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6-14 05:29:42

生态水利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本产业的水利工程的生态化构建也越来越成了热点议题。构建生态水利工程,既可以为广大社会创设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符合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构建了传统水利工程和现代生态学的有机结合。下面就简要关于如何解决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问题,以满足现代人控水、用水的需求与对生态自然环境相互和谐、进行有机结合,从生态工程设计角度上谈一谈现代生态水利工程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水利;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本产业的水利工程的生态化构建也越来越成了热点议题。构建生态水利工程,既可以为广大社会创设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符合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构建了传统水利工程和现代生态学的有机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在欣欣向荣的发展时期,对生态水利工程的构建给予了关注与重视。生态水利工程本身就要求综合性和系统性,有利于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是造福广大人民的举措。下面就简要关于如何解决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问题,以满足现代人控水、用水的需求与对生态自然环境相互和谐、进行有机结合,从生态工程设计角度上谈一谈现代生态水利工程的相关问题。

1 水利工程设计规划问题

如今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国家的经济文明建设有了长足的进展,同时带动了现代化国家的科技文明建设。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现代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影响,目前,水利建设这一块已经备受关注,予以重视。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地满足着人们对供水、防洪抗洪、水利供电、航运运输等需求,但同时对水体本身的影响也在日益加剧。比如,河流湖泊与周围岸上的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构建之后对有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状态,城市供水、用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破坏,都使河流水体本身在自然环境中受到恶劣的影响,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化、污染化、荒芜化等等,原本生机的生态系统不断地遭到破坏。所幸的是,人们已经意识到水质生态系统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生态系统的修复、改善和实践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当前的生态水利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1.1 地域性差异生态水利工程的标准不明确

由于我国地域性的差异问题,生态水利工程的具体实施也要根据每个地理区域的差异因地适宜的做出相应调整,衡量实际构建标准。由于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要以符合生态学原理和工程学力学规律去构建。要能够承受洪水、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按每个地理区域、河流地貌进行构建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实践的可操作性,以及标准性。当前生态水利工程的理论实践成果经验积累并不是非常完善。既要满足工程设计规划的安全性、经济性,又要满足地域性动态河势的变化规律,逐步总结积累实际操作经验,衡量明确的实际操作标准,以保证符合河流生态修复的耐久性。

1.2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缺少对维系生态环境的认识

一方面由于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操作介入的较晚,导致生态环境科技技术人员与水利工程构建人员合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国内的水利工程多数考虑到方案可行性符合满足规划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但是生态环境系统这一因素就还考虑欠完整,也不规范,还面临着主要关键性问题。其次,环境评价机构对业主考虑的较多。在生态水利工程这一块,我国的环境评价管理体系目前算不得完善,经验积累成果相对较少等客观性因素,都导致了水利工程构建工作不能有效地落实与生态技术人员相对交流实施具体方案的探究,生态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开发与实践设计相对滞后。

1.3 生态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的协调运作不充分

生态水利工程的构建势必会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实现有机结合再有的水利工程基础之上。水利工程的构建最初考虑到水体的有效供电效能、防洪,排水用水标准等工作。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与传统水利工程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服务目标与功能有一定的差异性。当务之急,为实施生态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的有机结合,协调运行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所必要考虑的问题。

2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规划的原则

现代水利工程与生态学的有机结合、和谐统一造就了生态水利工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下,生态水利工程今年逐年受到重视与关注。保持传统治理水利、水体的实践工作问题,又要对尽可能的去维护好生态环境,这就使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与到工程实体过程之间的付诸运用都面临着若干问题。因此,坚持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很有必要,其原则有效保证了水利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相协调的机理。

2.1 现代生态水利工程的构建要满足安全性、经济性原则以及实践可操作性

生态水利工程的综合性决定了生态水利工程构建的难度。在满足实际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之上又对生态系统保有可持续性需求。就要统一安排布局,以符合构建满足安全性、经济性原则同时要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

2.2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满足水体生态系统自我恢复

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建设,要因地势因,视具体的水文条件、环境进行具体的调查分析,如不同的地质地形和水文条件的不同,就会形成不同形式上的河槽断面。要了解其特征、形态进行有规划的具体部署,因地制宜,灵活施工。只有全面性了解地理地域性的河流形态、环境。以及周围生态系统的特点,以满足自然选择即接受自然考验生存的物种为前提,去有尺度把握性的调查,分析。以致最终实现水体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传统水利工程设计规划只是考虑到对自然河流的单一性实施控制,而生态水利工程的构建实施,要求工程师树立科学的理念,以符合自然变化平衡规律为前提,对水质生态系统要全面性的了解,有足够的意识作为引导。人们要掌握、遵循自然的规律。有效利用这种规律、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主设计”的规律,实现人文科技与自然规律的有机巧妙结合。详细掌握每一处河流水体的自然属性,至关重要。其规划设计要绝对满足水体本身的生态系统循环。“生态水文自设理论”的适用性要满足实际的具体条件。如水量、水质、土壤、土壤、地貌水文特征等生态因素,也要取决于生物群体的种族、密度、群落的稳定性,等诸多因素。另外,动态施工构建生态水利工程的同时,要考虑用原有本土、乡土的土壤进行动工,保持自然性。

2.3 生态水利工程构建规划的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的原则主要是从生态系统结构主体出发,掌握生态系统与各个生态因素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而且生态水域系统本身随着降雨、水文文化及自然规律的变化的动态系统,如若只考虑修复,生态系统有机环境的大整体不去做以考虑,那么只是暂时行的解决问题,不能根本性的构建生态水利工程。达不到生态水利工程所追求的运用效果。规划设计构建生态水利工程,所存在问题较多,只要考虑到整体的水域系统,有机大环境。才能更好的掌握相关信息,为实施部署的最后落实起到促进作用。

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虽然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构建体系不是非常的完整、完善,但是这一问题以成为各界人士所关注的焦点,这项工程技术的规划设计,以致未来合理完善运用,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了解自然规律、按照规律克服诸多的困难,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才能将水利工程建设成生态型的、能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阎世忠.浅析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硅谷,2009,(18).

[2]董哲仁.探索生态水利工程学[J].中国工程科学,2007,(1).

[3]蔡小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科技资讯,2007,(14).

上一篇:探讨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及其系统 下一篇:浅谈工程测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