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控制风险产生的内在机制分析

时间:2022-06-14 07:40:59

高校内部控制风险产生的内在机制分析

摘 要:分析了多种高校风险因素,并从此入手,研究高校内部控制风险的产生机制,进一步提出了控制高校内部风险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风险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4-0232-02

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高校为了满足发展的需求,扩大招生规模,扩建老校区,兴建新校区。高校的扩张引发资金短缺,有些高校向银行贷款以缓解资金困难,但是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日益凸显;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另外高校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内控意识薄弱,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

风险因素是增加或产生损失频率、损失程度的要素,也是造成损失的内在原因。本文从风险因素分析入手,研究高校内部控制风险产生的内在机制。

1 高校风险的引致因素

1.1 外部因素

(1)政策因素引致的高校风险。

国家政策的变化特别是教育政策和经济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高校各项事业的运行和发展,引致高校的风险。

教育政策影响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和效益,直接关系到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对国家或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我国自1999年实行扩招以来高校在校生人数逐年递增,使高校的各项配套设施和资源严重不足,导致高校的办学风险增大。政府的财政拨款在各高校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政府教育资金投向的变化直接影响各高校资金的取得。

在宏观经济政策中,高校受利率、汇率和税收政策影响较大。对高校而言利率是一个重要的价值信号,它决定资金的时间价值,影响投资的成本,还是决定储蓄和资产形态的关键要素。利率政策的变化影响高校的资金筹集、投资以及运作,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高校国际合作交流活动的逐渐频繁,外币成为高校部分资产、负债或交易的计价基础。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引起以本币计量的财务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

国家通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调整税基来调节国家和纳税主体之间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在2006年8月前,国家对高校涉及的大部分税种进行了减免,但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经营高校学生公寓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中,针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新的税收政策,对高校的税收优惠在范围和力度都有所减少。因此,国家对高校的税收的优惠程度对其收入有极大的影响。

(2)社会因素引致的高校风险。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上各种事物,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群体,文化传统,道德规范,国家法律,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等。对于高校来说劳动力市场状况、经济景气程度等社会因素影响学生的就业水平。文化传统中的财富传承观念对高校的捐赠收入取得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法律因素引致的高校风险。

高校在依据《高等教育法》等国家有关法规治校的进程中,由于违反法律规定,造成学校的声誉受损甚至遭受经济处罚或经济损失,会给学校带来财务风险。如:在资金运作过程中由于高校违反法律规定,使某些行为受到限制或不能按时履行合同而造成经济损失;由于知识产权不明晰引起法律纠纷。

1.2 内部因素

(1)管理因素引致的高校风险。

高校内部所有者缺位,由高校管理者代为实施管理职能,但是由于委托层次多,作为人的高校管理者由于个人思想道德素低下,管理能力有限,或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完全履行委托人的职责而给学校造成损失。例如高校在教学、科研、校办企业经营、对外投资或担保、后勤社会化、合校、资产处置等环节中造成的国有资产遭受损失。在基建和校办产业管理领域由于监管不严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

(2)人力资源因素引致的高校风险。

人力资源是指对组织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知识、能力、技能、经验、体力、个性等的总称,是以人为载体的资源。高校是人力资源储备最为充足的地方,但是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制约高校的持续发展,甚至导致一些潜在风险。例如:扩招导致师生比不断增长,专业教师短缺;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造成技术或科研成果的隐性流失,给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高校对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不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

2 高校内部控制风险产生的内在机制分析

高校内部控制风险产生和传递的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风险因素层,第二层是风险传递层,第三层是风险效应层。风险因素层由社会因素、政策因素、法律因素三个外部因素,和管理因素、人力资源因素两个内部因素构成。风险传导层中的要素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办学条件、学生就业状况、生源状况,前五项为财务要素,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和运行状况,后三项反映学校的办学状况。风险效应层反映了高校风险的综合情况。

风险因素层中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风险传递层各要素产生与预期结果的偏离。其中风险因素层中的三个外部因素除了直接作用于传导层要素外,还对两个内部风险因素有间接影响作用,从而又通过管理因素和人力资源因素的不确定性间接作用于风险传导层要素;传递层中的各要素之间也相互影响,高校的运行状况不佳,财务状况恶化会造成办学条件不足,影响教学科研质量导致学生就业情况和招生情况不佳;反过来办学条件不足会导致教学科研质量的下降,进而影响招生和学校声誉,生源下降直接导致学费收入的减少,学校声誉受损会影响社会捐款的取得,间接的也会影响学校的财务状况。因此,风险传导层各要素与预期结果的偏离最终会引起风险效应层各要素的变化,即引起高校财务目标、办学目标和运行发展目标产生偏离。在风险效应层中偿债能力、收益能力、反映高校的财务风险,运行发展能力反映高校的运行发风险,办学条件、学生就业情况、生源状况反映高校的办学风险。财务风险、运行发展风险、办学风险决定了高校风险的综合效应。通过对高校实际运行绩效与预期运行目标的比较分析,可衡量高校风险的综合效应,进而判断高校风险的状况。

3 加强高校内部风险控制的对策

3.1 树立风险意识,引入先进的内部控制理念

目前我国高校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大多还停留在会计的内部牵制以及审计的内部审查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单纯的依靠会计控制已经难以应对内外部的风险,所以要引入先进的内部控制理念。在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时应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个要素。控制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配置、内部审计、人事政策、校园文化等要素。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决定了高校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风险评估要求高校要及时识别、分析高校运行中的各项风险。控制活动是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高校应当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内部监督是高校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改进。

3.2 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

高校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及时进行风险评估。高校进行风险评估不能只停留在财务会计领域,要扩大到科研、教学、基建、后勤、校办产业、资产管理、学生管理等多个领域,对影响高校运行发展的重大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高校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优先控制的风险并制定出应对风险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谭鸣蝉,朱伟利,王健,贾秀梅.高校涉税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7,(6).

[2]丑红鸿.新形势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缺陷及解决途径[J].商业时代,2009,(28).

[3]鄂秀丽.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上一篇:化学实验教学体制改革探讨 下一篇: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