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14 20:30:59

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频率自动控制;模拟频率合成;数字频率合成;PLL; PWM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12-01

一、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趋势

频率自动控制系统在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于稳频及锁相。频率自动控制的频率合成法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三个过程:

一个是直接模拟合成频率,这种方法是直接利用备品,分频,混频及滤波,从单一的或者几种参考频率中产生多个所需的频率,该方法频率转换时间短,但是体积大、功耗大,现在基本淘汰;第二个就是用锁相环合成频率,这种方法是现在用的比较广泛的,通过锁相环来完成频率的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这种方法结构简化、便于集成,且频谱纯度高,但是高分辨率和快速转换速度之间不能够很好地同时达到,所以,一般用于大步进的合成频率技术中;另一个方法直接数字合成频率,与前两者相比,这种方法有着更多的有点:简单可靠、控制方便,且同时具有很高的频率分辨率和快速转换速度,可以实现可编程和全数字化,控制灵活方便,并具有极高的性价比,现在已经较广泛的应用于电信电子领域,是实现设备全数字化的关键技术。

此外,通过脉冲宽度调制技术也能进行频率的改变。脉冲宽度调制(PWM)是一种模拟控制方式,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广泛应用在测量、通信到功率控制与变换的领域中。随着电子技术发展,脉冲宽度调制技术也出现了多种,包括:等脉宽PWM法、随机PWM、SPWM法等众多技术。

自动频率控制系统的关键是一个高精确度的测频和控制技术,为了更高的精确度,频率自动控制已经开始朝着混合式技术方向发展,把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优势最大化,缺限最小化。

二、几种频率合成技术原理及特点

(一)直接模拟频率合成(DAFS)

这是最早使用的一种频率合成方法,它由模拟振荡器产生参考频率源,在京谐波发生器产生一系列谐波,然后经混频,分频和滤波等处理产生大量的离散频率。直接模拟频率合成方法的优点是频率转换时间短,相位噪声低。缺点是由于采用大量的混频,分频,倍频和滤波等模拟硬件设备,使产品的体积大,成本高,结构复杂,容易产生杂散分量,大多数硬件的非线性影响难于抑制。

(二)锁相环频率合成(PLL)

锁相环频率合成技术中,利用锁相技术实现频率的加减乘除运算,即把一个或多个基准频率源,通过谐波发生器,混频和分频等一系列非线性器件,产生大量的谐波或组合频率,然后利用锁相环把压控振荡器的频率锁定在某一个组合频率上,由压控振荡器间接产生所需要的频率。

锁相环频率合成也包括模拟式和数字式,实际应用中大多应用数字式,数字式锁相环频率合成技术,锁相环路相当于一个窄带跟踪滤波器,因此能很好的选择所需要的信号,抑制杂散分量,且避免了大量使用滤波器,十分有利于集成化和小型化。而且一个良好的压控振荡器具有高的短期频率稳定性,而标准频率源具有高的长期频率稳定度,这两者结合形成的信号长期稳定度和短期稳定度都很高,但是缺点是频率转换时间较长,单环频率合成器的频率间隔不可能做的很小,且系统内的压控振荡器带来的新的噪声也比较大。

(三)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FS)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是频率合成技术的一次革命,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由相位累加器,波形储存器,D/A和低通滤波器构成。时钟频率给定后,输出信号的频率取决于频率控制字,频率分辨率取决于累加器的位数,相位分辨率取决于波形存储器的地址线位数,幅度量化噪声取决于波形存储器的数据位字长和D/A转换器的位数,这样合成信号的频率,相位和幅度都可由数字信号精确表示。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有着众多优点:极高的稳定度,极高的频率分辨率,超高速的频率转换时间,变频相位连续,相位噪声低,全数字自动化控制,可以合成任意波形,集成度高,容易实现小型化。但同时也有两个无法完全避免的缺点:输出带宽受限和输出杂散较大。

(四)随机PWM

早期大功率晶体管主要为双极型达林顿三极管,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随机PWM诞生,其原理是随机改变开关频率使电机电磁噪音近似为限带白噪声(在线性频率坐标系中,各频率能量分布是均匀的),尽管噪音的总分贝数未变,但以固定开关频率为特征的有色噪音强度大大削弱。因此,即使在绝缘双极性晶体管己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在载波频率必须限制在较低频率的场合,随机PWM仍然有其价值;此外还说明了消除机械和电磁噪音的最佳方法不是盲目地提高工作频率,随机PWM技术提供了一个解决这种问题的全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杨j,鲍景富.现代频率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J].电讯技术2007(2).

[2]董云.模拟锁相环电路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6).

自动控制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PLC 自动控制技术 应用措施

当前,国家工业生产水平受到广泛重视,主要因为其决定社会与国家的经济效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全面分析PLC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特点,并且根据其实际应用需求制定完善的措施,进而提高其应用效率c质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PLC自动控制技术分析

PLC自动控制技术是当前工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应用效率,进而达到良好的生产效果。具体技术概述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PLC自动控制技术基础结构。PLC自动控制技术是将计算机作为基础的控制装置,核心硬件部分为CPU、储存器等,可以支持系统的有效运行。同时,PLC中输入单元可以与CPU相互连接,输出单元也可以与相关输出设备相互连接,通信接口与各类编程器、外部设施等相互连接。根据对各个部件连接方式的分析,可以将PLC自动控制设备分为整体式与模块式,整体式可以将所有部件集成在一起,模块式可以将各类部件分为几个模块封装,在连接之后形成一个主体。

在PLC自动控制系统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硬件:第一,电源硬件。电源就是对PLC中的各个模块进行整流与稳压,将外部的电流转换为PLC内部电路所需要的直电流,进而提高其运行效率。第二,CPU硬件。就是在整个PLC中的核心为CPU,相当于整个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中枢神经,可以帮助PLC扫描周围的内容,进而完成相关工作。第三,存储器硬件。就是在PLC自动控制系统中用来编写与存储程序的硬件。

其次,PLC自动控制功能。在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过程中,其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对于PLC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主要就是建立相关软件平台,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等方式建立操作系统平台,进而提高其发展效率,同时,相关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此类方式对PLC输入信号进行处理,使得被处理后的信号有效传输到执行机构中,并且完成指定的动作。第二,制定完善的嵌入式与智能控制器方案,可以利用PLC固定控制软件将其安装在嵌入式的控制器中,进而将用户所编写的程序通过指定的协议传达到传输系统嵌入控制器中,进而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第三,制定传统的PLC控制方案,在此类方案中,PLC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成为一个硬件系统平台,使得相关软件可以安装到硬件系统中,进而将用户所编写的程序传输到硬件系统中,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措施

(一)控制开关量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所控制的点数可以达到上千个点,主要因为其可以与网络信息系统相互连接,因此,对任何点数都可以有效控制,同时,PLC自动控制系统所控制的逻辑问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例如:对相关系统即时与延时问题的控制,或是控制随机问题与顺序的问题,达到良好的问题解决效果。

(二)控制模拟量

PLC自动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有效控制压力与温度,进而形成连续变化的模拟量,使得具有连续性工业生产特点的系统得以有效控制。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有效应用PLC自动控制技术,将模拟量转化为无量纲的标准格式,在运算之后,通常情况下会产生一定范围内的标准值,一旦标准值不在相关范围之内,相关技术人员就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进而达到一定的应用效果。

(三)控制数字量

在PLC自动控制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对工业机床主轴的位移数字进行控制,确保可以提高其控制效率,达到一定的控制量,进而提高其发展效率,保证不会出现工业控制数字量的问题。

(四)数据采集

PLC在实际应用期间,其储存空间较大,虽然早期的PLC产品储存数据空间较小,但是,其可以有效储存一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持工业生产数据储存工作的运行,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五)监控系统

在应用PLC自动控制技术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全面分析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自检信号特点,保证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进而全面监控自动控制对象,如果自动控制对象较为复杂,就要确保监控动作执行的正确性,确保能够有效诊断控制对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系统故障率,一旦出现无法避免的故障情况,就要利用相关技术对故障进行排除,进而提高其运行效率,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在应用PLC自动控制技术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全面关注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手段,确保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应用PLC自动控制技术,在对其进行全面分析的情况下,优化工业生产技术体系,增强其实际发展效果,同时,技术人员还要阶段性的学习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措施,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冬.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风,2014,(14).

自动控制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字】:自动控制技术 模糊控制 鲁棒控制

1. 自动控制技术基本原理

自动控制技术是能够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附加装置(自动控制装置)使生产过程或生产机械(被控对象)自动地按照某种规律(控制目标)运行,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几个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位移和转速等)或加工工艺按照预定要求变化的技术。它包含了自动控制系统中所有元器件的构造原理和性能,以及控制对象或被控过程的特性等方面的知识;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控制用计算机(能作数字运算和逻辑运算的控制机)的构造原理和实现方法。自动控制技术是当展迅速,应用广泛,最引人瞩目的高技术之一;是推动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背景

自动控制技术有很强的应用背景,无论是在炼钢、轧钢、化工、石油、电力等工业上,或是造纸、纺织、皮革和食品等工业上;无论是在航空、航海、汽车和铁路运输工业和国防工业上,或是图书资料的管理、实验室技术设备上都得到广泛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研究原子能的应用,研究飞机和导弹的空气动力和结构强度也是有用的。没有应用背景的“控制理论”就缺乏生命力。如何巧妙地运用控制的基础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和研究控制理论本身不同的另一种创造性工作。

3.自动控制应用实例

3.1鲁棒控制

鲁棒控制(Robust Control)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上世纪60年代,状态空间结构理论的形成,与最优控制、卡尔曼滤波以及分离性理论一起,使现代控制理论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在过去的20年中,鲁棒控制一直是国际自控界的研究热点。

所谓鲁棒控制,是使受到不确定因素作用的系统保持其原有能力的控制技术。鲁棒控制的主要思想是针对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设计一个确定的控制律,使得对于系统中所有的不确定性,闭环系统能保持稳定并具有所期望的性能。

具有鲁棒性的控制系统称为鲁棒控制系统。一般鲁棒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以一些最差的情况为基础,因此一般系统并不工作在最优状态。

根据对鲁棒控制性能的不同定义,可分为稳定鲁棒性和性能鲁棒性。

3.1.1鲁棒稳定性(绝对稳定性)

鲁棒稳定性是系统受到扰动作用时,保持其稳定性的能力。这种扰动是不确切知道的,但是是有限的。稳定性是对一个系统正常工作的起码要求,所以对不确定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检验是必要的。因为传统的设计方法不具有保证鲁棒稳定性的能力,包括七十年展起来的各种方法,INA(逆奈氏阵列)、CL(特征轨迹)、LQR(线性二次型调节器)等,都不能保证系统的鲁棒稳定性。从九十年代起,大多数飞机、导弹、航天器都提出了鲁棒性要求。鲁棒稳定性分为频域分析及时域分析两类,每一类又包含多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鲁棒稳定性分析方法有:

1)矩阵特征值估计方法; 2)Kharitonov方法; 3)Lyapunov方法; 4)矩阵范数及测度方法。

3.1.2性能鲁棒性(相对稳定性)

对不确定系统,仅仅满足鲁棒稳定性要求是不够的。要达到高精度控制要求,必须使受控系统的暂态指标及稳态指标都达到要求。按名义模型设计的控制系统在摄动作用下仍能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则说该系统具有性能鲁棒性。大多数设计方法不能保证性能鲁棒性,因而对不确定系统进行性能鲁棒性的检验是必要的。性能指标的鲁棒性分析方法也可分为频域和时域两种,使用何种性能指标,要视提出的性能指标是在频域还是在时域而定。性能鲁棒性有时又称为相对稳定性、D-稳定性等。所谓D-稳定性,即为了保证系统的性能,要求在摄动作用下,系统的闭环特征值保持在某个区域D 内。

3.2模糊控制

在传统的控制领域里,控制系统动态模式的精确与否是影响控制优劣的最主要关键,系统动态的信息越详细,则越能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然而,对于复杂的系统,由于变量太多,往往难以正确的描述系统的动态,于是工程师便利用各种方法来简化系统动态,以达成控制的目的,但却不尽理想。换言之,传统的控制理论对于明确系统有强而有力的控制能力,但对于过于复杂或难以精确描述的系统,则显得无能为力了。因此便尝试着以模糊数学来处理这些控制问题。

一般控制系统的架构包含了五个主要部分,即:定义变量、模糊化、知识库、逻辑判断及反模糊化,底下将就每一部分做简单的说明:

1)定义变量:也就是决定程序被观察的状况及考虑控制的动作,例如在一般控制问题上,输入变量有输出误差E与输出误差之变化率CE,而控制变量则为下一个状态之输入U。其中E、CE、U统称为模糊变量。

2)模糊化(fuzzify):将输入值以适当的比例转换到论域的数值,利用口语化变量来描述测量物理量的过程,依适合的语言值(linguisitc value)求该值相对之隶属度,此口语化变量我们称之为模糊子集(fuzzy subsets)。

3)知识库:包括数据库(data base)与规则库(rule base)两部分,其中数据库是提供处理模糊数据之相关定义;而规则库则藉由一群语言控制规则描述控制目标和策略。

4)逻辑判断:模仿人类下判断时的模糊概念,运用模糊逻辑和模糊推论法进行推论,而得到模糊控制讯号。此部分是模糊控制器的精髓所在。

5)解模糊化(defuzzify):将推论所得到的模糊值转换为明确的控制讯号,做为系统的输入值。

4.自动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自动控制技术发展迅猛,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使人们籍助于许多使能技术的进步和一些开发工具的扩大,将人们构思的自动操作得以付诸实现。如网络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等均属于自动化控制技术中的使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正向着网络化、集成化、分布化、节点节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模糊控制?,李士勇,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王娟,张涛,徐国凯,电子工业出版社

3.?自动控制技术?,肖建章,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作者信息

张轶,男,汉族,内蒙古包头人,郑州大学给水与排水工程2012级本科生

自动控制技术范文第4篇

1.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照明控制技术已逐渐走入万千的家庭之中。 该技术自20世纪提出以来,经不断发展完善,已成为建筑、家居领域中的主流技术之一,许多国家纷纷将其列入照明技术的重点项目。采用自动照明控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节约能源,自动照明控制系统借助各种不同的“预设置”控制方式和控制元件,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实现节能目的,多种照明控制方式,可以使同一建筑物具备多种艺术效果,为建筑增色不少。自动照明自动控制系统不但能够节约资源减少维护费用,改善照明质量,还可以实现楼宇自动照明控制。通过照明控制可以对建筑空间的色彩,明暗进行调整,创造出不同的意境和感观效果,还能够改善照明的环境,为人们工作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可以预见,自动照明控制系统将会给我们提供更加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1]。 2.基本原理 从目前掌握的技术来看,与传统照明控制系统相比较,自动照明控制系统采用主电源经可编程控制模块后输出供照明灯用电,灯的开关和调亮、调暗由可编程多功能按键面板控制,控制模块与按键面板之间通过一条低压控制总线相互连接起来。控制模块和按键面板内部有微处理器,存贮器和控制总线的接口电路,它们完全处在低压情况下工作,所有控制器和面板都可通过编程实现对各灯路的亮度控制,于是就可产生不同的灯光场景和系统控制的效果。此外,无线网络的通讯功能,使得人们可以通过遥控器、电脑、PDA等多种方式来对自动照明系统进行控制。与传统的照明方式比较,自动照明控制技术设计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光源,灯具,核心硬件设计,通信设计及照明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 通过对这这几个部分的连接以及应用,来完成自动照明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利用先进电磁调压及电子感应技术,对供电进行实时监控与跟踪,自动平滑地调节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幅度,改善照明电路中不平衡负荷所带来的额外功耗,提高功率因素,降低灯具和线路的工作温度,从而达到优化供电目的[3]。 3.实现过程 所谓自动照明控制系统,其实就是根据某一区域的功能、每天不同的时间、室外光亮度或该区域的用途来自动控制照明。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进行预设,即具有将照明亮度转变为一系列设置的功能。这些设置也称为场景,可由调光器系统或中央建筑控制系统自动调用。在家庭内使用时,可以采用集成中央控制器的形式,并带有一个触屏界面[4]。 照明控制系统分为独立式、特定于房间式或大型的联网系统,在联网系统中,调光设备安装在电气柜中,由诸如传感器和控制面板组成的外部设备网络来操作。联网系统的优势是可从许多点来控制不同的房间或区域。在家庭中,可以在靠近主进口的墙上安装一个控制面板,以此作为多个房间的主控制点。 联网系统还具有标准的串行端口,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地集成到中央控制器中。这些接口通常是双向的,因此,中央控制器可以请求亮度变化然后确认操作。从照明系统得到的信息还可以用来确定电能消耗或在屋子空着时模拟将来的实际场景。独立的调光器也可以通过红外遥控器与中央控制器通信,但只能进行单向操作,无法确定请求的操作是否已发生[5]。 4.结论 自动照明控制方式不仅延长光源寿命,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而且大大减少更换灯管的工作量,降低了照明系统的运行费用,管理维护也变得简单了。本次研究自动照明控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节约能源,借助各种不同的“预设置”控制方式和控制元件,运用可变程序控制器来实现对照明电路的自动控制,来达到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多种照明控制方式。使照明不单纯地为满足人们视觉上的明暗效果,更应具备多种的控制方案,使建筑物更加生动,艺术性更强,给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美感。

自动控制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PID自动控制技术 转炉自动化 应用

一、PID控制原理

ID控制器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约70年的历程,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工业自动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主要在于其自身所具备的结构简单、稳定性能强、调节方便、可靠等优点。在工业自动控制过程中,一旦出现无法完全掌控被控制对象的结构以及参数的情况,此时应用便利的PID控制技术可以对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及参数进行判断,而判断的主要依据则是经验和现场调解。PID控制和PID调节是目前国内外工业自动控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调节器控制规律,它们也被称之为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

PID自动控制技术主要有三种控制方式,包括开环、闭环、复合等方式,各种控制方式具有其一定的优势特点,并且能够在不同生产现场中有所应用。目前,以闭环自动控制方式最为普遍。基于PID自动控制技术的控制原理是:系统输入定值之后,系统能够自动输出差值,并将数据传递会控制器中,进而作用于受控对象,以确定合理的数值。在闭环控制方式作用下,能够提升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进而反应更为精确的控制数据。PID自动控制技术的调节方式主要有比例调节、积分调节、微分调节三种。相关操作人员根据生产实际而设定合理的参数值,进而使控制系统充分发挥调节性作用。

二、选择控制器P、I、D项

在进行具体过程控制时,确定并选用恰当合理的控制或控制组合能够满足现场控制的需要,同时也能够让现场过程值在较为理想的时间内跟定SP值。下面笔者将对PID各种控制规律的控制特点进行简单的归纳与总结。

1、比例控制规律(P)

比例控制规律(P)的优点在于能够较快地克服其他因素对过程控制的影响,它的作用对于输出值来说比较快,但无法很好地稳定在一个理想的数值。比例控制规律(P)也会造成一些不良的结果,即在有效克服扰动影响的同时会出现余差,正因为如此,其不适合应用于控制通道滞后较大、负荷变化较大、控制要求较高以及不允许被控参数有余差的场合。

2、比例积分控制规律(PI)

比例积分控制规律(PI)是目前工业自动控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控制规律,它能够在比例的基础上将余差消除,但其与比例控制规律(P)一样,比较适用于控制通道之后较小、负荷变化不大的场合。

3、比例微分控制规律(PD)

比例微分控制规律(PD)比较适用于容量滞后或时间常数较大的控制通道,在微分项设置得到的情况下将微分引入并参与控制能够有效促进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提高。比例微分控制规律(PD)还可以促进整个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提高与动态偏差的减小。

4、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PID)

相较于以上三种控制规律,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PID)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控制规律,它既能够在比例的基础上引入积分,进而实现消除余差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加入能够促进系统稳定性提高的微分作用。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PID)比较适用于控制通道时间常数或容量滞后较大、控制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工业生产中的温度控制等。

三、PID自动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及效果

在炼钢过程中, 对自动化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炼钢工作中, 转炉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 且在生产过程中难以有效控制。随着PID自动控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有效应用于转炉自动化中, 使炼钢工厂实现良好的自动化控制, 进而提高生产效率。然而,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PID自动控制技术水平得以提升, 且在转炉自动化中有着进一步的应用。

1、PID自动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

炼钢过程中,其生产流程相对较为复杂,现场设备较多,因而对自动化技术有着更高的要求。将PID自动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转炉自动化中,能够满足炼钢过程对自动化技术的实际需求,实现精确控制,可以适应多种恶劣环境。基于此,有关人员加强对PID自动控制技术在转炉自动化中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

1.1 PID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生产现场中

在转炉自动控制系统中,要确保控制效率,必须对氧气压力与流量、氮气压力与流量等方面的参数值加以合理设置,以确保控制系统能够正确输出相关数值,为操作人员提供工作依据。在控制系统中,如若设定值不同,则氧气或氮气的压力及流量值则会随之改变,信号输出模块的信号也具有差异性。基于PID自动控制技术的生产现场,相关人员能够对相关参数值进行PID控制计算,并合理设定,有利于提升控制系统的控制效率。调节控制系统主要由内部信号和外部信号进行初始值定值,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对定值进行处理,能够识别误差信号,而PID技术此时发挥着数值处理的调节作用。基于此,工作人员可以对生产中的手动工作状态与自动工作状态加以判定。由此可见,将PID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现场中,能够对相关参数值加以确定和合理设置,进而自动控制对象,并随着调节阀的开度变化而有效变化。

1.2 PID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编程中

PID自动控制技术在编程中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例如:在氧枪吹氧量编程中,编程人员需要根据现场环境而对氧气流量加以有效调节,主要分为远程操控、手动操控和自动操控三种方式。基于传统技术条件下的编程虽然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但数据精确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效率。然而,在PID自动控制技术的影响下,氧气调节阀的开度通常为50%,并以50为技术,向上调节。在吹炼中,氧枪吹氧量值为1500m3/h。在编程条件下,能够输出精确数值,为工作人员提供有力参考。

2、PID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效果

将PID自动控制技术有效应用于转炉自动化系统中,能够进一步加强生产现场的控制能力,因而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尤其转炉氧枪系统对PID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够满足生产阶段对氧气压力、流量、氮气流量与压力等方面的实际需求。相关工作人员通过PID控制算法对转炉自动化的开度值进行明确计算,且在炼钢应用过程中,直接对数值调整为精确值,进而实现自动化控制。通过将PID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转炉自动化中,能够对转炉加以有效控制,充分发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积极作用,对生产实现控制。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PID自动化控制技术将不断精进,且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为炼钢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炼钢行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提高其生产效率,能够满足国家发展与建设的需求。随着PID自动控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炼钢生产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沈霞.基于模型驱动PID控制的300MW循环流化床机组负荷协调控制系统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4.

[2]毛晓文.基于模糊PID控制和在线检测技术的绿茶杀青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14.

[3]程禹.基于湿式离合器的扭矩辅助型AMT控制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4.

自动控制技术范文第6篇

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自动控制技术 农业自动化

由于历史、观念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 我国传统农业机械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已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的科技进步。近些年来, 自动化的研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自动控制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把计算机技术、微处理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结合起来, 应用于传统农业机械, 极大地促进了产品性能的提高。我国农业部门总结了一些地区的农业自动化先进经验(如台湾地区的农业生产自动化、渔业生产自动化、畜牧业生产自动化及农产品贸易自动化)的开发与应用情况, 同时也汲取了国外一些国家的先进经验、技术, 如日本的四行半喂人联合收割机是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装置在半喂人联合收割机中的应用,英国通过对施肥机散播肥料的动力测量来控制肥料的精确使用量。这些技术和方法是我国农业机械的自动化装置得到了补充和新的发展, 从而形成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自动化控制技术。

一、已有的农业机械及装置的部分自动化控制

自动化技术提高了已有农业机械及装置的作业性能和操作性能。浙江省把自动化技术应用于茶叶机械上, 成功研制出6CRK-55型可编程控制加压茶叶揉捻机, 它利用计算机控制电功加压机构, 能根据茶叶的具体情况编制最佳揉捻程序实现揉捻过程的自动控制, 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茶叶机械上的首次成功应用。

1.应用于拖拉机

在农用拖拉机上已广泛使用了机械油压式三点联结的位调节和力调节系统装置, 现又在开发和采用性能更完善的电子油压式三点联结装置。

2.应用于施肥播种机

根据行驶速度和检测种子粒数来确定播种量是否符合要求的装置, 以及将马铃薯种子割成瓣后播种的装置等。

3.应用于谷物干燥机

不受外界条件干扰, 能自动维持热风温度的装置停电或干燥机过热引起火灾时, 自动掐断燃料供给的装置。

二、微灌自动控制技术

我国从20世纪年50代就开始进行节水灌溉的研究与推广据统计。到1992年, 全国共有节水灌溉工程面积0.133亿m2, 其中喷灌面积80万m2, 农业节水工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灌溉管理自动化是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手段, 高效农业和精细农业要求必须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采用遥感遥测等新技术监测土壤墒性和作物生长情况, 对灌溉用水进行动态监测预报, 实现灌溉用水管理的自动化和动态管理。在微灌技术领域, 我国先后研制和改进了等流量滴灌设备、微喷灌设备、微灌带、孔口滴头、压力补偿式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过滤器和进排气阀等设备, 总结出了一套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微灌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 建立了一批新的试验示范基地。在一些地区实现了自动化灌溉系统, 可以长时间地自动启闭水泵和自动按一定的轮灌顺序进行灌溉。这种系统中应用了灌水器、土壤水分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电线等。

三、自动控制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精准农业是在传统农业与农业机装备技术上, 运用高新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农业较传统农业其先进之处主要是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家与决策知识系统, 实现农业生产的定位、定量、定时, 做到精耕细作和由于农业水土管理区管理点较为分散, 用传统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信息传输精度差、速度慢。把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采用现代方法进行自动化监控和管理非常必要, 如在渠系、灌水、泵站等方面实现自动化监控与管理。农业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进一步发展精准农业重点发展节水、节肥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自动化控制, 实施精准灌溉、精准施肥, 提高水资源和化肥资源的利用率。精细设施农业主要发展以温室为主的自动控制系统智能化研究, 从而现降低成本、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这有助于我国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 是发展持续农业的重要途径。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农业自动化领域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一个相当新且发展十分迅速的研究领域, 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在农业计算机视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如农业种质资源管理、获取作物生长状态信息、农产品自动收获、农产品品质鉴定等。英国开发研制的采摘蘑菇机器人, 在定位蘑菇采摘点和测量时, 已经利用了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已开始应用, 但在设施农业、虚拟农业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应进一步加强、加快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自动控制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字】自动控制技术;卷烟制丝设备;控制;应用

引言

洛阳卷烟厂制丝车间是2007年底完成的卷烟生产车间,制丝线的设备广泛采用现代化的自动控制技术,在制丝线管控系统中采用集中——分散形现场总线控制方式,分为设备控制层、集中监控层和生产管理层。

在制丝线管控系统中大量应用了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网络结构相互支持,又相互独立,在控制层出现故障,系统自动将控制权限交予设备层,双重保障制丝车间的正常生产。

现场总线是指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简单说,现场总线就是以数字通信替代了传统4-20mA模拟信号及普通开关量信号的传输。

工业以太网是基于IEEE 802.3 (Ethernet)的强大的区域和单元网络。利用工业以太网,SIMATIC NET 提供了一个无缝集成到新的多媒体世界的途径。企业内部互联网(Intranet),外部互联网(Extranet),以及国际互联网(Internet) 提供的广泛应用不但已经进入今天的办公室领域,而且还可以应用于生产和过程自动化。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具有交换功能,全双工和自适应的100M波特率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符合IEEE 802.3u的标准)。

1、自动控制技术的特点

现场总线的特点是现场控制设备具有通信功能,便于构成工厂底层控制网络。通信标准的公开、一致,使系统具备开放性,设备间具有互可操作性。功能块与结构的规范化使相同功能的设备间具有互换性。控制功能下放到现场,使控制系统结构具备高度的分散性。

现场总线的特点及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全数字化通信;(2) 开放型的互联网络;(3) 互可操作性与互用性;(4) 现场设备的智能化;(5) 系统结构的高度分散性;(6) 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强。

2、工业以太网的技术特点

工业以太网技术具有价格低廉、稳定可靠、通信速率高、软硬件产品丰富、应用广泛以及支持技术成熟等优点,已成为最受欢迎的通信网络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太网进入了控制领域,形成了新型的以太网控制网络技术。这主要是由于工业自动化系统向分布化、智能化控制方面发展,开放的、透明的通讯协议是必然的要求。

2.1Ethernet是全开放、全数字化的网络,遵照网络协议不同厂商的设备可以很容易实现互联。

2.2以太网能实现工业控制网络与企业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形成企业级管控一体化的全开放网络。

2.3软硬件成本低廉,由于以太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支持以太网的软硬件受到厂商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有多种软件开发环境和硬件设备供用户选择。

2.4通信速率高,随着企业信息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复杂程度的提高,对信息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时甚至需要音频、视频数据的传输,目前以太网的通信速率为10M、100M的快速以太网开始广泛应用,千兆以太网技术也逐渐成熟,10G以太网也正在研究,其速率比目前的现场总线快很多。

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在这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快速而有效的通信管理网络,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更加迅速,也更加成熟,由此保证了以太网技术不断地持续向前发展。

3、制丝加工设备控制层的组成

制丝生产线根据工艺流程进行分段,分为真空回潮段、制叶片段、制叶丝段、制梗丝段、掺配加香段、贮丝段、香料厨房段。

各段有一个电控主柜,采用PLC和现场总线控制分段设备,各主站又通过工业以太网以光纤环网结构组成。主站控制分为控制柜、分布式i/o控制箱、电子称、水分仪、智能仪表、现场操作站op等组成,这些子站又称为网络节点。现场总线将网络节点设备连接在一起,各阶段可互相交换数据,共同完成自动化控制任务。主控制柜采用西门子S7系列416-2DP的plc,现场分布式I/O子站采用ET200S采集开关量模拟量信号,通过负载馈电器和变频器来控制电机运行。

各段PLC主站和其下子站的ET200S、变频器、水分仪、智能仪表等通过PROFIBUS-DP或者PA网络和CPU通讯。PLC主站之间通过CP343-1以太网卡,通过OSM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由光纤组成环网。

变频器主要采用丹佛斯VLT5000系列和FC302系列,在设备控制层中,变频器作为特殊的DP从站使用。在STEP7软件下安装变频器GSD文件,将变频器挂在DP网络上,使用PPO type 3通讯,包含2个输入字和2个输出字,通过交换数据,实现PLC对变频器的自动控制。

不需变频调速的电机使用高性能馈电器进行控制,西门子高性能馈电器可免去电机保护开关、接触器、大量输入输出接线,仅需ET200S模块化组件,可简化箱内布线、设计,加快控制系统设计和生产周期。

PLC控制程序结构合理,可根据实际工艺路径按照最小工艺灵活开机,不必整段进行启停。针对筒类需要预热的设备,生产开始前进行单机预热,附联设备不做启动连锁。在制丝线的工艺段空车启动时,采用倒序启动,当物料到达该设备时设备才开始运转(预热类设备除外),途中故障再启动自动转为顺序启停。对于切叶丝机类设备的上游和下游设备分段启动,有独立的启动单元。

4、取得效果

自动控制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自动控制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186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很多国外先进技术不断被引进,我国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使得自动化生产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如今,自动控制技术已经成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自动化水平决定了生产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生产力,需要继续改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自动控制的技术水平。

1 我国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自动控制技术的分类及特点

目前主流的自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工业PC、PLC以及DCS,在工业生产自动控制中这三者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PLC一直以来都是自动控制技术的主流,长期在该技术领域居于主导地位。DCS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十年的发展使得DCS在我国成为主流自动控制技术之一,但当前我国所使用的DCS产品依然以国外产品为主。工业PC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一种新的自动控制技术,其价格相对便宜,因此在近年来不断受到青睐。

1.2 当前我国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自动控制技术的作用来看,该技术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以,自动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时也应当围绕着上述两个方面进行。盲目实行自动化的做法并不可行,并且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际应用中都不再会有盲目实行自动化的问题。但由于在一些情况下,无法有效地权衡相关问题,导致目前我国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依然存在宏观发展思路不清晰、效益水平较低的问题。从设备的技术水平来看,也能看出目前我国自动控制技术的现状。很多国产的自动控制设备,虽然实现了自动控制的基本功能,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节省了生产成本,但是精确性、实用性、可靠性等较差的问题也非常严重。这些问题将会导致自动控制技术的有效性整体降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设备开工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比例也相对较低,很多制造领域如服装、玩具等手工制造仍然占据很大的比重,自动控制技术难以有效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去。

2 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1)工业PC将成为工业控自动化的基础。工业控制自动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依次为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长期以来,前者主要由PLC和DCS参与,而后两者主要由各种进口过程计算机或小型计算机组成,但其价格一般较高。上世纪末,计算机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迅速被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与此同时,工业PC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对于工业控制自动化的观念的转变。近年来,工业PC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PLC技术相辅相成,并且其可靠性可以达到PLC的水平。从当前我国工业控制的整体形势来看,工业PC将会成为工业控制自动化的基础,并且这种基础性的地位将会逐步成为主流。

(2)PLC将趋于微型化、网络化和开放化的特点。一直以来,PLC都是工业控制自动化的主力军,其特点是控制便捷、可靠性高、控制精度高等。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PLC的地位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的冲击。在工业PC产生的时候,有些人就认为工业PC可能会完全取代PLC,但事实否定了这一预言。这说明了,PLC在自动控制技术领域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微型化、网络化和开放性是PLC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基于PLC自动化的早期,PLC体积大而且价格昂贵。但在最近几年,微型PLC(小于32 I/O)已经出现,价格只有几百欧元。随着软PLC(Soft PLC)控制组态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安装有软PLC组态软件和PC-based控制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得到增长。

(3)DCS系统将趋于测控管一体化。集散控制系统即DCS,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七十年代末被我国引进,生产商主要集中在德国、日本等。长期以来,我国所使用的DCS产品主要是从国外引进,国内产品少之又少。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过内产品所占有的份额逐渐提升。一项200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当时的国产DCS已经占到了35%。结合当前DCS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分析,笔者认为DCS系统将朝着测控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使得DCS系统逐渐趋于一体化、小型化以及开放化。与此同时,将会逐渐摆脱国外产品的垄断,国产品牌将会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力。

(4)相关设备将朝着小型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相关设备是工业控制自动化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很多自动控制设备的水平与自动控制技术的水平不符合,设备系统繁琐、操作不便、精度差以及可靠性差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这些问题都是制约着自动控制技术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自动控制技术相关设备将会朝着小型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控制的自动化水平更高,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 结语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工业生产中的自动控制技术主要有PLC、DCS以及工业PC。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宏观发展思路不清晰、效益水平较低以及相关设备缺乏有效地应用。根据自动控制技术的特点和目的,结合其发展历程及现状,笔者总结了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工业PC为基础、小型化、网络化以及开放化的PLC、测控管一体化的DCS以及微型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设备。笔者相信,自动控制技术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扮演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关键角色,并随着技术的变革而不断发展,以适应时代的潮流,在人类工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锡忠.浅析机电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2(03) :94-95.

[2]顾拥军.浅析自动控制技术的利用与前景[J].河北农机,2012 (06):61+63.

[3]方建智.自动控制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资讯,2012 (35):73.

[4]王科.自动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 2011(20):90.

[5]李尹罡,张国超.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12):195.

自动控制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自动控制技术;利与弊;二重性;影响

1.引言

自动控制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技术之一,也是21世纪最引人瞩目的高技术之一[1]。同时自动控制技术是当展迅速,应用广泛,是推动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如今技术、生产、军事、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将人类从复杂、危险、繁琐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控制效率。但人类运用自动控制技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面对愈来愈多自动控制技术的不利影响和困境,如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枯竭问题以及人类面临着可能被各种自动控制的武器毁灭的危险等等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自动控制技术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未来产业中具有双重价值,我们要理性看待自动控制技术在各产业中的意义,要看到正面作用也要看到负面作用,这对进一步自动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明确要求。

2.自动控制技术发展和应用分析

2.1自动控制技术发展历程分析

自动控制(automatic control)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40年代到60年代初,该阶段以市场竞争、资源利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适应批量生产需要等因素为需求动力。主要技术特点为各种单机自动化加工设备出现,并不断扩大应用和向纵深方向发展。60年代中到70年代初期,该阶段以市场竞争加剧,要求产品更新快,产品质量高,并适应大中批量生产需要和减轻劳动强度为需求动力。主要特点为主要以自动生产线为标志,在单机自动化的基础上,各种组合机床、组合生产线出现,同时软件数控系统出现并用于机床。70年代中期至今,该阶段以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普遍性问题愈发严重,要求自动化技术向其广度和深度发展,使其各相关技术高度综合,发挥整体最佳效能为需求动力。主要特点技术特点是把分散独立的单元自动化技术集成为一个优化的整体。

随着现代应用数学新成果的推出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适应宇航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跨入了一个新阶段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变参数的最优控制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以状态为基础的状态空间法。目前,自动控制理论还在继续发展,正向以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深入。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 自动控制的应用领域分析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几乎涵盖所有应用科学知识与技术的结合,领域范围及牵涉的科学知识与应用工具相当广泛,作为交叉学科,自动控制与其他很多学科有关联,尤其是数学和信息学,在制造,医药,交通,机器人,以及经济学,社会学中的应用也都非常广泛。自动化控制的应用领域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

1、工厂自动化控制,又称为生产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一贯作业的生产方式,从事有效率的产品生产。2、设计自动化控制,即利用电脑软件技术及应用,将所需设计的资料,转成控制程序或生产流程,而且以简单的图或语言,来表示或执行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的运作。3、实验室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自动化设备与电脑软件技术及应用,或可编程控制器等设备,结合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传感器,将实验室的控制程序或生产流程,及所需实验结果的资料,转成简单的图或语言,来表示或执行实验室的自动化控制作。4、检测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自动化的检测设备与电脑软件技术及程式应用,结合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传感器设备,能自动地检测样品,并将检测的物理量的资料,转成简单的图或语言,来表示检测结果。5、办公室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软件程式技术及应用,将办公室的文书资料或文书档案,做有效率的管理。6、家庭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自动化的设备与电脑软件技术及程式应用,结合家庭用设备,提高家庭舒适度与居家安全。7、服务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自动化的设备与电脑软件技术及程式应用,结合各式各样的自动化设备或传感器,监测、纪录、转接、通知、执行运作等,以供顾客或使用者,能快速处理相关作业或快速处理所遭遇的问题。

上述七大类自动化控制的范畴及其相关产品与设备,占社会经济产值相当比重,对国家社会经济影响很大,非常值得深思研究与发展应用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3、自动控制技术带来的弊端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在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驱使下把马车变成了轿车、火车、飞机,把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霓虹灯,从自给自足的手工生产到由部件到产品的全自动化生产,从有限的手工改变大自然到机械自动化改造大自然,相关领域的进步都离不开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尽管人类在改造大自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断纵深化发展,能源危机、资源短缺引起的冲突与战争从经济领域逐渐渗透到政治领域,不但如此,过度的开采利用自然资源也从根本上制约了未来经济的长足发展。在现有的严峻状态要下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划,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构建和谐社会,以生态资源的保护为出发点,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统一,防止过度依赖自动化技术,藉此实现社会经济的增长。

4、结束语

在经济高速发展、高新技术更新换代频繁的现代社会,自动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各个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2]。自动控制技术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必须认识到自动控制技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把握好了就可以为己所用,但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会伤害自己,而且危及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自动控制技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的利与弊思索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对待人类实践活动中应用自动控制技术的利与弊二重性,既不悲观,也不盲目乐观,毕竟发展是硬道理。因此人类在推进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同时,要实施绿色制造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提倡、引导和推进资源节约的现代生产模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建辉, 顾树生. 自动控制原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自动控制技术范文第10篇

目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逐渐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在企业产生及人们的日常工作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充分发挥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的优势,完善变频器数据分析工作,提高相关技术的应用水平,成为自动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将简要分析,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有效的促进PLC自动控制技术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PLC 自动控制技术 应用

在实际工作中,PLC自动控制技术作为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配置灵活的工业生产过程控制装置,对于工业生产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PLC自动系统中,结合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技术人员在当前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获得更好的技术应用方案,不断提高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水平。因此,在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及时的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方案的完善,不断的促进PLC自动控制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下去。

1 PLC自动控制技术概述

通常情况下,PLC作为一种可编程程序的控制器,其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在线编程,并通过微控控制、存储器、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等硬件构成。在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中,主要是由微控制器发挥核心控制作用,再由通信接口实现微控制器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传递,最终实现微控制器控制外部设备的工作目标。其中,PLC还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连接方式,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两个方面。为了更好的促进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通过对PLC自动控制技术本身进行深入分析,更加有利于制定有效的工作发展方案。因此,在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注重技术应用探究非常重要。

2 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

2.1 开关量的自动控制实现

在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中,开关量的自动控制实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M成内容。开关量的自动控制实现,主要是指PLC可以自动控制很多的输入输出点,对任意数量的点数实现基本的控制。其次,PLC控制的逻辑问题也较多,其中一些可掩饰性问题以及随机问题,其自身都可以实现控制。开关量的自动控制实现,是组成PLC自动控制技术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其应用中应关注的一个中发展问题。因此,重视开关量的自动控制实现,对于工业生产化工作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模拟量的自动控制实现

在实际工作中,模拟量的自动控制实现,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在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中,模拟量的自动控制实现主要是指其可以实现空气湿度、温度、速度等模拟量的控制,进而实现工业生产中的自动控制,对于实现工业自动化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次,PLC系统可以将工业生产中的相关模拟量转化成数字量,更加便于工业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数字量的自动控制实现

在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的范围研究中,数字量的自动控制实现,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数字量的自动控制实现,更加有利于自动控制与监测机床的主轴位数字量信息的采集与控制,进而为工业机械实现机械设备数字化自控控制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深入研究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内容,关注数字量的自动控制实现程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2.4 数据采集的自动控制实现

一般情况下,数据采集的自动控制实现,都是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的范围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在具体工作中,数据采集的自动控制实现,有利于人们高效的利用PLC系统中的庞大数据,在指定的工作区中,实现专业数据的有效利用。如何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促进数据采集的自动控制实现,也是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的关键所在。因此,在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中,重视数据采集的自动控制实现这一内容非常重要。

2.5 自动监控的实现

不断的实践工作表明,自动监控的实现,是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有效基础。在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中,自动监控的实现,促使其工作系统可以监测到很多的信号,及时、有效的处理监测到的信号,更加有利于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其次,自动监控的实现,也促使工业生产的整个过程的监控工作更加的顺利。因此,自动监控的实现,对于PLC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科技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随着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的扩大,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干扰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针对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PLC自动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性,成为发展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关键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工业生产工作的发展,重视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耿小强,李晓亮.工业中PLC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12).

[2]唐静.自动控制技术在客车里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22).

[3]李文灿.烟草行业中的自动控制技术探讨[J].时代农机,2015(05).

[4]刘晓琳.机电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4(16).

[5]张锡忠.浅析机电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2(03).

[6]中国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03).

[7]尹刚.浅析工程机电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21).

作者简介

韩晓雷(1981-),男,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现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校教师。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

作者单位

上一篇:风险投资主体范文 下一篇:企业成本核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