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媒介理念下的“艳照门”事件

时间:2022-05-15 04:32:08

两种媒介理念下的“艳照门”事件

“媒介环境是对媒介置身的环境的静态考察,主要研究媒介存在的经济社会制度和报道制度。”①那么大众传播媒介在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时,必然受到其所在的媒介环境的影响。本文试以《北京青年报》和《联合早报》对“艳照门”事件的报道为例,对两种报纸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以求探寻两家报纸媒介报道理念的不同,继而探寻出媒介环境的差异。

“艳照门”事件中《北京青年报》和《联合早报》的表现

本文选择了从1月29日此事件发生到2月22日陈冠希公开道歉后,发表在这两家报纸上的所有文章,包括消息、评论、编者按等,只要其内容涉及艳照门全都收集在内。经过统计,从1月29日到2月22日,这24天内《北京青年报》和《联合早报》的报道表现如下:

⒈数量上的表现

单纯从数量上看,《联合早报》对“艳照门”事件的报道数量与《北京青年报》的报道数量比是62∶23,即2.69∶1。

从时间分布上来看,《北京青年报》和《联合早报》作为日报,都没有在香港艳照流传至网络的当天做出反应。《北京青年报》从1月31日进行报道开始,到22日共计23天里,发表了23篇新闻稿,每天报道的最大数量也仅为3篇。《联合早报》从1月30日对此事件一直进行多稿量的报道,最大报道数达7篇。

从报道体裁上看,《北京青年报》对事件进展所发消息为20篇,对事件进行的相关评论有3篇,比例为20∶3。《联合早报》的62篇报道中,新闻稿占54篇,相关评论有8篇,比例为7∶1。

⒉内容分析

对两报的报道内容进行分析发现:

第一,对两份报纸的评论进行分析。《北京青年报》的评论共3篇,分别是《艳照门前的执法难题》《谁该反思艳照门?》《不怕很傻,就怕很假》,中心思想为:互联网造成执法难题;上传照片的网民、陈冠希、粉丝群体三方均应反思;不能接受阿娇以前做清纯状的种种虚伪,大家实在是“不怕很傻,就怕很假”。

而《联合早报》的评论共有7篇分别是《陈冠希:天生叛逆的天秤座》《欲照风波中的危机管理》《陈冠希事件显示互联网力量》《好天真、好傻?》《外泄了陈冠希的本我?》《风波的数码警号》《:谁是罪魁祸首?》。其中心思想是:天秤座的人天生反骨;拍摄者、被拍者、传播者都应该负责任;互联网在此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消费者把所有发生在艺人身上的事情纳入“享受”之列;陈的行为是人放下虚伪的面具,真实满足自己很底层的欲望时,展现的本能面目;事件真正的重点是数码照相机和互联网;关键在于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是事件的根源――人的道德水准何在。

从以上评论中,可以看出两家报纸对此事件观点的一致性:两家报纸都认为:(1)互联网在事件中表现出巨大力量。(2)以陈冠希为代表的明星们、浏览艳照的观众、艳照者均应负责任。(3)对阿娇“好天真、好傻” 的道歉,都认为明星很虚伪,对粉丝群体造成伤害。但《联合早报》对事件的评论除了以上这些还有:星座分析、心理学、事件责任人、明星形象。

第二,《北京青年报》在发表消息时一直称呼此事为“艳照门”,而《联合早报》在报纸开辟的专栏称呼为“欲照风暴”。

第三,统计显示,《北京青年报》和《联合早报》,陈述艳照门事件报道客观事实的占了绝对多数,分别为86.9%和87.0%,即传递关于“艳照门”事件的即时动态。依照事件的进展,对两家媒体的报道进行一下对比。“张柏芝涉入艳照门”一事,两家媒体报道比例为1∶5;阿娇涉入艳照门一事,报道比例为3∶8;陈冠希返港召开新闻会,报道比例为1∶4。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消息是两家媒体报道的“主角”,但《联合早报》对“艳照门”事件的深度报道比《北京青年报》要多,不光如此,该报消息的容量都较《北京青年报》丰富,其间穿插背景资料,纵横捭阖,相关各方观点一应俱全。相比之下,《北京青年报》的大多报道给人一个大概的印象,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第四,针对同一事件,两家媒体在发表消息时,所使用的标题、陈述事件方式也有差异。可选两篇进行比较:针对陈冠希道歉一事,《北京青年报》的消息为《道歉转身从此地无银三百两告别娱乐圈》,《联合早报》的消息为《“退出香港娱乐圈” 陈冠希返港道歉》。《北京青年报》用了8个形容词分别是:面无表情、诚恳、不明朗、无可奈何、遗憾、诚挚、衷心、诚意。《联合早报》用了8个形容词,是前卫、不羁、肃穆、肯定、坚定、伤痛、难过、诚恳。《北京青年报》写道:面无表情的他用英文就这个事件作出了回应,承认大部分照片都是他所拍摄,并几次诚恳地向受害女士公开致歉。而《联合早报》这样写道:在外国长大的陈冠希全程用英语,神情肃穆、语气肯定,眼神透着强烈的坚定与伤痛,试图传递负责态度与难过心情。

差异产生原因之一:办报理念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面对同一新闻事件,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差异,这主要在于两家媒体办报理念的差异。报社通过自身设定的办报理念,决定了编辑筛选稿件的方针,并继而决定了新闻记者的报道方针,最终决定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新闻成品。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北京青年报》和《联合早报》的办报理念和新闻框架。

《北京青年报》是由共青团北京市委主管、主办的都市类报纸,以青年视角反映时代,面向社会最活跃人群的综合性日报。这就决定了《北京青年报》在“艳照门”事件的报道中,既要及时消息,全程跟踪报道,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而所发表的评论又必须谨慎地与党团的观点一致。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的主要华文日报,被公认是一份素质高、负责任、报道客观、言论公正、可信度高的报纸,对中国的发展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华人世界中享有崇高的信誉,并一步步走向兼容并蓄、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大报风格。所以《联合早报》必然会对艳照门事件加以报道,这是华人社会的大事件。它对此事件的报道数量达到63篇,较满足读者对这一事件的信息要求。但是,它发表评论的口径又和中国内地的《北京青年报》一致,这恰恰说明了《联合早报》深受中央政府欢迎的原因。

差异产生的原因之二:媒介环境

“新闻传播事业不是经济基础,虽然它有一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但从本质上看,从主体部分看,它属于上层建筑,它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反映并服务于这一经济基础。”②

正是这样的媒介性质决定了《北京青年报》必须把人们对艳照门的情趣和注意力引导到适合社会主义的方向上来,所以它及时地发表新闻评论,引导人们思考、反思艳照门带来的道德法律问题,而不只是停留在浏览照片的趣味上。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的华人报纸,更是世界华文传媒的一部分,世界华人了解中国的窗口。现在,《联合早报》的命运受到中国这个文化母体的巨大磁场的引力,很多时候,它的运程其实也随着中国命运的起伏转折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正因为如此,在艳照门事件中《联合早报》的报道既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满足了受众充足的信息需求,发表的评论又与国内媒体的口径保持基本一致,但是新闻和评论的角度又相对多样化,反映了自身国家受众的思维特色。

在对待艳照门一事上,《北京青年报》和《联合早报》的表现虽有差异,又各有所长。它们都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消息,使大众对此事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它们都发表了适当的评论,正确地引导了人们对此事件的情绪、态度甚至是信念,保证了积极向上的舆论风气。但是,《北京青年报》永远也无法成为《联合早报》,《联合早报》也永远不能做成《北京青年报》,这其中并没有优劣之分,而是两家媒体所处的传媒环境不同,决定了媒介的性质、办报理念、报道方针,决定了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新闻成品的差异。但是,他们都发出了华人的声音,发表了健康适当的言论,引导人们予以正确合理的判断与评价,使世界华人都能对此事抱有正确的态度和观点。

注释

①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国人大出版社2000年版,第168页

②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国人大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页

(作者孟红玲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07级研究生,高芳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06级研究生)

上一篇:新闻业务类课程怎样进行实战训练? 下一篇:深化媒体用人机制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