍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四)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收取求职人员钱物的,责令退还;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或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行政处理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一级管理机关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

逾期不申请复议、不又不执行处罚决定和处理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或处理决定的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所属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滥施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的其他行为,由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运输中介管理制度 下一篇:经纪人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