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涉外企业汇率风险规避策略选择

时间:2022-06-15 03:26:50

新形势下我国涉外企业汇率风险规避策略选择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渐增强。2005年汇改之初到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到了18%。2010年6月19日,央行启动“二次汇改”,人民币对美元小幅、渐进升值,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涉外企业被推到了汇率风险的前沿,汇率风险已经成为一种系统性、长期性、常态化的风险并影响着企业的日常运营。

另外,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存在外汇风险暴露的企业,暴露头寸愈来愈多;加之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已处于明显的升值周期中,我国企业更是面临着较大的汇率风险。然而,经历了汇率改革和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涉外企业,在二次汇改中能否经得起考验?本文在分析我国涉外企业面临的新形势、汇率波动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涉外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策略。

一、我国涉外企业面临的新形势

(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速放缓

2010年下半年以来,虽然当前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但是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全球经济从由政策拉动的“快速回升期”步入到“低速增长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失业率的居高不下、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仍将使全球经济处于调整期,外部需求难以迅速恢复,国际贸易不活跃。2011年前两个季度,美国经济分别增长0.4%和0.1%,个人消费支出分别增长2.1%和0.1%;欧元区经济分别增长0.8%和0.2%,个人消费支出分别增长0.2%和0.1%;日本经济分别下降0.9%和0.3%,个人消费支出分别下降0.6%和0.1%。2011年,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64万亿美元的金额,贸易盈余下降了14.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份《世界经济展望》称,全球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危险阶段,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5%以上降至4%左右,全球贸易(包括货物和服务)增长率将从12.8%降至5.8%。

(二)国际贸易保护政策重新抬头

由于各国的经济复苏进程不一,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日益显示出自顾倾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在逐渐升温,我国正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冲击的主要对象。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除了遭受普通贸易保护主义外,还将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而遭受到额外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27日,去年我国遭受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调查案共计67起,涉案金额59亿美元,被调查产品主要涉及钢铁、机电等领域,涉案产品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向高科技产品扩散。就在2012年1月30日,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裁定我国违规限制9种原材料出口,预计今年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外贸环境将更加严峻。

(三)人民币步入升值周期

近年来,美国、欧盟、日本等西方国家出于各自政治的需要,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大做文章,对中国汇率施压,逼迫人民币大幅升值,各主要国家汇率博弈将加剧。此外,许多国家还利用本币贬值手段来促进出口以提振经济,这也给人民币带来了巨大的升值压力,企业的汇兑风险和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2011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达到5.11%,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也升至107.97,创下历史最高水平。2012年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并没有就此打住,目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62”时代,人民币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

(四)生产成本和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国际市场上能源资源、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国内生产要素成本持续增加,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考虑到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还没有根本消除,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涨压力还会长期存在:一是能源原材料成本,2011年1月至9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 10.4%;二是劳动力成本,2011年上半年,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18个地区上调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到 22%;三是融资成本,2011年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明显增加,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更大,不少企业通过地下钱庄等其他渠道融资,利息很高。同时,国内也面临着较大的通胀压力,物价稳定仍面临流动过剩、农产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输入性通胀压力等诸多挑战。巨大的通胀压力会传导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上,这对于涉外企业微薄的利润构成严重威胁。

综合来看,以上的新趋势不利于我国涉外企业的涉外经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涉外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有加大的趋势,必须及早着手,练好“内功”,应对可能来临的汇率风险造成的损失。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风险的因素分析

(一)GDP因素

人民币汇率上升速度与中国GDP增长速度趋于一致,2006年、2007年快速增长后, 2008年、2009年保持较平稳的状态,2010年再次快速升值。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投入4万亿刺激经济恢复并收到良好的效果,美国受冲击严重,投资和消费增长乏力,GDP增长率自2008年三季度开始6个季度持续下降,至2009年四季度才恢复为正增长,而2011年全年GDP增速为9.2%,创两年新低。除了金融危机后人民币盯住美元的一段时期外,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比率与中美GDP增率差保持了良好的协同性,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升值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持。

(二)国际收支因素

2000年以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及金融项目长期保持顺差,这为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成为欧美等国家施压人民币升值的依据之一。但是进入2011年以后,我国顺差的局面发生了变化,2011年我国全年贸易顺差1551亿美元,同比下降14.5%,经常项目和资本及金融项目环比出现大幅下降,非直接投资项目呈现逆差。此外,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欧债危机正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也势必影响我国的涉外企业,未来几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仍有可能继续缩窄,从而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三)国内通胀因素

汇率是调控通胀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可以增加我国进口的动力,降低基础货币投放;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我国进口的成本,抑制物价上涨。近两年,为了抑制通胀的进一步恶化,央行先后出台了多种货币政策,如上调存款准备金,连续加息等,在抑制通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由于经济增速放缓、货币资金难以全面放松、猪肉价格回落等现象的判断,预计接下来我国通胀水平会有较大幅度的回落,这可能使得我国央行暂时不需要借人民币汇率升值来抑制通胀水平。

(四)热钱投机因素

国际热钱在各国间的快速流动可以反映出汇率的趋势。人民币升值将吸引热钱大量流入中国资本市场;再加上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利息不断降低,中美利差的倒挂增强了热钱流入中国的动力。自2010年3月后我国外汇出本增加额与国际热钱的差额减小,表明外汇储备的增长可能主要是热钱的投机流入引起的。国际热钱的投机资本增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加剧了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同时可能会加大汇率波动的幅度。

(五)境内外官方博弈因素

近几年来,欧美国家为了解决经济复苏、刺激就业增长,纷纷把矛头指向世界出口大国——中国的汇率体制,指责我国操纵汇率。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我国央行目前为人民币选择了“政治性”升值方向,这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稳固人民币汇率。因为一旦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预期,可能会引发购汇热潮,可能会导致人民币汇率过度贬值,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第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升值的保证有利于人民币与其它币种的货币互换,并且激励一些国家直接使用人民币交易;第三,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改善中美之间贸易摩擦。

三、我国涉外企业汇率风险规避策略

(一)企业内部风险规避策略

1. 交易的定价策略。涉外企业可以在签订合同时对产品价格采取一定措施以规避汇率风险:(1)选择合适的结算货币。汇率风险的大小与结算货币的币种存在紧密的关系,收付货币币种的不同,企业所承受的汇率风险不同。企业结算时尽量采用收硬付软、直接用本币或者软硬币搭配的折中方式。(2)采取保值措施。企业在合同中设定外汇保值条款是一种直接简便、可行实用的汇率风险规避方法。债权金额以某种比较稳定的货币或综合货币单位保值(如黄金、硬通货等),结算时按支付货币的当时汇率予以调整,效果取决于企业对汇率走势预测的准确性以及交易方对销售价格变化的接受程度。

2.调整企业进出口策略。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企业的出口因价格劣势而削弱,出口比例很大的涉外企业应该考虑调整其出口产品策略:第一,开发及出口高附加值产品,从粗放的低价竞争转向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第二,努力开拓新的出口市场,以减轻原出口地贸易量减少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第三,增加进口比重,根据进口付汇的时间和金额保留相应金额的外汇,尽量使得收汇和付汇相平衡。

3. 外汇收付时间选择策略。外汇头寸的暴露时间是汇率风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企业在签订进出口合同时应在外汇收付时间上留有调整余地,通过改变汇率波动的时间结构来实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当结算时,在合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提前或延期收付货款,通过更改外汇的收付日期来规避外汇风险。例如对于进口商来讲,当结算货币汇率呈上升趋势时,企业应在合同规定的履约期限内尽可能争取提前结汇。当汇率呈下跌趋势时,应推迟发运货物,或向外方提供信用来延长出口汇票期限。

4. 市场多元化策略。按照投资组合理论,在风险资产中加入与资产负相关的资产可以有效地降低组合风险。在企业防范风险的过程中,若公司的涉外对象分为不同的市场,且这些市场使用的货币存在负相关,同样也能达到对冲风险的目的。因此,企业可以尽可能的使购、销市场分散化,只要各市场的汇率不总是沿着一个方向变化,公司可以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

(二)运用外部金融交易的汇率风险规避策略

1. 利用期汇市场交易避险策略。即期外汇、远期外汇和掉期交易,合称为期汇市场交易。如果企业在未来预定时间内要交付货款或偿还外币债务,可以选择即期外汇交易来改变企业持有的敞口外汇头寸的大小,也可以在进出易合同的基础上再做一笔买入或者卖出该货币的远期交易,也可以将即期外汇买卖与远期交易组合(掉期)。当外币贬值时,企业应用该方法可以规避一定的损失,但是当外币升值时,企业则会错失一定的收益,该方法是一种较为稳妥的汇率风险规避手段,适合较为保守的涉外企业使用。

2. 利用外汇期货交易避险策略。与期汇市场交易避险策略不同,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针对其将要收付的外币币种,在外汇期货市场上展开“对冲”交易。交易后企业可以持有一个与将来在现汇市场上准备交易现汇相同数量和相反交易位置(卖或买)的期货合约,这样就可以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3. 利用外汇期权交易避险策略。在汇率风险防范上,外汇期权交易具有较强灵活性和主动性,是一种选择权合约,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期权买方有权在合约期内按协定汇率向卖方购入或卖出一定数量外汇,同时卖方收取期权费。如果行市对买方不利,可以不行使权利,使其到期作废,损失的只是预付的期权费。涉外企业在签订合同后,可根据结算币种特点购买相应的期权,若汇率的变动对企业有利,则在合约到期时不执行期权合约,从汇率变动中获得好处;相反,则在合约到期时执行期权合约,避免风险损失,但其缺点是购买期权支付的费用往往要比远期交易高很多。

参考文献:

[1]魏爱东.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对策[J].南方金融, 2006 (3):46-48.

[2]赵玉平.涉外企业应对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的适应性分析[J].经济问题, 2009 (7):59-62.

[3]吴丽华.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企业汇率风险防范[J].中国经济问题, 2009 (2):3-10.

[4]谢非.不确定条件下的企业国际贸易汇率风险度量与规避研究[D].重庆大学,2009

上一篇:英瓦尔·坎普拉德:创办“宜家”公司的欧洲首富 下一篇:总额预付制下医疗机构运营管理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