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郪江古镇建筑景观整合与创新

时间:2022-06-13 03:14:55

浅析郪江古镇建筑景观整合与创新

摘要:近年来,随着古镇开发与建设规模的扩大,速度的加快,对古镇空间景观展开理论上的研究,树立整体的保护意识,随着旅游开发进程的加快,古镇建设力度加大,全国涌现出大批古镇旅游景观。本文针对郪江古镇在开发的过程中,强调民居环境保护与创新的观念,整合特色建筑景观,有助于形成该镇独特的人文景观形象,创造可持续发展空间,保护生态和谐发展,并能依赖自然的生态系统,使古镇发展不单纯的依赖于旅游经济,而是能持续地获得自然馈赠,包括新鲜空气、食物、休闲娱乐、安全庇护以及生活和教育等等。

[关键词]:整合 建筑景观 人文景观 创新

1郪江古镇概况

郪江镇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县城南47公里处的郪江河畔,与中江县隔河相望。东邻建中乡,南与中江县交界,西连安居镇,北界观桥镇。1992年9月建制调整设单列镇,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全镇总面积25.5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7平方公里。主要河流1条, 郪江最大,全长12公里。郪江镇历史悠久,为古代郪王城遗址,西汉至南朝齐为郪县治所。因有郪江从场镇南侧流过,镇由此得名。

2郪江古镇现有的旅游景观资源

郪江古镇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古镇周围是山峰林立,千姿百态。小桥流水,古柏参天,百年以上老树比比皆是。最典型的是在王爷庙里有两棵大榕树。另外,境内有锦江与郪江交汇,山清水秀,与古朴典雅的古镇互相呼应,江上多座石桥,其中九龙桥最为历史悠久,龙头已经破损不堪,部分残留的遗迹也能体会到当时匠人的精湛技艺。主要为明清末期的古建筑群,远离交通主干道,一条悠长的不足4米宽的古道,建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500余米长的古道中完整的保留了两座古戏台和庙宇,萧然肃静,古镇的人们过着悠闲自如的生活,部分居民还保留着农业生产的生活习惯,每逢赶集或庙会之日古道上便是热闹非凡。

郪江古镇是三台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三台县最有观赏价值的文化名镇。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郪国王城的所在地,境内有战国时代郪王城和传说的郪王墓,遍及全镇的汉代至两晋时期的崖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宋时代摩崖造像,淋漓尽致地反映了郪江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

3郪江古镇环境景观资源整合遵循的原则

根据郪江古镇现状及其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古镇的景观资源整合原则。首先运用生态设计原则,一方面加强对古镇景观周边环境的整治,古镇建筑占地面积不大,但保留了大量的农地田园风貌。在对原有古建筑群修复的过程中,加强保护这些农地景观,以生态环保的理念调动景观环境的积极因素,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古镇环境。比如,保护旧街道民居生活现状,将古镇新建的现代建筑区定义为商业区域,改造新建筑组合形式,增加庭院式景观空间,结合传统川西北古建筑外形,对新建建筑群体进行整改。重视植物造景以及加强对古木古树的保护等等,尤其是古建筑物旁边的大树。这些高大粗壮、树荫浓密的古树不仅可以起到对古建筑物遮阳降温,改善小环境的效果,其古朴的姿态与景观融为一体,更加烘托出古镇景观深沉的历史文化韵味。其次,运用场所精神,从古镇所特有的构成元素中,可以发现大量的作为设计资源的线索,将其功能化、环境化、视觉化,并以它特有,使其与其他的川西古镇区别开,形成郪江古镇所特有的场所感。再次运用人本性原则,在郪江古镇建设时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要求,也要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同时从物质及精神需求功能上适于人们的使用。

由于郪江古镇有其特殊历史的人文景观以及较小的建筑群规模,根据其现有情况,对古镇的景观整合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 修复

修复旧时形象,再现历史人文景观。建筑的形式、风格、体量及色彩涉及到当地的历史、气候、植被、文化等诸多因素,它是一个集中完整的建筑景观体系的表现。郪江古镇,主要是一条古街道,其古建筑形成一线,但由于年代久远而使其材质在结构和外观形态上产生很大变化,特别是由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有的建筑己是破败不堪,岌岌可危,建筑的修复工作迫在眉睫,其修复的原则应以修旧如旧,保护建筑古迹为原则,尽量保留原有建筑的功能,将原有的居住型建筑功能保留,修复其外观,根据原建筑空间组合调整其建筑结构,使建筑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稳定。尽可能地采用原有建筑的材料,拆卸的过程中应将原有的可用的零件进行编号,以便复原于原来的结构位置,用古木、古瓦、古砖去替换已破败、腐朽的材质,并进行整形做旧处理,以取得与历史建筑整体谐调的效果。

3.2 改善

弥补传统景观环境的缺陷,根据历史资料再现原有建筑的风范。维持古镇的历史形象,郪江镇由于早期城镇建设时,对古镇历史景观环境的重视不够,道路尘土飞扬,雨季时节泥泞不堪,公共设施例如电线杆及其网线等暴露于建筑外立面,因此在景观改善时应选用当地丰富的石材资源,进行街道铺装,使原有的管线等改道或施以地下电缆处理。针对景观系统特色进行设施设计,增加路灯、垃圾桶、标志牌等公共设施,将其做传统造型艺术设计,施以绿化配景和汉代景观艺术品的设计安放,使其在形、色、质意境上与古镇的原有形象和环境保持一致,并在整体的环境氛围中升华。

3.3 改造

将郪江古镇老建筑群区划定为历史保护区,制定专门的保护政策,从而形成新旧分离。由于古镇建筑和现代建筑比起来,一是陈旧,二是体态较小,当大尺度新建筑和小尺度传统建筑之间没有过渡和呼应,前者易损害后者,所以,必须设法寻找新老建筑的共同语言,采用多样的协调手法,利用景观节点空间,形成空间过渡,通过对建筑高度、区位、独特功能、别致造型、文化内涵等因素寻求新旧结合,重复传统建筑的线条、色彩、外部装饰等建筑要素,做到统一而富有变化。整改古镇周围田园景观,利用郪江河道,整理出田园纹理,形成农地景观带,将田园景观环绕古镇,使古镇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环境,形成该镇又一独特的人文景观风貌。

3.4 充分利用古镇的植物景观及古戏台建筑景观

多座古戏台以及古树代表着古镇的艺术传统和发展,其遗址和遗物残存,这些都可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建立以古戏台为中心的古镇景观节点,保护传统的庙会以及川剧表演,将人文景观辐射到整个场镇中。古镇街巷空间狭窄,不宜建设大面积绿化带,应使用高大的乔木或古树作为视觉形象可与环境融合,也是该古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令古镇生辉。利用古镇的石桥及水巷作为辅助通道连接的农地景观及其古墓遗址,既完善了旅游路线,更好的体现出该古镇的自然田园风,与整体气氛相融,给人们带来古朴的、贴近自然的体验。

4 郪江古镇景观空间的创新

通过景观资源的整合在该古镇的后期发展过程中,会自发地形成一个“中心”多个节点空间。古镇的空间布局和人们的社会公共活动是围绕古镇空间格局的“中心”来开展。故而在古镇景观规划中,保护“中心”的连续存在及由中心向外辐射的空间秩序,使得原有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微妙空间体验能够再度被感知。

结语

把握郪江古镇环境景观的特色,主要从历史、环境、文化三个方面来研究古镇景观元素的特征,根据该古镇的历史人文特色,气候、水文、生态环境的现状,古镇建筑的总体规模,以客观的角度分析古镇发展历史背景,利用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因素,在确保古镇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的古镇环境景观的整合。

[参考文献]

1.王雪梅.论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四川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9):116——121.

2.许虹.四川旅游名城资源的保护成绩与基本策略[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3):

283——285.

3.张世艳.浅谈四川古镇旅游开发[J.科学文汇,2006

4.李铁松,郭滨.四川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J].西华师范大学,2003(6):

16——18.

5.高梧.四川古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62——66

上一篇:浅析公共建筑的绿色设计 下一篇:某框支—剪力墙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