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06-14 08:02:48

开展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1.现实背景及意义

1.1背 景:

1.1.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教学也逐渐走向轻负高效的模式。学生家长繁忙或不重视,导致学生的课余空闲时间也大幅度增加。对于孩子不断增加的空余时间,很多家长就逼迫孩子参加更多的补习班,双休日上完这场,接着上那一场,一刻不得停歇。学生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也就无从谈起参加休闲活动了。另一方面,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甚至外公外婆视之宝贝。节假日在家什么也不用孩子干,什么也让孩子动手。随着孩子空闲时间的增多,加之缺乏对孩子正确的引导也就导致孩子节假日及其余空暇孩子没事可干。他们不知什么是休闲,怎么才算休闲活动,如何去参加。有的便迷上上网导致厌学,助长了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

1.1.2初中阶段的休闲习惯和态度,受家庭、同学及学校团体影响最深。目前学校教育体系已从重于知识的传授向“注重知识+综合实践能力”方向发展。在学校教育的课余时间创设学生实际运用及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各种休闲活动中去,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热爱劳动等良好的社会实践方法及社会适应能力。

1.2意 义:

1.2.1休闲活动也是初中生学习生涯的重要环节,面临当今升学的强大压力,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发展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可缓解学习、精神压力,稳定情绪。不但有益于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建立轻松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

1.2.2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由初中学生直接参与活动的设计及开展,提高了他们的创新、创设能力。

1.2.3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有其教育性、广泛性、实践性。在关爱学生个人身心健康的同时,使学校形成良好的休闲活动风气,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作用。

1.2.4课外休闲活动具有休闲性的特点,提倡自由参与,从活动中发现快乐。所以学生也较乐于参加。更因活动的多样性将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这也就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进网吧、上网成瘾等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通过休闲游戏活动增进学生间的团队合作能力。

2.课外休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目的

2.1培养学生“四自”品质,即:自主创新、自主实践、自主探究、自我约束。

2.1.1自主创新:从起初由学校统一设置休闲活动项目,到学生自主创设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性,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

2.1.2自主实践:使学生在群体的活动中,感受活动乐趣,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

2.1.3自主探究:通过参与已有的活动项目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好奇心。并引领学生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多方面知识,提高综合能力水平。

2.1.4自我约束:通过参与休闲活动,逐步实现学生由被动的他律向主动的自律趋势发展。

3.研究方法

3.1创编课外休闲活动

在课外休闲活动的创编上我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着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休闲活动,如:球类、棋类、舞蹈类等。另一种是通过体育教师和学生自主创设的休闲活动项目,如:谜语竞猜、百科知识问答、你比画,我猜、环保小卫士――到街面捡垃圾等。

3.2课外休闲活动的实施方案

对于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的实施,我采用分阶段的形式进行,实施方案如下:

3.2.1早期准备阶段:

1.加强休闲活动宣传与人才培养

(1)加强休闲活动的知识、技能和安全教育宣传。

(2)培养能指导学生正确进行休闲活动的活动小组长。

2.创建学校休闲活动环境,发掘周边休闲活动设施。

(1)改善学校休闲活动环境。

(2)建立多样的学校休闲活动设施。

(3)发掘学校周边休闲活动资源合理运用。

3.2.2中期实施阶段:

1.确定以初中生为主体的休闲活动。

(1)确定符合初中生的课外休闲活动。

(2)创建学生活动小组,并定时开展小组活动。

(3)教师对课外休闲活动小组及时检查辅导。

2.建立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管理体制

(1)建立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的评价、奖励办法。

(2)建立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的场地、器材的管理制度。

(3)建立初中生课外休闲活动制度。

3.2.3后期总结阶段:

教师对活动做好记录,以备案分析。

4.建议

初中生有必要多开展课外休闲活动,将有助于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健康水平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做一个“真实”的人 下一篇:基层电大工作站教学评估与督导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