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煤矿井下杂散电流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6-13 08:54:59

浅析煤矿井下杂散电流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摘 要:电火灾是井下可能发生的重大电气事故之一,对井下人员及各类财产设备的安全威胁很大。文章先从煤矿井下杂散电流的危害谈起,接着提了这类问题的相关预防措施,以期为我国矿山企业的安全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煤矿安全;杂散电流;危害及防治

引言

因为煤矿企业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生产环节、生产条件的复杂性,于是对煤矿企业的供电系统方面的安全问题要求就更为严苛。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国内的煤矿安全事故中,机电方面的安全事故占有较高的比例,而其中因煤矿井下杂散电流管理疏忽而引起的电火灾,甚至引发瓦斯爆炸事故的比例高达30%左右。落后的、老式的供电管理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寻求一些新型的方法和措施,来预防煤矿井下杂散电流的危害,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率。

1 什么是杂散电流

杂散电流又称漏电流,它是存在于电气网路之外的杂乱无章的电流。比如在进行的一些电气高压试验中,或者直流泄漏或直流耐压试验中,由于高压部分对地存在着分布电容,于是就产生了电流,所产生的电流会经过这个分布电容流过。再比如说,因为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类用电设备接地与漏电,在土壤中也会形成杂散电流的循环。

2 杂散电流的来源

井下杂散电流的主要来源是架线电机车运输系统和电气设备的漏电。架线电机车运输系统,电流经架线流出,通过电机车后由钢轨流回。因为钢轨和大地不绝缘,于是一部分电流流入大地,在大地内经不同的方向流回,进而就形成了杂散电流。机车运行状态影响杂散电流大小,机车启动时杂散电流最大,机车停电后杂散电流急剧下降,瞬间下降几十倍至几百倍。交流电也会产生杂散电流,而其中动力和照明的交流漏电流是杂散电流。

3 杂散电流的主要危害

(1)造成电雷管早爆现象。因为井下杂散电流的存在,给井下爆破工作带来较大的威胁。掘进工作面的轨道与电机车运输巷道是连通的,因此掘进巷道的轨道对大地存在电位。在工作面又敷设有其他金属管路,这些管路与大地为一体。若电雷管的一根脚线与轨道接触,而另一根与管路接触,就会有杂散电流通过电雷管,当杂散电流大于雷管的最小准爆电流时,电雷管就会爆炸。

根据实测,杂散电流有时可以达到3~5A,远远超过电雷管的最小准爆电流。因此,如果在爆破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很容易使电雷管发生早爆现象,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

(2)会造成铠装电缆的腐蚀。当杂散电流由大地流入电缆时,这段电缆带有负电位,在正常情况下,阴极区的电缆是不会被腐蚀的。但当杂散电流由电缆流入大地时,电缆就带正电位,形成阳极区,在阳极区内电缆就会受到腐蚀。

(3)干扰自动化控制。在井下用钢轨作控制点的地点,容易产生误动作。

4 杂散电流的特点

(1)低电压,大电流。井下杂散电流的电压大概在几十毫伏至几伏之间,个别较高的会达到几十伏特,但是到目前为止,还从未发现过有杂散电流触电的现象。但是杂散电流的电流却比较大,最大可达到5A,一般均大于电雷管的最小准爆电流,导致电雷管发生早爆。

(2)杂散电流主要分布在导电物体之间,风管、水管、钢轨之间的杂散电流最大,均高于电雷管的起爆电流。

(3)杂散电流主要是直流电。

(4)杂散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经常发生变化。

5 杂散电流的预防措施

对于杂散电流,应从根源上加以限制:提高轨道接头质量,降低其电阻,减小杂散电流值;经常检修电气设备,避免漏电现象等。 在爆破过程中,为防止杂散电流导致电雷管早爆,应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

(1)勤查工作面的杂散电流,研究并掌握其分布规律与特点,控制起爆地点的杂散电流值在50mA以内。

(2)要严防杂散电流侵入整个电爆网路,要求所有爆破母线严禁采用接头(最好采用无接头母线),爆破母线或者电雷管脚线在连线以前要扭接成短路状态,已联结的电爆网路要求必须悬空,不准与任何金属物体接触。

(3)所有爆破人员要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并熟知和掌握有关井下杂散电流的所有基础知识,在进行爆破工作中要时刻防范杂散电流的危害。

(4)使牵引电网的电压极性换向:即钢轨接电源正极,架线接电源负极。该方法虽然不能降低杂散电流的数值,但能解决牵引变流所附近高压电缆外皮的严重腐蚀问题。

(5)缩短供电半径、增设变流所,因此杂散电流减小,危害性降低。

(6)通过焊接技术,加长轨道的长度;采取相关技术措施,降低轨道接缝电阻数值。

(7)使用绝缘道夹板,可以使采区中的轨道、主要运输巷道中的轨道、掘进头的轨道相互隔离开来,于是避免了杂散电流流到采区中去,或者流到掘进头去,于是杂散电流也就被消除了。

(8)确保采区低压橡胶电缆的绝缘电阻数值要大于规定值以上,提高交流电网的绝缘水平。

(9)若电缆结构不对称会产生零序电流,而若采用结构对称的橡胶电缆,会避免交流杂散电流的产生。

(10)使用屏蔽电缆,可使电容中分布的杂散电流通过屏蔽层流回变流所,因零序电流不外泄,即流不到电缆外面,于是交流杂散电流被消除了。

(11)采取可靠的保护接地措施,保证煤矿所有机电设备和供电系统的可靠接地。

(12)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供电管理机构和体制。

6 结束语

对于煤矿井下的杂散电流,要在考察了现场的生产实际之后,结合理论分析,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杂散电流的措施,严格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科学的监控和监测,杜绝井下杂散电流的发生原因和危害路径,严加防范,防患于未然,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率。

参考文献

[1]张英梅,袁晓光.煤矿井下直流牵引网络中杂散电流分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8,3.

[2]汪园园.杂散电流监测方案的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4.

[3]孟庆海.地铁轨道对地绝缘损坏时杂散电流变化规律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5.

[4]刘忠富,曹花荣,宋建成.基于正交变换的6kV隔爆开关监视保护抗干扰方法的研究[J].煤矿机电,2003.

[5]马草原,席延平,张栋梁,等.基于虚拟仪器HS801的杂散电流监测[J].工矿自动化,2006.

[6]张英梅,袁晓光.煤矿井下直流牵引网络中杂散电流分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8,3.

[7]牟龙华,李国欣,孟庆海.高低压电网保护接地网互联影响的分析[J].煤炭学报,2004,2.

作者简介:豆帅(1987-),男,汉族,河南永城人,助理工程师,现在任职于神火集团刘河矿机电一队,主要从事机电方面的工作。

朱艳青(1982-),女,汉族,河南永城人,助教,本科,现在任职于永城职业学院,主要从事电学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上一篇:液压支架用高含水液压液的分析与应用 下一篇:水泥厂的电气节能技术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