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B型钠尿肽检验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06-14 05:55:57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B型钠尿肽检验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 患者血浆B 型钠尿肽(BNP)水平在AM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和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分别检测三组的血浆BNP水平并比较。结果 AMI组患者血浆BNP均明显高于UA 组和对照组(P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B 型钠尿肽;临床诊断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028

AMI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该动脉本身病变引起[1], 往往发病突然, 若失治误治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及早地识别AMI, 并针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合理的治疗尤为重要。在临床中, AMI伴发心衰有时临床症状并不典型, 患者有时甚至感觉不明显, 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BNP作为反映左心室功能变化的特异性指标, 敏感性较高, 在AMI的诊治及预后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血浆BNP能明显地反映心肌受损程度, BNP水平越高, 心肌受损的程度越高。本研究对AMI患者血浆BNP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5月本院确诊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和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AMI组男40 例, 女46例, 年龄42~68岁, 平均年龄(52.2±6.8)岁;UA 组男42例, 女43例, 年龄42~70 岁, 平均年龄(52.4±5.6)岁;对照组男48 例, 女42例, 年龄43~69岁, 平均年龄(53.8±5.9)岁。

1. 2 诊断标准 AMI诊断参照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命名规则和诊断标准。

1. 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无精神疾病且可配合治疗者;③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1. 4 排除标准 ①所有健康患者经体检和问询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等严重疾病;②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肾功能衰竭等患者;③近期有服用可能影响心功能药物史的患者。

1. 5 方法 采取并检测三组血浆BNP水平, 其中UA 组和AMI 组采集时间为胸痛发作后12 h内;对照组于空腹12 h 后采集。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 1 三组血浆BNP水平比较 AMI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UA 组和对照组(P

2. 2 AMI伴心功能不全和单纯AMI者的血浆BNP水平比较 在86例AMI患者中, 单纯AMI患者共20例, 血浆BNP值(790.3± 157.6)pg/ml, AMI 伴心功能Ⅰ~Ⅱ级者共42例, 血浆BNP值(945.4±212.7)pg/ml, AMI 伴心功能Ⅲ~Ⅳ级者共24例, 血浆BNP值(1150.0±325.2)pg/ml。AMI伴心功能不全者血浆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AMI者(P

3 讨论

BNP对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在心功能分级辅助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急性心肌梗死时, 心室各区域心肌不同程度的扩张, 导致BNP释放入血, 血浆BNP水平急剧上升, 心肌缺血梗死的面积越大, 则BNP水平越高, 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AMI组血浆BNP水平高于UA组和对照组, 同时UA 组又高于对照组, 说明血浆BNP水平能直接并灵敏地反映心肌在各种原因下所致的受损程度, 其血浆水平越高, 表示心肌受损越严重, 病情愈差。

本次研究同样证实, AMI伴心功能Ⅲ~Ⅳ级患者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Ⅰ~Ⅱ级者;以上两组BNP水平又比单纯AMI者高。上述结果说明BNP作为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 与心功能分级相关, 可以用来评估心功能早期的程度, 并对并发心衰者进行早期的筛查, 以便及早发现病情。有研究表明, 心衰早期血浆BNP水平明显增高, 增高幅度明显高于非心衰者, 且增高的幅度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通过研究心脏彩超与血浆BNP关系显示, 血浆BNP值和左心室的舒张末压亦呈正相关。当然血BNP的水平同时受脑血管病变及肾功能影响较大, 因此在临床诊断中, 不能单纯凭BNP水平来诊断AMI, 应当结合血浆心肌酶谱、超敏C反应蛋白、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崔国艳[3]通过比较AMI组、UA组及健康对照组的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BNP结果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同时证实超敏C反应蛋白亦与心肌受损程度呈正比, 可以与BNP一起作为心肌损伤的指标。

综上所述, 血浆BNP做为心肌受损灵敏指标可为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及预测并发心功能不良者提供依据, 但易受其他因素影响, 临床应结合其他指标联合诊断。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 杨振华. B型钠尿肽的临床应用和最新进展.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36-42, 59-63.

[2] 王弘锦, 王凤岭, 孙琪.血清脑钠素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河北医药, 2009, 31(20):2695-2697.

[3] 崔国艳. 急性心肌梗死B型钠尿肽、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验及临床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30):87-88.

[收稿日期:2016-02-23]

上一篇:螺旋CT与核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应用... 下一篇:围关节置换期并发血栓的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