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则同题新闻看《西安晚报》《华商报》的特质

时间:2022-06-13 07:04:44

从一则同题新闻看《西安晚报》《华商报》的特质

6月18日的《西安晚报》《华商报》均报道了9所民办院校被取消招生资格的新闻。在高考刚结束,无数家庭关注高校招生情况的敏感时刻,报道这样的新闻,无疑具有很强的时宜性,家长和考生可以以媒体的相关报道为参考,免得因“信息不对称”而坠入招生陷阱,遭受经济和孩子前程的双重损失。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相当数量的读者对这条信息感兴趣,他们会细心地把这条消息从头看到尾,可能需要做好笔记,或者把登有这条消息的报纸作为资料留存,在孩子报志愿的时候拿出来对照,因为这个消息对一定数量的读者(要报考民办院校的家长和学生)来讲,是很有用的,也是很重要的。不过,如果你手里拿的是《西安晚报》,对不起,《9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今年招生资格被取消》这条近400字的消息――新华社记者许祖华撰写的大作,只是惜墨如金般地告诉你,被取消招生资格的这9家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有一个叫西安美亚专修学院,另外被停止一切办学活动的4所学院,有一所叫西安中医药专修学院,其他的11所(两种被处理的学校的数量加在一起)姓甚名谁,对不起,你自己去找吧,自己去猜吧,自己去想吧,本记者大事很多,忙得很,没心情搭理你,没时间告诉你。

如果你手里拿的是《华商报》,上边所说的不便就不存在了:该报记者耿艳红在《西安9所民办院校被取消招生资格》这条消息中设计了一个表格,分3栏提供了9所被取消招生资格、4所被停止办学活动、3所更名学校的16所民办院校的名称。这个表格是本条消息的主体,读者看后一目了然,如果要给孩子报志愿,对号入座就是了。什么叫贴近群众?什么叫贴近生活?及时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有用的信息,为读者节省时间和精力,尽力为读者提供方便,就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华商报》自1996年开始迅速崛起,独占陕西报业之鳌头,独步全国报业之林也有10个年头了,它的崛起,用老话说,那叫“其兴也勃焉”,能一纸风行10年,成为一个具有相当核心竞争力的传媒集团,成功的理由可能有千万条,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具有强烈的读者本位意识并把这种意识体现在相当数量的策划、版面、栏目和稿件中,这是它所具有的一种特质――虽然有时它的低俗和无聊也令人无法忍受。但微瑕不能掩瑜,读者的选择就是市场的公道,没有读者本位意识这种特质,就是进行再多的改革,换再多的领导,投资再多的金钱,要想获得读者的认可和市场的认同,结果可能依然是那句广为流传的歇后语: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作者单位:《武警后勤》编辑部)

上一篇:策划在主题晚会中的运用 下一篇:网络新媒体受关注程度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