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乙肝患者壮医目诊阳性征分析

时间:2022-06-13 01:58:08

150例乙肝患者壮医目诊阳性征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壮医目诊诊断乙肝的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对150例经乙肝5项及肝功能血液生化检查确诊的乙肝患者,采用壮医目诊诊断的乙肝阳性眼征率。结果:目诊阳性征与生化检查的符合率是:大三阳:黑睛84.6%,白睛89.2%;小三阳:黑睛87%,白睛89.4%;谷丙转氨酶90.5%。结论:壮医目诊诊断乙肝简便快捷,诊断符合率较高。

关键词 乙肝 大三阳 小三阳 谷丙转氨酶 目诊 符合率

乙肝是一种感染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据中国卫生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约每10个中国人中有1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所以,发现一种简便快捷的乙肝临床诊断方法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目前认为,乙肝是由病毒Dane颗粒感染肝细胞后,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谷丙转氨酶,肝细胞破裂、变性和坏死,肝功能失常。习惯上将乙肝感染类型划分为“大三阳”(HbeAg+、HBeAg+、抗-HBc+)和“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临床上根据乙肝五项结合肝功血液生化检查可明确诊断。

自2004年4月~2006年4月采用双向诊断(目诊、血液生化检查)观察对照150例乙肝患者,目诊诊断符合率达84%以上,现将情报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50例病人中,男86例,女64例,年龄9~72岁,病程3月~15年,“大三阳”65例,“小三阳”85例,谷丙转氨酶137例,肝硬化11例,黄疸15例。

2 观察方法及结果

2.1观察方法:全部患者经门诊常规检查,通过实验室进行乙肝五项及肝功生化检查确诊,

排除肝Ca、肝硬化、脂肪肝、急性中毒、溶血性黄疸等其他疾病。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根据《广西壮医医院目诊法规范》操作要求,医生与患者相向而坐,患者双目平视,医生轻柔将患者眼睑翻开,借助6~10倍放大镜以及45W~60W光源(常用小电筒),检查患者虹膜(黑睛)和巩膜(白睛)肝脏反映区位置,发现阳性征即做好记录,必要时配合裂隙灯目诊法进行更详细观察,最后计算目诊与血液生化检查的诊断符合率。

2.2观察结果:从表可看出,肝功能环伴肝区改变的阳性眼征与乙肝的诊断及肝功能失调有内在的联系。

从表可看出,肝区血管的改变与生化检查的符合率极高,说明乙肝患者阳性眼征的出现具有极高的诊断参考价值。

3 分析讨论

壮医认为,眼睛不仅为人们提供视力功能,而且隐含着人体的健康信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肝之苗窍,是天地人三气精华之所在,它与人的整体之间息息相关。人体不同的器官、组织和部位的病变,都可以在眼睛上有特定的信号反映区;同一器官组织的不同病变在反映区上又有不同的异变信号;根据异变信号的变化还可以判断疾病的新旧轻重,这就是壮医目诊的理论基础。同样,中医学认为,“肝开窍于目”,眼是肝脏与外界相通的窍道。《灵枢・大惑论》又言“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明确指出,黑睛(虹膜)与肝的生理关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又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精”,说明眼睛与脏腑、经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若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即可影响到目,使之发生各种变化,目可反映人体的百病信号。壮医认为通过目诊可获得肝脏受病毒侵害及患病信息与中医学理论是一致的。

乙肝是病邪侵害肝脏,破坏肝功能的一种疾病。肝藏血,主筋,肝脏受邪,则气血运行不畅致气滞血瘀,气血虚衰,不能荣润眼目。我们应用壮医目诊法观察患者黑睛则易查到肝功能环色彩浓厚、变暗(气滞血瘀型)或色彩浅淡(慢性肝炎、气血虚弱型),而肝脏黑睛对应区多见色素堆积或陷凹空窿;用壮医目诊法观察白睛则可查到肝脏对应区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呈淡青色或血管较细呈“U”型的信号。本组比较的150例确诊乙肝患者大多采用直接目诊法,少部分配合裂隙灯检查法,黑睛的诊断符合率:大三阳84.6%,小三阳87%,谷丙转氨酶90.5%;白睛诊断符合率:大三阳89.2%,小三阳89.4%。结果显示,乙肝患者出现阳性眼征的比例较高,壮医目诊诊断法有较高的准确率,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壮医目诊值得进一步研究总结,使之规范化、系统化,成为一种简便快捷,准确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 下一篇:浅谈中国药膳在医院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