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时间:2022-06-13 11:55:07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摘 要:为了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传统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的不足,提出了多种改革措施。实践表明,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创新能力

自动控制原理是理工科院校自动化、机电以及测控等电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机械、动力等非电类专业必选的专业课程,授课覆盖面很广,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1]。自动控制原理以方法论为基础,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在实际控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能,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2]。传统的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实验学时偏少,实验类型单一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为了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有必要对传统的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要求。

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体系具体改革措施

1.1 设计基于Matlab的网络仿真实验系统

Matlab是美国Math Works公司开发的一款高级的数值分析、处理与计算软件,包含丰富的函数集合和各种工具箱,其中的控制系统工具箱(Control Systems Toolbox)针对线性时不变系统,实现常规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建模,是国际控制界目前使用最广的工具软件。仿真环境(Simulink)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向用户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4]。

设计基于Matlab-Simulink计算机仿真软件的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实验系统可以进行模拟仿真、计算机仿真、计算机实时控制等形式的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使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仿真软件Matlab进行系统设计和分析,开展综合性设计实验,辅助学生理解深奥的理论知识,掌握更为全面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方法,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培养。

1.2 多层次的实验类型设置

自动控制原理课堂教学是按照系统建模、系统分析与设计循序渐进地开展,但在实践教学中这些知识点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融合贯穿于各个实验之中。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多元化的实验类型设置,将实验分成理论验证性、系统设计性和综合性三个层次,让实验结合工程应用背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理论验证性实验

理论验证性实验是在基础实验室进行知识和原理的演示和验证,实验内容包括典型环节的模拟、动态性能、稳定性以及稳态误差等自动控制原理的核心知识点,要求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分析,掌握基本的概念,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基础实验既可以使用以模拟电路为基础的传统实验箱,又可以用基于Matlab的网络仿真平台,两种实验方式相结合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际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熟练掌握各种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性能,又可以掌握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2)系统设计性实验

系统设计性实验可以由教师给出题目或者学生自主命题,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只给出实验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而实验步骤和方法由学生自主设计,期间可以和教师讨论实验结果以及有疑惑的地方。通过这种自主设计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设计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直至最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给定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要求分析系统各方面的性能,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自动控制原理知识,如单节倒立摆控制系统要求学生从理论上对单节倒立摆系统建模,采用PID算法设计调节器,在Matlab平台仿真获得适当的PID参数范围,并对实际的单节倒立摆控制系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1.3 增加实验学时

实验教学是工科院校重要的教学环节。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理论性很强,要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必须设置相应的实验、上机等实践性教学环节[5],以前我们只设置了8学时实验和上机教学,由于时间限制,只能完成基于实验箱的模拟验证性实验,学生按部就班地、被动地完成实验内容,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有必要增加实验学时,让学生有时间和机会完成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4 修订实验大纲

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也必须重新设计、调整和规划,体现实验课程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由于在传统实验箱的基础上,增设了基于Matlab-Simulink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实验,同时还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类型,因此,实验项目增多,实验内容扩大,实验大纲必须随之调整,以满足现代实验教学的需要。

(2)在具体的实验内容设置上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专业背景,联系实际。在实验中,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理论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增大系统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内容。

(3)在实验指导书中,对验证性实验有完整的实验目的、要求和步骤;但对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只提实验要求和目的,而不提供具体的实验步骤,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设计实验方法;同时,对有的实验还可以扩展一些加深、加宽的内容,对部分实际动手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1.5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以往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样都是按照课表安排上课,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循规蹈矩地做,一方面,时间紧,不灵活;另一方面,助长了学生的惰性,束缚了他们的自我发展和创新思维,因此需要做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开放。根据目前高校的情况,所有实验完全开放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验证性实验可以仍然按照旧的模式进行,而部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可以进行开放式教学,学生首先在校园网上选课并预约实验时间,实验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提供协助和指导[6]。同时,实施灵活的实验教学方法,设计了教师示教型、学生独立完成型、学生小组合作型三种形式的实验方式,因材施教。对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给定实验题目进行实验,以教师示教为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自己开发实验,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本次改革的特点

2.1 基础实验与提高实验相结合

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不但设置了巩固反馈机制、动态特性、稳定性等自动控制原理的核心理论知识的基础实验项目,还增设了扩展要求和选做实验,

(下转页)

(上接页)

例如:开设倒立摆控制实验、单容/双容液位控制实验等提高实验项目,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特点的学生的需要。

2.2 软件仿真与硬件实物相结合

依据电气信息学科与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的特点,要求电类学生既要懂硬件也要懂软件,要“一手软一手硬”“软硬兼施”。既能熟练地用常规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研究,也能用先进的仿真平台进行理论分析。为此,要设计基于Matlab的网络仿真实验系统,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研究,也给教师教学提供一个好的辅助平台。

2.3 实验技能与工程能力相结合

“三实一创”(实训、实验、实习、创新)是本课程实验教学的指导方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实验方法的规范和实验技能的熟练掌握,同时注重方案设计,问题的分析判断,将原理与实验结果相结合的分析等工程能力培育,让学生比较全面地接受工程训练。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措施,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实验手段,加深和拓宽了实验内容和实验层次,增强了实验的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第五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田思庆,吴桂云.“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1):112-114.

[3] 刘振全,薛薇,齐国元.自动控制理论课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2):90-92.

[4] 王艳秋.基于MATLAB教学平台的自动控制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8(1):122-124.

[5] 张燕红.基于“卓越计划”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7):47-48.

[6] 宋亚男,徐荣华.参与式教学方法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J].广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1):111-115.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分析 下一篇:高平台工学结合,创共赢互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