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环境下中职语文文学经典阅读教学探索

时间:2022-06-13 02:39:44

微课环境下中职语文文学经典阅读教学探索

【项目简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项目编号GXZZJG2015B059,系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张好任项目主持人,项目组共有成员12人,研究期限2年。微课具有“短”“快”“精”的特色,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移动终端的普及,微课学习成为新的潮流和趋势。在此背景下,微课资源的开发是关键,探索微课资源的应用可以使微课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该项目主要结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上下册教材中的经典阅读篇目,开发出中职语文阅读教学12个主题系列的微课资源,并探索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课来满足中职学生学习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 要]文学经典阅读教学是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中职语文文学经典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肤浅低效的问题。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推动了微课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以《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利用微课教学,指导学生课前先学,课中在学,课后后学,培养其阅读兴趣,促进阅读生成,创造阅读价值,并最终使中职语文文学经典阅读教学更高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微课;中职语文;文学经典;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01-02

一、信息化时代中职语文文学经典阅读教学亟须改革

所谓文学经典,是指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经受时间检验而经久不衰,获得公认地位的文学名著。文学经典往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其恒久魅力是不言而喻的。文学经典阅读教学是中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具有典范价值、承载优秀文化的文学经典作品能够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然而,在这样一个以视觉感官牵引人们阅读视线的信息化时代中,审视当下中职生文学经典的阅读现状却是令人担忧的,他们更热衷于读图或者网络快餐式阅读,对文学经典鲜有问津。笔者曾在中职高一年级做过调查,读过四大名著的中职生寥寥无几,他们对四大名著的了解更多来源于网络游戏、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书等媒介,而不是文本。由于大多数中职生对文学经典是生疏和厌倦的,在中职语文文学经典阅读教学中,学生表现为阅读兴趣低下、阅读能力弱,教师的教学也随之变成了对牛弹琴、浅尝辄止。缺少了文学经典的滋养,不少中职生不仅在写作和口语交际方面出现“瓶颈”,同时在传统文化知识和人文素质方面也出现“短板”,可见文学经典对于中职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中职语文文学经典阅读教学中存在肤浅低效的问题,使中职生难以亲近文学经典。因此,信息化时代中职语文文学经典阅读教学亟须改革。

二、微课的特点和优势

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和4G技术的推广应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s而至,现在只要拥有移动终端,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获取信息,这种碎片化的知识摄取方式,使微课融入现代教学成为新趋势。由于微课具有视频化、碎片化、简洁化、即时反馈、交互性等特点,且微课依托在线教育的网络支持,这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灵活自主地进行课前先学,课中在学,课后后学。而且微课教学还具有以下优势:教学目标明确,使学生易于精准把握知识和快速提升能力;教学内容短小精悍,针对性强,每堂课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具体问题,有助于课堂知识梳理和重难点突破;教学过程较传统课堂而言,主题切入更加直接,授课脉络更加清晰,授课过程更加快捷。就教学效果而言,微课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灵活多样,更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微课环境下中职语文文学经典阅读教学策略

1.利用微课课前先学,以趣为导, 培养阅读兴趣

“先学”是指课堂教学之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前预习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重要讲读课文,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的重点篇目。《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对于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长期以来这一课的教学却是困扰师生的一个大难题。此课篇幅长,内容多,再加上学生对《红楼梦》没兴趣,读不懂,读不下去,因而教学难以展开,学生也难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没读过《红楼梦》,学生都不知道《红楼梦》开篇中“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也就难以理解文中林黛玉与宝玉第一次相见,林黛玉内心有“倒像在哪里见过,何等眼熟到如此”的惊叹,以及宝玉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的默契。然而学生又对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很感兴趣,基于此,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笔者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趣为导,利用主题为《似曾相识――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的微课,让学生了解《红楼梦》开篇中“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能够体会林黛玉和贾宝玉初次相会时“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这种浪漫,并从中学习作者描写人物及表现人物情感的神来之笔。

又如,《林黛玉进贾府》文中人物众多,错综复杂,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有着重要意义。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如果仅从课本节选的章节来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性格不免过于肤浅牵强,因为对于没有看过《红楼梦》的学生而言,这些人物以及人物关系是陌生的,如果教师乘兴再讲一点这部名著里的其他人物,学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因此,在课前预习时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很有必要。笔者根据学生喜欢“探秘”的心理,利用主题为《〈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关系探秘》的微课,将四大家族的联系及贾府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逐一做了介绍,并介绍了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的有关画册、判词以及歌曲,帮助学生了解其中所隐喻的人物形象及人物命运。这样,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对人物关系清楚了,不再感到云里雾里,他们对课文主要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就增强了,并且对文中的其他人物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后主动阅读《红楼梦》,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

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预习是训练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高质量的预习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深入阅读文学经典的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学经典。实践证明,在经典阅读教学中,课前利用微课指导学生“先学”,以趣为导,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使学生对文学经典不再是硬着头皮读下去,而是饶有兴致读下去,往往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中在学,自主探究,促进阅读生成

“在学”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和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阅读生成。

《林黛玉进贾府》文本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这么厚重的优秀文本,光靠三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是难以讲透的。既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整合。因此,笔者在《林黛玉进贾府》课堂教学中将赏析贾府环境描写及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个主要人物形象确立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微课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促进阅读生成。

例如,贾府建筑的规模及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是引导学生读小说的主要线索,但是由于学生不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加上文中有关贾府环境描写里用了不少生僻的字词,往往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直接将环境描写部分略过不读了。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去阅读文中贾府环境描写部分,笔者利用主题为《跟随黛玉逛贾府》的微课,将文中有关建筑和环境描写一一对应配上视频动画,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出贾府建筑的特点、贾府的布局以及人物活动的路线,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小说内容,让学生脑海中随之出现贾府府第的豪华壮丽、庭院的轩峻,各种排场、礼节的讲究等,进一步在阅读文本时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同时,在微课中设置问题“林黛玉进贾府看到了什么与别处不同的景象?”“从贾母、贾赦、贾政、王熙凤住所的方位布局来看,他们的家庭地位如何?”“平时生活中谁与贾母更亲近?” ,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不断深入探究与质疑中生成和内化。

又如,鲁迅很赞叹《红楼梦》的人物语言描写,认为它能让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王熙凤的语言描写是《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极为精彩的一笔。在分析人物形象时,笔者利用主题椤段牌渖,知其人――从王熙凤语言看性格》的微课,以王熙凤的语言描写为例,引导学生体会王熙凤语言中所流露的见风使舵、善于逢迎、工于心计、八面玲珑等性格特点,从中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由此,举一反三,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从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不同角度去分析人物形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利用微课指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促进生成,使学生从文本中读出自己心目中的林黛玉、贾宝玉以及王熙凤。

可见,课中利用微课“在学”,通过微课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问题设置,创设了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改变了过去教师笔耕舌耘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从而实现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探究性地学,促进学生阅读生成,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3.课后后学,自主延伸,创造阅读价值

“后学” 是指课堂教学之后学生利用微课补充学习。后学是自主延伸学习,是对课堂学习有效且深入的补充和拓展。中职语文文学经典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囿于课堂教学,应该更多地延伸和拓展到课堂之外,联系实际生活,并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使其成为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进一步加强训练和强化运用,使其组成学生技能体系中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创造阅读价值。

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王熙凤、贾母等人在说话方面极为高明,这种说话的艺术值得我们品味和借鉴。按照礼节,初进贾府的林黛玉是要拜见舅舅的;但是在见大舅贾赦未遇、准备告辞时,邢夫人挽留她吃饭。在这为难之时,林黛玉回话:“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番话语不仅真切诚恳、礼貌友善,而且委婉含蓄、滴水不漏,因而邢夫人也就愉快地接受了黛玉的辞谢。笔者因此制作了主题为《一问一答见艺术――从〈林黛玉进贾府〉学习职场沟通》的微课,让学生在课后学习,利用微课指导学生再次阅读文本,从中搜集、整理表现人物沟通艺术的关键句子,并提炼沟通技巧。同时,在微课中针对课文中出现的沟通技巧创设职场情境,使学生在情景模拟中学会灵活运用相关的沟通技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文学经典作品中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文学经典作品,不仅能丰富中职生的人文知识,而且能为他们提供纯净的精神养料。从现实来看,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将其引入中职语文文学经典阅读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亲近文学经典,走进文学经典;有利于引导学生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升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为中职语文教学注入更加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上一篇:浅谈中职语文阅读课文的微课教学 下一篇:浅析体育高考生心理素质培养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