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技术

时间:2022-06-25 02:58:21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技术

摘要:混凝土结构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只有采取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等措施,才能杜绝危险的发生。此外最关键的就在于采取措施控制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这样才能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二、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更普遍。因而。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建筑工程长期困扰的一个技术难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根据国内外的调查资料,工程实践中结构物的裂缝原因,属于由变形变化(温度、湿度、地基变形)引起的约占80%以上,属于荷载引起的约占20%左右。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剧烈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因此,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升、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现有害的温度裂缝(包括混凝土收缩)是其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实验的基础,以防为主,采用了温控施工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混凝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设计、拌制、运输、浇筑、保温养护及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内部温度和温度应力的监测等环节,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成功地完成了我国许多钢铁企业和工业民用建筑、高层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取得丰富的施工经验。

三、裂缝产生机理

混凝土管段在施工中,由水泥水化过程中发出的热量、气温和地基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混凝土的温度变形要受到两种类型的约束,愿意一:混凝土与外部环境温度差异引起的约束;原因二:由于内部的条件不同产生的约束,以上两种约束产生的应力为温度应力。

其次,湿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各单元体之间相互约束,生的应力为干缩应力。因为湿度传导速率远小于传导速率(约为1/1600),所以,它主要在混凝土表面附近;另外,混凝土的自身体积变形不能自由伸缩所产生的应力,称为自身体积变形应力;还有地基非均匀沉降、模板走样也会产生变形应力。在以上非结构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力中,主要是温度应力和变形应力。对于管段结构施工,当混凝土浇筑体边界无约束时(如底、侧、顶板顶面),在早期水化热温度迅速升高阶段,由于混凝土内、外散热条件不同,形成温度梯度,表面受拉,内部受压。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产生裂缝。在混凝土的降温阶段,混凝土的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如已浇底板对外侧墙、中隔墙对顶板、已浇管节对后浇带),在浇筑体中央断面产生内部拉应力,当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整个截面就产生贯穿裂缝。

四、裂缝控制技术

在沉管管段制作中,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理就是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减小混凝土的外约束与非线性降温和收缩所产生的拉应力,提高混凝土相应龄期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另外,改善混凝土表面的散热条件。防止结构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也是控制管段结构产生裂缝的重要手段。

基于管段结构产生裂缝的机理,在本工程中针对性地采用了一下施工技术和措施:

(1)优化混凝土级配,减小水灰比,采用摻粉煤灰和减水剂的“双摻”技术。控制原材料,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及极限拉伸;

(2)尽可能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入模温度控制在比环境温度高5℃范围之内,采用原材料及拌和水挡阳遮盖;

(3)施工工艺上将管段分为6节(13.50~17.85m长为一节),减少温度收缩应力;

(4)改善基础对结构底板的约束边界条件,基底采用碎石起浮层及18mm九夹板作为底模,减少基底对混凝土底板的约束作用;

(5)尽可能减少结构底板与外侧墙混凝土浇筑时间差,减少新老混凝土之间的收缩差;

(6)在外侧墙中埋设冷却管,在混凝土升温阶段通水带走混凝土水化热热量,降低混凝土最高温升值;

(7)采用竹胶模板,改善混凝土表面热交换条件,延迟拆模时间,减小混凝土降温速率;

(8)混凝土分层浇筑,加强振捣;

(9)加强养护,采用的主要养护手段有:顶、底板蓄水养护。外侧墙喷淋、浇水养护,内孔保湿保温养护,冬季保温养护等;

(10)尽可能延缓后浇带浇筑时间。

五、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及供应

管段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研究是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的关键技术之一。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P10,重度为23.4~23.51KN/m³。针对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和特性,选择了8种水泥、粗细骨料、外加剂,进行了几十种混凝土级配的试验研究。对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水化热、收缩值、极限拉伸、弹性模量、重度以及和易性、坍落度等指标进行了反复、严格的比较和论证,最终选择了混凝土配比为:

管段混凝土配合比(kg/m3)

水:水泥:粉煤:灰砂:石子:外加剂

185:298: 100:740: 1015: 17

水泥为铜陵海螺42.5级P. 0水泥,该水泥特性为水化热交底(3d为235kJ/kg,7d为248kJ/kg)、早强高、后期强度增进好、质量稳定;粉煤灰为一级电厂干收细粉;石子为5~25mm连续级配碎石;砂为中粗砂,细度模数2.4~2.7;外加剂为江苏水泥研究所道鹭牌JM—II高效减水剂,减水率达15%~18%,并有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功能。

基于管段混凝土的量大,且供应需保障及时,日高峰量能够达到1200m³,因此,在施工现场建设了混凝土搅拌站。搅拌站占地约5500㎡,采用1台100m³/h的HZS100B搅拌机,设3只筒仓;石子堆场800㎡;黄砂堆场1000㎡,基本保障了管段制作及其他结构施工的混凝土需要。

六、结语

综上可以看到,混凝土的裂缝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是可以控制的,其关键就在于采取措施控制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这样才能解决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质量问题。

上一篇:无井架液压滑模施工技术在天钢高炉鼓风机站70m... 下一篇:高线立式轧机的安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