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羽毛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6-14 05:59:36

高校羽毛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羽毛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文化底蕴深厚、属性高雅、追求时尚、重视健康的特征。由于羽毛球属于一项充满魅力的运动项目,因而广受大学生喜爱,并已在高校体育课堂中普及开来。基于此,本文拟从优化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必要性出发,分析高校羽毛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具体对策,旨在提升高校羽毛球教学的质量与成效。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羽毛球;教学训练;问题;对策

羽毛球运动对提升人的身体素质,塑造优美的形体等都有积极作用。近些年来,伴随着体育选项课的迅速普及,包括羽毛球在内的多种体育运动项目开始进入高校的体育课堂,并成为大学生追捧与热爱的体育活动项目。同时,由于羽毛球运动的技术性较强,动作要求比较细腻,变化多,速度快,竞争较为激烈。因此,要想实现大学生的羽毛球理论知识与技战术能力的全面提升,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

一、优化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必要性

(一)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根据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经常参加羽毛球锻炼的人的心率可_150―170次/分钟,即便是不经常但偶尔参与羽毛球运动的人的心率也可达100―130次/分钟。[1]由此可见,从运动生理学视角去看,羽毛球运动具有比较突出的价值,尤其是坚持长期的羽毛球运动,有助于增强人的心率功能,提升肺活量。与此同时,长期参加羽毛球运动,还能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

(二)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经常进行羽毛球运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由于在羽毛球练习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因而需要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切实做到镇定自若、临危不乱及坦然处之,进而从容应对各种困难与问题。另外,较强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稳定而良好的心态、正确而健康的人生观。

(三)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羽毛球运动技术千变万化、丰富多样,这促使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这就促使大学生在观看羽毛球比赛的实际过程中,总能产生移情作用,进一步实现精神的升华与满足。[2]失败后的隐忍与沮丧,胜利时的雀跃与欢呼,特别是国歌的奏起能够牵引大学生的灵魂,对其产生明显的精神激励作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二、高校羽毛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身体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羽毛球课程一般都是选项课,因而需要结合大学生的个人爱好与兴趣对课程教学进行具体安排,因为每个班级中的大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都不尽相同。从这个角度去看,身体素质的参差不齐给高校羽毛球教学造成了一定难度,因而如何激发身体素质好、技术高的大学生潜力,发挥其积极性与技术优势;在课堂与课余时间帮助与辅导身体素质差、技战术水平低的大学生,已成为当前高校羽毛球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之一,也是阻碍高校羽毛球教学有序开展的关键因素。

(二)教材内容相对单一

当前我国多数普通高等院校的羽毛球专业并未采用材,而是自由选择适合本院校的羽毛球教材。虽然我国目前使用的羽毛球教材针对性较强,但不论哪种版本的教材内容均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3]因此,各大高校必须着眼全局,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并重的教学原则,不断丰富教材内容,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羽毛球学习兴趣,提升高校羽毛球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师资力量较为匮乏

我国诸多高校由于羽毛球专业的开设时间较晚,毕业人数十分有限,导致设有羽毛球专业的高校普遍缺乏专项的羽毛球教学师资。同时,由于当前高校的人事管理日益高学历化,造成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很难被聘任为高校教师,但当前我国羽毛球专业硕士或拥有较强羽毛球技战术水平的有关体育硕士更是屈指可数。从一定程度上讲,师资力量较为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羽毛球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增强师资力量

增强我国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师资力量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定期考核羽毛球教师,重点对其教学成效与教学水平进行测评,督促教师自觉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二是定期培训羽毛球教师,由于羽毛球运动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而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与技能,对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三是定期举办羽毛球比赛活动,即积极组织羽毛球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比赛活动,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技战术水平提升。

(二)坚持因材施教

要想彻底改变因大学生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高低不一而造成的教学效果差的问题,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将身体素质好、技战术水平高的大学生分为一组,将身体素质差、技战术水平低的大学生分为一组,然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训练强度,促使大学生循序渐进的提升羽毛球技能。

(三)丰富教学手段

改进与创新高校羽毛球教学手段是提升教学成效的关键。诸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视频等教学优势,增强羽毛球教学的娱乐性与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羽毛球的兴趣与动力。[4]同时,在羽毛球理论课堂上,也可采用传统“板书式”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模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总而言之,高校羽毛球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与作用,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限制,致使高校羽毛球教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足,如薄弱的师资力量、落后的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观念等大大限制了高校羽毛球的教学效率。因此,高校羽毛球教师必须采用有效举措,高质高效地将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切实推动高校羽毛球教学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雷.高校羽毛球教学方式的构建与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02).

[2]余静,蒲艳.高校开展羽毛球教学的重要性及需要解决的问题[J].当代体育科技,2013(03).

[3]宋永成,翟丰.江苏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03).

[4]张劲松,李国龙.高校羽毛球教学的实效性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作者简介:王金朝(1979-),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羽毛球教学与训练。

上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校新型人才培养探究 下一篇: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