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在急危重病人的应用

时间:2022-06-13 05:24:30

呼吸机在急危重病人的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急危重病人抢救中呼吸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青海省格尔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采用辅助呼吸的72例院前急救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在行气管插管后分别给予呼吸机和人工气囊辅助呼吸,对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抢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辅助呼吸10min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相对平稳,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7.8%),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危重病人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使患者缺氧状态得到改善,并增加血氧饱和度,有效提高了急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呼吸机

近年来,随着急危重病医学业的迅速发展,在院前急救医学中机械通气技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可以说是挽救患者生命不可缺少的手段。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在各级医院转运、转诊途中监护抢救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患者转运中抢救无效多由于救护车缺乏有效的机械通气技术,难以为患者进行辅助通气[1]。因此,为确保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笔者所在医院对急危重症转运途中采用呼吸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青海省格尔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采用辅助呼吸的72例院前急救危重患者。患者年龄26~85(63.4±1.6)岁,其中21例为严重复合伤,13例为脑血管意外,14例为重度有机磷中毒,17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在基本信息比较方面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本组患者在行气管插管后给予呼吸机(美国Impactuni-Vent 706)辅助呼吸。对照组:本组患者在行气管插管后给予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呼吸。

1.3观察指标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10min后,对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采用PM-2000监护仪进行测量并记录,并统计院前抢救成功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临床研究产生的数据资料均采用EXCEL表格及PEMS 3.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组间统计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辅助呼吸后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辅助呼吸后临床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危重患者运转过程中建立有效的通气是必不可少的。呼吸机具有通气效果好、操作简单、体积小、轻便等优点,对急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使用呼吸机,可使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得以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2]。在对急危重症患者使用呼吸机时,为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置通气模式的参数。

在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3]:①为患者开放气道,为避免患者气管黏膜因呼吸运动时因导管上下滑动而受到损伤,应将气管导管进行固定,注意严防止人工气管移位,脱开和阻塞,妥善固定套管,固定外套管的绷带松紧度以容纳2指为宜,气囊张力适宜,每次充气量为3-5ml,每隔4-6h放气5-10min,放气前抽吸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同时为防止气道灼伤和气管痉挛,每日呼吸机的湿化液在400m1左右,水温在32℃-36℃;②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清除,针对有痰者进行吸痰,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吸痰管粗细适宜,动作轻快稳准,负压在40-52kpa,针对痰稠者加庆人和地塞米松稀释再行吸痰,并防止造成患者粘膜损伤;④及时给危重患者补充血容量和静脉给药,应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③对患者病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观察;⑤预防肺部感染,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定时翻身扣背,必要时做痰培养及时正确使用抗菌素,湿化罐内蒸馏水每日及时更换,如有气管切开的情况下必须严格做好气管切开护理;⑥适当给予保护性约束,以避免患者出现烦躁不安;⑦与相应科室进行沟通,准备好急求仪器及急救药物;⑧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做好转运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辅助呼吸10min后,观察组其心率、呼吸频率相对平稳,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7.8%),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及时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综上所述,在危重患者院前急救的转运过程中应用呼吸机有利于及时为患者建立通气功能,使患者缺氧状态得到缓解,并帮助患者稳定和呼吸频率,从而有效降低危重患者院前运转途中抢救无效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戴捷,王博,苏磊,等.呼吸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医学装备,2011,8(2):62-64.

[2]郭晓晓.呼吸机急救转运危重患者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 .23 (1) :226-227.

[3]徐防,黄桃.1MPAC'1"750呼吸机在危重病人长途转运中的使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 (4) :98习9.

上一篇:RNA干扰抑制RANKL基因治疗大鼠局部骨质疏松的... 下一篇:老年糖尿病的健康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