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小粱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时间:2022-06-14 07:43:25

摘要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124例(147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办法。结果:124例(147眼)出现浅前房28例(33眼),主要原因为房水滤过过强(60.61%),结膜切口渗漏(30.30%),脉络膜脱离(6.06%),恶性青光眼(3.03%)。采用保守治疗前房均形成。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为滤过过强、结膜切口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应针对不同病因作出相应处理,促使前房形成。

关键词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浅前房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常见致盲眼病,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措施之一,而小梁切除术是抗青光眼手术中最常用的术式,浅前房又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出现角膜内皮损伤、虹膜前后其他、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青光眼住院患者中行小梁切除术124例(147眼),其中28例(33眼)发生术后浅前房,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124例(147眼),男51例(58眼),女73例(89眼);年龄41~75岁,平均57.36岁;其中急性闭角性青光眼88例(98眼),慢性闭角性青光眼21例(34眼),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9例(9眼),各种原因继发性青光眼6例(6眼)。

手术方法: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麻3次,2%利多卡因针3ml行球后阻滞麻醉,在显微镜下做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止血锤烧灼止血,做约4mm×4mm大小1/3~1/2厚的板层巩膜瓣,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于巩膜瓣下切除约1mm×2mm的小梁组织及对应虹膜根部组织,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两角各1针,再严密缝合结膜瓣,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针2万U和地塞米松针2.5mg,包扎术眼。

浅前房类型:以spaeth分类方法评价前房深度[1]:①浅Ⅰ级(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23例(28眼);②浅Ⅱ级:(全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仅瞳孔区晶体与角膜之间存在间隙)4例(4眼);③浅Ⅲ级:(虹膜及晶体全部与角膜内皮接触,前房全部消失)1例(1眼)。

浅前房出现时间:术后1~3天出现浅前房25例(30眼),4~7天出现浅前房3例(3眼)。

浅前房的治疗方法:本组33只眼均采用保守治疗。①常规1%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②对滤过过强者,在与滤过泡相对应的眼睑表面用纺缍型小棉枕加压,再用四头带加压包扎;③局部和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④静滴20%甘露醇注射液,浓缩玻璃体。

结果

本组病例28例(33眼)经积极保守治疗,30只眼于术后7天内前房恢复正常,3只眼于术后12天内恢复正常。

讨论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据国外报道发生率4.8%~70%[2],本组病例统计发病率22.44%。通常小梁切除术后1~2天内眼压偏低且前房略浅,但随着眼压回升到正常眼压水平,前房也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但是如果术后3~4天眼压仍持续下降且前房不形成,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否则会带来角膜混浊、虹膜前后其他、并发性白内障等一系列并发症。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如下:①滤过过强:本组病例占浅前房的60.61%,表现为低眼压,浅前房,大而局限隆起或弥散扁平的滤过泡,常因巩膜瓣薄小,对合不良,缝线疏松,使用抗代谢药物不当引起。治疗可给予纺锤型棉枕加压,效果欠佳者给予加固缝合巩膜瓣。②结膜瓣渗漏:本组病例占浅前房的30.30%,常因术中穿破结膜,注射针孔及巩膜瓣缝线线结摩擦穿破结膜,切口处球筋膜嵌顿等造成。较小的漏口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大的或短期内难以愈合的漏口则需行手术修补。③脉络膜脱离:本组病例占浅前房的6.06%,脉络膜脱离多见于手术后3~7天,与文献报道相一致[3]。有学者认为与手术切口偏后,使睫状体与巩膜的附着发生分离,房水进入脉络膜上腔有关[4]。资料表明,脉络膜脱离与低眼压有密切关系,也可因非眼压因素如炎症和静脉充血造成。术后眼压的突然降低,使脉络膜血管扩张,从脉络膜血管里渗出的浆液积聚在脉络膜上腔致脉络膜脱离。大多数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随眼压的回升而逐渐恢复,但如果前房加剧变浅将引起严重后果时,则可行脉络膜上腔放液。④恶性青光眼:即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本组病例恶性青光眼占浅前房的3.03%,表现为浅前房、高眼压。是手术创伤及手术后炎症反应造成睫状体水肿的原因,患者存在小眼球、小角膜、浅前房及窄房角,故闭角性青光眼多见。病因多为抗青光眼术后,前房消失,晶状体虹膜隔前移,睫状环收缩,房水不能流入前房而进入玻璃体,致使前房极度变浅,眼压升高。恶性青光眼首先给予睫状肌麻痹剂减轻睫状肌痉挛,用20%甘露醇脱水减少玻璃体容积,全身和局部应用激素减轻睫状体炎性水肿。据报道有效率可达35.2%。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较高,至于如何预防浅前房的发生,我们的体会是:①术前将眼压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在高眼压下施行手术;②术前充分抗炎治疗;③术中操作轻巧,缓慢放出房水,避免眼压骤降;④术后仔细观察前房状况及眼压情况;⑤一旦出现浅前房,认真分析原因,积极对因处理。

参考文献

1周文炳.临床青光眼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12.

2经宝隆,译.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并发症.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1,15:140.

3张德秀,史传衣.对抗青光眼手术的几点思考和认识[J].临床眼科杂志,1999,7(4):280.

4龚启荣,胡楠.现代青光眼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73.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女性痤疮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