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红石”辨

时间:2022-06-14 03:36:30

这是富有戏剧性的一幕:

中国投资黑石本意是将国内过剩的流动性导向海外,黑石却接二连三地将大把美元投回中国。

11月6日,全球最大并购基金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 LP)(以下简称“黑石”)终于得以将早已相中的上海长寿商业广场纳入囊中。

至此,黑石在中国一波三折的首单物业交易总算风平浪静了。按照新协议,黑石以约9亿元代价购买了该项目公司95%股权。比此前约定的10.17亿元减少了1亿元左右支出。

对于出让价格变动原因,卓越金融方面称,除了该物业最终核定面积及车位均少于原先承诺的数量之外,还考虑到了“最近全球金融及投资市场的衰退”状况

与此同时,之前传媒爆料,“黑石45亿收购仲盛商业城项目”,其实,迄今为止,黑石一直未能与开发商仲盛集团就价格达成共识。

外界传闻,黑石似有撤退之嫌。其实,在美国金融风暴使得诸多金融机构的对外投资偃旗息鼓的大背景下,黑石的举动并非特例。

不过黑石并非一味撤退。出资6亿美元参股中国石化的全资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20%股权已经正式完成交割。

短短数日,黑石一进一退,其中究竟藏匿着怎样的玄机?

红顶商人

对于黑石,业内人士并不陌生。

2007年5月20日,正在筹备中的中国外汇投资公司宣布,投资30亿美元,用于购买黑石部分无投票权的股权单位。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还同意,4年内不出售黑石股份。在一年之内也不会投资于与黑石有竞争关系的私人资本运营公司。4年禁售期结束后,可以每年出售三分之一的股份。

2007年9月30日,中国外汇投资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金为2000亿美元,主要从事外汇储备投资业务。这家公司借鉴韩国和新加坡相应机构的模式,直属于中国国务院管理。

在面临多项选择时,中国外汇投资公司为什么偏偏对黑石“情有独钟”?

据悉,此前,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筹备组组长楼继伟早已规划要在北美、欧洲及亚洲各设一个分部,带领数以千亿美元计的外汇储备“走出去”。其中,亚洲的分部很可能设在香港,欧洲分部很可能设在伦敦,北美的会放在纽约。而其中最棘手的要算后者,因为美国对于中国政府在美设立金融分支机构的审批程序很复杂。

于是,黑石便向中国外汇投资公司提出一个可行性较强的方案:入股黑石少于10%的股权。这样便毋须美国政府审批,差不多可以实时启动。

由于黑石本身的IPO计划在2007年6月启动,故中国外汇投资公司要抢先入股,便可得到4.5%的认购价折扣,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分得价值30亿美元的股份,同时可使黑石的IPO更红火。

需要指出的是,香港特区政府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是促成此笔投资的关键人之一。

早在2007年1月,黑石就对中国区域的人事进行了有效部署,任命梁锦松为黑石高级执行董事兼大中华区主席职务。这位前香港财政司长长期积累的人脉,成为黑石进攻中国市场的巨大无形资产。

郎有情妾有意。

2007年5月,中国外汇投资公司出手参股黑石。黑石主席斯蒂芬・施瓦茨曼形容这起投资是一起“历史性的事件,改变了国际资金流动的典范。”

有投行人士表示,中国汇投投资黑石,等于为黑石戴上一顶“中国化”的帽子,在中国市场上,它完全可以“红石”的面目示人;中国汇投同时放弃投票权,又给了黑石“亦鸟亦兽”的可能,让它可以顶着“中国化”的帽子,独立行事,在中国大发其财。

蓝黑之恋

有了中国外汇投资公司的底气,黑石在中国市场的“动作”狂飙突进。

2007年4月,黑石考察国风塑业,未果。

6个月后,频频露脸,和中国蓝星集团(以下简称“蓝星”)“眉来眼去”,走访各地之余,还和国资委打了个“照面”。

2007年9月10日,黑石签下第一笔中国投资协议。根据这份协议,黑石以6亿美元的价格购得蓝星20%股权,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提名梁锦松和黑石亚太私募股权基金负责人张昆进入蓝星集团董事会。

参股中国最大的化工新材料生产商――蓝星,是黑石进军中国市场打响的第一炮。此前,许多国际大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都已经开始在中国投资,比如华平投资入股国美、大唐电信、哈药集团,凯雷投资携程网、太平洋百货等,并已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黑石也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寻找投资机会。如今,黑石终于大步追上了其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步伐。

蓝星还不足以满足黑石日益庞大的胃口。这壁厢刚把蓝星纳入囊中,那壁厢又传出相中江淮汽车的消息。

2008年8月4日,黑石宣布其北京代表处正式成立,这意味着这家知名投资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的业务。

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中国投资黑石本意是将国内过剩的流动性导向海外,黑石却接二连三地将大把美元投回中国。

对此,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郭士英认为,显然,黑石早就有了一个中国计划,从拉拢梁锦松入伙,到吸引中国外汇投资公司对其投资,乃至最后“杀回”中国――这样的“连续技”不可谓不高明。

很多人认为,如果黑石在中国成功,其示范效应会吸引相当多的国外PE进入中国市场。

“但是这部分后来者要在中国享受黑石同样的礼遇,可能性微乎其微。”郭士英表示,因为“梁锦松”只有一个。其次,就是梁锦松为黑石引入的中国汇投让黑石得以在中国“高效率行事”。

艰难诞生

拿下关键人物梁锦松、套牢中国外汇投资公司、高效地收购中国企业,黑石杀入中国仅一个照面就尽显其政府公关巨匠之风范!

那么,黑石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在美国,硅谷和华尔街被称为两大资本天堂,所不同的是,一笔很小的投资如果受到了风险资本的追逐在硅谷就可以迅速成长为一个规模可观的企业,而华尔街却不能。正是如此,黑石集团的起家过程在华尔街被称为另类。

1985年,黑石董事长皮特・彼得森和黑石CEO施瓦茨曼各自带着20万元积蓄,双双离开当时华尔街著名的金融机构雷曼兄弟,决定联手单干。

受资本限制,黑石开业时只有两个合伙人和两个助理。由于彼得森和施瓦茨曼的姓氏分别嵌着德文中“黑色”和希腊文中“石头”的词义,为了表示对两人祖籍的一种纪念,他们就将自己的新公司取名为“黑石”。

黑石的成立主要受当时此起彼伏的企业并购力量所推动。在华尔街,以雷诺・纳比斯科公司杠杆收购案为代表的收购狂潮一浪高过一浪,并且那些战略买家几乎都赚得盆满钵盈。

无疑,皮特・彼得森和施瓦茨曼也想创造以小搏大的奇迹。然而,仅凭黑石这一无人能知的名字,又有谁会轻易把动辄数千万美元的大单交给一个无名之辈呢?在开张几个月仅仅接收了一小单生意后,黑石不得不另谋蹊径――转而经营私募基金。

不过,在当时的华尔街,私募基金被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视为旁门左道,像黑石这样的新基金公司打开局面非常艰难。

皮特・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只能硬着头皮一家接着一家地敲开自己认为可能投钱的客户大门,其间吃了无数次闭门羹。

苍天不负有心人。

“美国保险及证券巨头保德信副总裁加内特・基斯正在吃金枪鱼沙拉三文治。那是星期五,在纽瓦克市,我根本都没抱什么希望,”施瓦茨曼回忆,“他吃了一大口三文治说,‘我给你们1亿美元吧。’我惊呆了,真是万分感激,我知道其他人会追随他的。”

晕轮效应出现。

黑石的第一个基金争取到了包括日兴证券、大都会人寿保险、GE和通用汽车退休基金在内32位投资者,总共募集了8.5亿美元。

今非昔比。以前,施瓦茨曼全国各地飞,希望拉到1000万美元的投资,现在,“人们走进我们的办公室说,我想给你2亿美元”。

友好收购

虽然黑石在私募股权基金方面,雷厉风行,雄霸一方,但黑石一直不乏谦谦君子的风度。

在恶意收购非常普遍的上世纪80年代,黑石确立了一个非同寻常的规则――友好收购。正是在过去22年中一贯秉持非敌意收购这一标志性策略,黑石成为了一个连对手都愿意与之打交道的公司。

收购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就是黑石收购策略的一次完美演绎。

飞思卡尔曾经隶属摩托罗拉的芯片生产商,此前,摩托罗拉在分拆其芯片业务过程中将一部分股权出售给了KKR。同行是冤家。面对黑石抛出的收购邀约,KKR在当初总是处处下绊。

为了既不影响收购进程又不违背自己的行为准则,施瓦茨曼无数次敲开KKR总裁亨利・克雷维斯办公室的门。

就在这两位国际级私募基金大佬友善与宽松的交谈中,黑石集团最终以176亿美元的适中价格将飞思卡尔揽入怀中。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黑石收购德国电信战略股权过程之中。

由于许多保守的德国政客将黑石比作一只收购和剥离本国国家资产的“蝗虫”而阻止其进入德国,彼得森与施瓦茨曼只能不厌其烦地飞往德国在当地政界和商界中反复游说,最终促成了黑石以26.8亿欧元的价格收购德国电信4.5%的股权。

同时,黑石向德国政府承诺,今后不会再继续增持股票,也不会寻求成为控股者。如此谦逊的风度让德国政界对黑石开门放行。

据悉,在未来将德国商业银行下属资产管理公司Jupiter出售给谁的问题上,德国政府最为看好的就是黑石。

2007年2月7日,黑石仅动用37.5亿美元的本金,便完成了对美国写字楼房地产信托基金Equity Office PropertiesTrust总额高达39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

这次杠杆收购堪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杠杆收购。此后,黑石一举成为美国最大的写字楼业主,拥有540栋物业。其速度之快、行动力之强足以令很多公众上市公司汗颜。这在快速引入中国外汇投资公司一案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上市PE

毫无疑问,日益膨胀的黑石不会让自己仅仅偏安于资本市场的一角。

2007年3月底,黑石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上市申请,要求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并很快得到了批准。当时华尔街许多知名的投资银行如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美林公司、莱曼兄弟公司、德意志银行等都充当黑石的股票承销商。

2007年6月22日,黑石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交易,开盘价36.45美元,较31美元的发行价高出17.5%。如果计入中国外汇投资公司提前入股的30亿美元,通过上市,黑石一举把77.5亿美元拢入其金融版图。

据悉,黑石将以募集资金中的45.7亿美元向创始人购买黑石现有业务;29.8亿美元用于购买新近成立的业务;其余用于偿付短期借款。

对私募股权基金而言,成功的公开募股,将会提供资深的合伙人满载而归的机会,也会帮助公司吸引更多投资者。公开募股也能够给身处激烈竞争环境的私募股权基金在面对未来时有更有利的筹码。

因此,黑石的IPO,将成为股权私募和创投行业史上的一大创举,并有可能会引发其他私募股权基金跟风。

作为一家合伙制的私募基金,黑石一直尽可能的给自己蒙上神秘面纱。如今,终于通过上市,使自己变成一家公众公司。

今天,黑石已经是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和财务顾问公司,截至2007年5月1日,其管理的资产价值884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近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业务涵盖股权投资基金、不动产投资基金、对冲基金、夹层基金、各种形式的债券管理及顾问服务。它的收入主要来自管理基金的佣金,一般为净收益的20%。

从黑石成立至2007年5月1日,其募集资金614亿美元。从1987年至今天,黑石通过PE投入了112宗交易,被投资公司总市值达1990亿美元。

另外,黑石透过不动产基金向房地产公司投入了133亿美元,被投资公司总市值1020亿美元。除去2007年上市前分掉约6.1亿美元,至2006年,黑石累计向合伙人分红达18.5亿美元。

上一篇:荷兰村:我上边有人 下一篇:万科债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