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自身障碍性因素研究

时间:2022-06-13 05:40:13

高校大学生就业自身障碍性因素研究

摘 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全体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大学生自身障碍性因素决定了就业的成败,通过分析自身存在的四大障碍性因素:性格不成熟、实践能力缺失、合作精神欠缺、创业意识淡薄,让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职业方向,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提升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自身障碍性因素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bstacl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XIN Jiaozhen, CHANG Yuefei, DENG Wenhui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545006)

Abstract Employment is the basis of people's life, 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all college graduates. Students themselves obstacle factors determin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employ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s existence the four barrier factor: personality immaturity, lack of practical ability, lack of cooperative spirit,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so that students know themselves more clearly, understand their career direction, and then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and achieve high-quality job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obstacle factors; employment ability

1 高校大学生就业自身障碍性因素的界定

就业能力,简单来说是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障碍性因素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包括:第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人数激增,今后几年面临就业的大学生队伍人数还会继续上升,大学生就业“僧多粥少”的局面将更加严峻;第二,结构性矛盾的客观存在。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出现“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大学生就业面临瓶颈。①还有一些突发状况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挥,如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大型自然灾害等,是不以个人意志力为转移的;主观因素即自身因素,主要包括性格、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创业意识等,这些因素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在动力,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2 高校大学生就业自身障碍性因素分析

2.1 性格不成熟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内在杀手

从心理学讲,性格表现为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积极向上的性格是成熟的性格,它会成就一个人;消极悲观的性格是不成熟甚至是不健康的性格,它会阻碍一个人的发展。目前大学生出现的不成熟性格主要表现为高傲、自负、自卑、忌妒等,成为用人单位嗤之以鼻的对象。有些大学生自命不凡,总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别人都不如自己,自抬身价,在就业过程中眼高手低,拈轻怕重。还有一些大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一些贫困大学生恰好相反。他们性格内向,非常自卑,讲话吞吞吐吐、举止扭扭捏捏,被用人单位拒绝几次就认定自己不如人,把自己打入死牢。这些不成熟的性格特征,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成为影响就业能力的致命杀手。

2.2 实践能力薄弱是大学生就业的软肋

实践能力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而大学生又比较缺少的重要能力。它是获得工作、进入职场最基本的能力要素,主要包括操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一些校园活动,比如团日活动、班级活动和校园文体活动等,这些校园里的实践跟企业要求的实践还相差甚远;像假期实习、周末兼职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机会少,而且时间短,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希望招聘来的大学生一毕业就能马上胜任工作,为企业创造效益,不愿在新进员工培训方面花费太多成本。因此,实践能力的缺乏一直是大学毕业生在用人单位招聘时倍感心虚的软肋。

2.3 合作精神欠缺是大学生就业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个性张扬,喜欢我行我素,不善于主动与他人合作。部分学生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受到组织或他人的约束,独来独往,合作意识淡薄。②合作精神的强弱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能力的高低。经常活跃于团队中的人,能很好地与各种类型的人合作,办事方便容易;而那些合作意识差的人,缺乏与他人沟通的主动性,不善言谈,得不到团队的肯定,工作上得不到大家的支持,与人合作比较困难。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学校或家庭这样较为封闭而又简单的环境中,面对的是亲人和老师,得到的是关心和帮助,而社会则不然。走上工作岗位,一个不能很好和同事和谐共处、团结合作的人,等待他的只有失业。

3 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自身障碍性因素的路径思考

3.1 客观测评与自我培养相结合,塑造大学生良好性格

(1)性格测定,职业测评。大学生的性格是比较稳定的,同时性格也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塑造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性格要进行正确的判断,明确自己的性格类型以及这种性格倾向的工作岗位。其次,根据性格考虑未来职业方向。通过对被测评者的性格分析,指引被测评者了解自己职业能力的不同优势,借助测评结果对其提供相应的职业信息与职业咨询指导。③大学生可以通过职业测评清楚地认识自我,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避免无头苍蝇式的乱撞,能方便、快捷、科学、有效地找到工作。

(2)性格的自我培养。性格是可以后天培养的。首先,大学生要树立雄心壮志。雄心壮志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和明确的目的性,它会赋予大学生以一种积极、稳定、持久和坚毅的品格。其次,确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远大的理想信念是人前进途中的动力,时刻鞭策着大学生努力拼搏。再次,大学生要在行动中勇于克服困难和挫折。最后,大学生要建立美好的自我意象。自我意象即每个人都有的对自我形象的意识。良好的自我意象可以鼓励人,催人奋进,信心倍增,令人愉快而又轻松地完成工作任务。

3.2 提高认识和拓宽内容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

大学生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是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第一,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要从思想上提高实验课、实习课、设计课、研讨课等实践课程的地位,把理论学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客观的制约因素,利用一切机会和资源,强化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第二,拓宽社会实践的内容。大学生要转变传统实践观,有利于大学生增进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活动都是社会实践。大学生参加的各种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是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技服务、文化下乡、访寒问苦也是社会实践,课题设计、项目运作、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乃至创业活动同样是社会实践。④

3.3 正确认识与良好人际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合作精神

合作创造效益,合作创造财富。大学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树立合作意识,加强与他人的合作能力。首先,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客观评价自己,任何事不都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的,我行我素、独来独往是干不了大事的。良好的合作不仅是工作岗位的需要,也是人长远发展的需要。长远看待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树立合作意识。其次,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紧密相联。卡耐基说过,成功等于20%的专业知识加80%的人际关系,因此人际交往能力对成功、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出色的专业知识只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才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大学生要通过良好的人际交往交天下友、谈天下事;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体育竞赛、青年志愿者活动、暑假“三下乡”活动、学生勤工助学等方式拓宽人脉圈子,为日后良好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 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http:///q/1378388439073573.

② 杨娇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能力的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71.

③ 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5):14.

④ 王吉田.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与促进[J].教育与职业,2008(8):148.

上一篇:读《水》后感 下一篇:高校英语专业阅读课程评价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