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认识与应用

时间:2022-06-14 04:13:15

论职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认识与应用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职中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及其教学原则以及如何确定探究性课题。阐述了探究式教学在概念教学、数学命题、原理教学以及在数学习题课中的运用,揭示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特点。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认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246-01

一、引言

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数学课程改革中引入的一种新的教学的方式,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中,初步理解直观与严谨之间的关系,在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数学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收集有关资料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并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证明。

三、数学探究式教学原则

1.主动性原则。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深层次的参与中,通过积极自主的“做”与“悟”,达到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情感性原则。可以说良好的情感可以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反之则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问题性原则。问题意识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活动,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困惑、研究性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源头。

4.习得性原则。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提供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和时间,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等探究性思维活动,实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四、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

1.在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数学概念是抽象的,在教学时要研究引入概念的途径和方法。要坚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通过一定数量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的感性材料来引入,力求做到从感知到理解,还要注意在引用实例时一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着力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学生在小学时就知道把三个角剪下拼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但定理是要经过严密论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这个拼的实质。

2.在数学命题、原理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命题、原理的学习一般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究学习:要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其内容;要认清由诸元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决定的结构;正确理解、掌握其理性的证明及相应的方法;明确其使用条件、适用的范围、应用的规律;考虑对一些重要的命题、原理能否作适当的引申和推广。例如在代数中的很多内容充满了用来表达各种数学规律的模型,如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如完成下列计算:1+3=? 1+3+5=? 1+3+5+7=? 1+3+5+7+9=? 1+3+5+7+…+(2n-1)=?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深入思考。如果有的学生不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讨论,适当提示,如画出正方形点阵图,从数与形的联系中发现规律,也可让学生思考已知算式:1+2+3+4+…+(2n-1)=n(1+2n),2+4+6+8+…+2n=2(1+2+3+4+…+n)=n(n+1)与1+3+5+7+…+(2n-1)=…?的关系,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找到规律。

3.在数学习题课中的运用

(1)习题课的探究教学过程应着力展现思维动态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发掘数学教材及其以外内容中没有具体展示的教育因素,注重对问题分析策略、思维方法、解题技能等进行分类、归纳、评价。

(2)根据习题的难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思维能力水平,铺设合适的梯度,设计好同类知识的探究训练题组。对习题的探究设计可分四个层次:①相同情境的直接问题(指与公式、定理、法则等在相同情境下的直接应用问题);②不同情境的直接探究问题;③不同情境下的变式探究问题(指对公式的变形应用、问题的变换设问、图形的变式等);④综合性思维发展问题。

(3)习题课的探究教学。在进行探究教学时,教师非常有必要将自己课前探究过程中的得失适时地介绍给学生。充分暴露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要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优化问题的分析思路,改进策略,从而在思维优化的过程中感悟自己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增强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如市场销售问题、办厂赢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等。如学习了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计算有关经济问题。

探究性学习应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对概念、定理、例题等的探究,可全班或分组讨论;对数学知识的引申、应用探究,可分组讨论,教师提供必要的材料,适时点拨,启发诱导学生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陈晶.李秋雨.高等数学探究式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80).

[1]张清芳.数学探究式教学应体现的几个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6,(10).

上一篇:室内设计空间分隔的作用 下一篇: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