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台风"纳沙"特点及动力成因分析

时间:2022-06-13 09:29:52

强台风

[摘要]本文利用NCEP、欧洲中心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移动特点动力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的位置及强度变化决定了台风移向;低层冷空气与台风西北象限作用,低层水汽的辐合和输送、高层辐散和强烈的上升运动导致了暴雨灾害。

[关键词]强台风 移动路径 暴雨成因

[中图分类号] V321.2+2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41-1

0引言

强台风“纳沙”对广西的影响具有风大雨猛、影响范围大、强降水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据统计,“纳沙”共造成广西9市323.15万人受灾,死亡7人,失踪1人,直接经济损失26.88亿元,同时,“纳沙”带来的大风和强降雨天气也给农业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1过程概述

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Nesat)9月24日8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136.3°E, 14°N)生成,后逐渐向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靠近,强度逐渐增强。25日20时加强为台风,26日23时加强为强台风,27日7时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沿海登陆,27日11时减弱后14时进入南海东部海面,强度再次加强, 29日14时30分在海南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21时15分在广东徐闻鱼尾乡再次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0日5时“纳沙”减弱成为强热带风暴,11时30分在越南北部广宁沿海登陆,20时减弱为热带低压停止编号。

2“纳沙”移动特点分析

“纳沙”属西北移台风,前期移动路径摆动明显,先是往WN行进,平均移向达到310°,后突然转向WS方向,随后又转回WNW方向,强度增强至台风甚至强台风后WNW路径趋于稳定,登陆后强度减弱,西行进入南海东部海面强度再次加强,稳定向WN移动,平均移向285°,后期北折分量增大。

影响台风路径因子很多,主要取决于副高的位置及强度变化。24日 “纳沙”生成初期副高西脊点位置偏西,且呈方头状,“纳沙”沿ES引导气流方向移动,25日副高面积向西南扩展,台风路径随之转向WN,分析25日20时~30日的副高西脊点位置发现,25日20时~28日08时副高稳定且整体以东西向带状西移发展,脊线在20~24°N之间,西脊点逐渐移至107°E附近,此时“纳沙”位于副高南侧,受其边缘ES气流引导,向WNW方向移动,28日20时~30日副高减弱东退,至115°E相对稳定,台风“纳沙”已西进至副高西南侧,与副高西南侧间环流叠加,形成一支强劲的东南风急流,引导台风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

3暴雨成因

受强台风“纳沙”影响,9月29日8时至10月2日20时桂中、桂南普降暴雨到大暴雨,部分乡镇出现特大暴雨。据统计,降雨量超过500毫米的有7个乡镇;250~499.9毫米的有160个乡镇;100~249.9毫米有433个乡镇。广西中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出现了7~9级,阵风11级以上大风。与近50年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风雨强度对比,“纳沙”属严重等级。

3.1环境场配置

台风暴雨发生前,高空700百帕和500百帕高纬为两槽一脊形势,而影响亚洲大部地区是势力相当的贝加尔湖以西阻塞高压和鄂霍次克海高空深槽,槽底延伸至我国内蒙地区,中东部至河套一带西风槽的等压线较为密集,加之大型槽脊移动缓慢,利于北方冷空气堆积并不断向南扩散,低纬副高发展到相对稳定状态,“纳沙”位于其西南侧,受副高环流影响向WN移动,与副高间出现20 m/s的低空急流,对水汽的输送和积累有利。29日20时至30日随高空中高纬槽东移,槽后的干冷气流南下,副高东退至115°E附近,“纳沙”移动到副高西侧,低空急流在桂中出现拐点,广西尤其是桂中桂南开始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并维持。

3.2冷空气影响

据王洪勋、诸晓明等[1]提出台风登陆后与北方中高纬西风槽结合,低层冷空气与台风的西北象限发生作用,使台风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加强,结果导致了台风对流加强,在有充足的水汽条件下可引发强降水。这次过程也是一次典型的台风与北方冷空气相结合影响广西的过程,29日23时到30日,北方冷空气已经扩散南下影响南方大部地区,广西大部为偏北风,且从贵州至广西等压线密集,冷空气的大举扩散对“纳沙”北抬有压制作用,同时,偏北风汇入台风西北象限,使得台风西北侧的北风增大,台风环流增强,对流加强。由东南侧急流输送上来源源不断的水汽作用下,暴雨、大暴雨天气在广西产生并维持。

3.3水汽和动力条件

3.3.1水汽的输送和辐合

暴雨前,700百帕和850百帕形势图上可以看到广西和广东的东南气流明显增强,29日20时从广东至广西西部出现一支强劲的东南风急流,急流中心强度>22m/s,随台风西进为广西的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和辐合。30日20时,“纳沙”登陆越南减弱,急流通道位于广西中东部并呈SW向,中心强度略有减弱,但广西仍处在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的高值区,利于暴雨的持续。

3.3.2强烈上升和辐合辐散

上升运动是台风降雨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从垂直速度场发现,在台风中心附近,存在强烈的上升运动,由地面延伸至高空,29日20时上升运动较强,在500百帕出现一个强中心,上升运动中心值达到-96Pa/s,且台风中部及东侧的上升运动大值区与暴雨区相一致。分析29日20时中低层散度场,看到850百帕辐合最强,中心达到-57.3×10-5s-1,500百帕以上为强的辐散区,在广西大部处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重叠区中,出现了暴雨、大暴雨的天气。

4结语

(1)"纳沙"的移动路径与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变化有重要关联。

(2)低层冷空气与台风的西北象限发生作用,导致了台风对流加强,在有充足的水汽条件下可引发强降水。

(3)低层水汽源源不断的输送和辐合对台风暴雨的产生十分有利。

(4)暴雨区与辐合上升中心及高层辐散中心有较好对应。

参考文献

[1]王洪勋,诸晓明,张建海.冷空气侵入对台风"罗莎"暴雨增幅的作用.广东气象,2009,31(1).

上一篇:石料矿山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的认识 下一篇:青海省尖扎县洛洼矿区铅锌矿矿床成因探讨