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一步的实干

时间:2022-06-13 12:22:12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只有三个字,干!不干!那些目标措施形同虚设,半点价值也没有。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就如我们手里握着一大把好箭,如果不射出去击中靶子,便毫无意义。――

2009年,注定是一个要面对挑战的年份。

“干!”在金融危机冲击仍在持续的今天,携30年改革先行经验的广东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果敢地做出了选择。

如今,广东再次被国家赋予了先行一步的重大历史使命。因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是广东践行“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有力保证。因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从现象中把握本质、把握未来,是广东财政人独具的先行智慧。

春江水冷“粤”先知

“金融危机的出现是经济发展周期的一个表现。经济发展周期有高峰和低谷,之所以有低谷,是经济发展周期过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爆发形成。”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刘昆的言语间透着过人的冷静和自信。

难道是春江水冷“粤”先知?

的确,早在2007年,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东就已经察觉到了一丝“冷”意,并正确判断出了危机即将来临的征兆。正如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龙云称赞说:“正是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从现象中把握本质、把握未来,很多对经济走势预见性的建议都切合实际,在经济综合指标的把握上和分析上,做到了‘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正确判断。”

2008年上半年,在金融危机还未显现之时,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者就开始针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足,率先提出要解放思想,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推出新“十大工程”。

2008年下半年,当全球金融危机开始显现,而此时的广东,各项措施已经过大量部署,已经为未来的发展提前做好了谋篇布局。

曾经,作为中国经济前30年改革的先行者,作为一个区域经济概念,广东“珠三角”在中国独领一时,缘于其创造的财富神话,为中国贡献了“顺德模式”、“南海模式”、“中山模式”、“东莞模式”,创造了“深圳速度”、“珠海现象”。

如今,传统发展观的弊病在“珠三角”开始逐渐显现: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资源环境约束凸显等等。可以说,“珠三角”所遭遇的很多问题是一个先发性问题,先发性问题需要先发性政策、先发性战略来化解。

今天,《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不但率先解决了“珠三角”所面临的发展难题、体制难题、社会难题,更是为解决我国的一系列改革难题先行试验,以此破冰“搅动”全局。

对此,有人曾形象地把“珠三角”的发展战略规划以“战争”术语来形容:30年前,从“小米加步枪”的计划经济时代,进入到了具有市场经济色彩的“机械战”时代;30年后,新的规划将从“机械战”进入到“海陆空现代化电子协同作战”、乃至于参与国际联合军演的重要部署。换言之,实施珠三角战略规划就是一场赶超发达经济体、实现更高级别现代化的改革“攻坚战”。

先行一步的“自我革命”

播放自制的宣传资料片、自由陈述深思熟虑之后的规划远景、面对数十家媒体,现场答辩10多位专家的“诘难”这是2008年12月30日,广东第二批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评审会上的场景,来自六个地级市的市长,为获得一笔5亿财政资金在倾力“PK”。

将财政资金通过“竞争”分配的激励机制,开创了全国财政资金分配之先河,曾有媒体惊呼:“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在财政资金分配上又一次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是我们财政部门的自我革命。”刘昆表示,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就是通过竞争实现资金的优化安排,在竞争的过程中引导各地按照经济规律,优化各自的发展方案,继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从体制上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制订了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的管理办法,对扶持资金的使用,将由财政厅专设的绩效评价处进行绩效跟踪,最后还有审计部门进行监督,确保扶持资金落实到位。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竞争性的经济、法制的经济、是强者更强、弱者需要政府保护的经济。”黄龙云说,“我们过去财政资金的分配基本上是行政分配,决策分配和领导分配。而财政资金永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满足不了政府的需要。采用市场化运作的公开竞标方式,将分散的产业转移资金集中起来,让参与者公开竞争财政资金。这不但是财政资金分配的一种创新和开发,也是我们广东对财政工作的一种把握。”

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曾志权认为,无论是最终胜出还是失败,参与竞争的地市都是此次改革的赢家。大家赢得了科学发展的新思路,赢得了加快发展的主观能动性,赢得了区域性的良性竞争、联动发展。

事实上,财政资金采用竞争方式分配只是广东省实施激励型财政机制的一方面。早在2004年,广东省财政对县级财政按照确保既得利益、促进收入增长、实行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原则,建立“确定基数、超增分成、挂钩奖罚、鼓励先进”的财政激励机制。之后的数据证明了激励型财政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各级地方财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省级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只做不说,做了再说”

实际上,从2004年起,广东财政就已经悄悄开始了“省管县”改革,目前全省的67个县已经基本在财政上实现了“省管县”。

“我们习惯只做不说,做了再说。”刘昆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广东省将逐步推进省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有序推进省对县财政直管和市县财政分治,最终实现由市管区,负责均衡市与区的财力,由省管市和县(市),均衡市县运作的基本财力,使财政管理层级从目前的省、市、县、镇四级转向省、市和县(市)两级;同时,积极推进镇(乡)财政和村级财务管理方式改革,全省大部分地区实行“镇财县管”和“村财镇代管”,规范镇(乡)财政收支和村级财务管理,提高基层政府和组织运转的财力保障水平,为“省管县”从“财政权”过渡到“行政权”改革打好基础。

2008年8月,原本属于广东省农业厅编制的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被整编制“搬”到了财政厅。该办副主任刘瑞麟称,这是他们为今后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每一个人,推动管理层级扁平化,提前准备的基础工作。

刘昆说,当前要按照省的部署,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大力实施“三促进一保持”战略,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广东能够在下一波经济增长周期占领制高点。要按照编制和实施有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的要求,制定具体措施,逐步探索建立推进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财力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他透露,今年财政支出要“有保有压”,保的是经济、民生,民生投入将占新增财政收入的76%;压的是党政机关行政支出,省级单位要实行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党政机关出国(境)经费预算“四个零增长”。

近年来,广东不断抓民生,每一次都走在全国前列。据悉,广东将集中投入1000亿元财政性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他们将进一步推进民生领域的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环境,调整激励型财政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同时推进县乡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镇乡财政和存积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范围。

同时,广东财政体制改革总体思路也将进一步深化:一是引入一次分配的竞争性原则;二是引入生态保护财政激励机制;三是逐步建立激励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四是研究制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五是推动管理层级扁平化。

刘昆笑说:“正如汪书记说的,广东今年最重要的就是‘干’,使政策变成现实,从而使得广东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继续保持快速增速,同时,也为下一轮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叩问非税膨胀 下一篇:农税笔记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