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06-13 02:40:08

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摘要】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用资源。本文从黄芪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种类资源、种源与种质几个角度简要探析了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黄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用资源。具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之功能。主产东北、华北地区,我国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已成为丘陵山区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人的好项目。今年来不断深入对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其药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一次加大了对黄芪的需求量。由于长期过度采挖,致使野生黄芪资源几近枯竭,以野生为主已不能满足人们保健的需要。开展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很有必要。

1黄芪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

1.1深耕细耙,增施有机肥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渗水力强的砂质壤土,冬前深翻50cm以上,以打破原来的土壤层次,加深活土层,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培创有利于根部伸展的土壤基础。地翻好后,耙成公路形,地周围挖好排水沟,以防存水烂根。注意前茬以地瓜、萝卜、玉米为好,不选豆茬地、花生地。亩施优质圈肥10000kg、复合肥l00kg,结合深翻,施入底层。

1.2选用优良品种,进行种子处理

选用优质高产多倍体新品系-文黄11,该品种地上分枝少,地下根条肥大,条直,侧根少,须毛少,产量高,干品亩产664kg。

黄芪种子外被有果胶质角质层,吸水力差,5小时吸水膨胀仅达10%左右,发芽率低且不整齐,故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方法是:将干种子对上种子量2/3的干细砂(砂粒小于种子),在石碾上压60-70圈,边压边翻动,使其碾压均匀,碾至种皮由棕黑色变暗。经此处理后,再浸种5小时,其吸水膨胀率达90%以上。用水淘出已吸水膨胀的种子,直接播种。

1.3浅播覆土,顺垄推压

黄芪春播、冬播均可,本地以3月底至4月初为宜。在整好的地里,按行距33cm的距离,开2cm深的浅沟,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撤于沟内,覆土2cm,然后顺播种垄用锄推压一遍。每亩用种不超过1kg,吸水膨胀种子不超过2kg。

1.4适时间定苗,适当浇水,及早摘蕾打心

当黄芪幼苗高7cm左右,复叶3-4片时,进行间苗;苗高10cm左右时定苗,株距l0-13cm。黄芪耐干旱,一般不需浇水,若遇特殊干旱,可适当浇水。雨季湿度大时,根向下生长缓慢,易烂根,应及时排水。开花结实会消耗养分,影响根的质量,故商品田应及时摘除花蕾,并打去即将成为花序的顶心,促使养分向根部供应转移。

1.5抓好病虫害防治

危害黄芪的害虫有蒙古灰象甲、金龟子、网目拟地甲、种蝇、蚜虫、豆荚螟等,对前三者,可用敌百虫、花生饼、水按0.1:2:2的比例配成毒饵于晴天早上撤于地面或排水沟防治。种蝇以幼虫在土中钻蛀黄芪幼苗根部危害,可用80%的乐果乳剂1000倍液,浇灌受害株根茎周围。蚜虫,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豆荚螟于6月中旬至9月下旬发生,成虫在黄芭嫩荚或花苞上产卵,孵化出幼虫即蛀人荚内食害种子,食完一荚转入另一荚,可在成虫期傍晚喷50%敌敌畏1000倍液毒杀成虫,或在幼虫初孵化期喷杀虫眯800倍液,毒杀幼虫。

危害黄芪的病害主要是白粉病、紫纹羽病。植株生长茂密、通风透光不良的地块易发生白粉病,受害叶片和荚果表面有白色粉状斑,造成早期落叶或整株枯萎,由于其病菌在寄主残体上越冬,故清园处理病残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农业防治措施。此外,发病初期喷波美20石硫合剂,有一定防治作用。紫纹羽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的地块,发病后,植株地上部分自下而上发黄脱落,最后整株枯萎死亡。可用5%石灰乳浇灌病穴或在病穴四周撒施石灰粉,以防蔓延。

1.6适时采收

黄芪播种后3-4年即可采收,但质量不及5-6年生的好。本地一般于立冬期间采收,收时将地上部割掉,在畦的一边开沟,将根刨出,晒干备用。注意,不要将根折断。

2种类资源

黄芪家种时间不长,目前尚无遗传性稳定的栽培品种,但各群体间,甚至是个体间在植物形态、生育期、根和种子的产量,以及对环境条件的变化,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栽培群体中,也常是一个多类型的混杂群体,这对生产者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但对黄芪育种工作来说却是宝贵的选育材料,有待整理、培育。下面介绍几个黄芪的品种。

2.1蒙古黄芪:栽培品中选粗大、皮细嫩者,经加工染色后者为“ 冲正芪 ”,商品呈长条圆柱形,顺直,单枝或间有分枝,芦头切除,尾端修净,根头切口处呈扁圆形,中央空心或呈棕黄色枯朽。表面染成深蓝黑色,摸之手染有蓝黑色。质柔而韧,断面纤维性,皮部黄白色,木部金黄色较鲜,习称 “ 金盏银盘 ”。气香、味甜有豆腥味而较纯。

2.2炮台芪: 产地来源同于冲正芪,系选栽培品中条匀皮嫩者用沸水撩过,搓至顺直,斩去芦头至无空头即可。商品呈匀条圆柱形.顺直,单枝头尾修切较净,根头切口处不显空头.头尾粗细差距不大。表面灰黄色,较光滑。质柔嫩,断面纤维性而不强,皮部黄白色,木部较细密,金黄色,“ 金盏银盘 ” 明显。气香,味甜,有豆腥昧而较纯。

2.3膜荚黄芪:类蒙古黄芪,但表面一般呈棕褐色至黑褐色,未去根头者残留茎基略少,主茎基明显,质地稍坚硬 。

3种源与种质

黄芪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怕热怕涝。幼苗细弱,忌强光。适宜于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的中性和微碱性沙质壤土生长。

种子容易发芽,发芽适温为15 C~30 C的变温,用沙子或砂纸擦破种皮能大大提高种子发芽率。种子寿命为1年。

种子来源,采集于本科植物黄芪的成熟、饱满、健壮而有活力的种子。不腐败,无霉变,经检疫和质量鉴定,无病、无菌、无变异的种子,为正品优质的种源。

秋季收获时,选植株健壮,主根肥大粗长,侧根少,当年不开花的根留作种栽,芦头下留10厘米长的根。留种田宜选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肥沃地块,施足基肥,按行距40厘米,开深20厘米的沟,按株距25厘米将种 根垂直排放于沟内,芽头向上,覆土盖住芦头顶1厘米厚,压实,顺沟浇水,再加覆土10厘米左右,以利防寒保墒。早春解冻后,扒去防寒土。随着植株的生长,结合松土进行护根培土,以防倒伏、7~8月待种子变褐色时及时摘下荚果,晒干脱粒,去除杂质,置通风干燥处贮藏。留种田,如加强管理,可连续采种5~6年。

参考文献

[1] 曹建军.中药黄芪种质资源及环境因素对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05.

[2] 张兰涛.黄芪种质资源评价研究[J].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07.

[3] 钱丹,黄璐琦,崔光红,陈敏.黄芪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03.

[4] 冯学金,刘根科,梁素明.蒙古黄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10,08.

上一篇:全血细胞减少的鉴别分析 下一篇: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